老子说的道与自然的关系(一直疑惑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

#把地球的故事讲给宇宙#

一直疑惑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为什么道理规律不可以讲出来呢?

今天浏览网页,好友一篇文章精摘于下:

老子《道德经》,上卷说道,下卷论德,共八十一章,包含了老子一生对道德学说的感悟。它涵盖治国、治家、治身之常理,也是万事万物之根本。

巜道德经》看似至深至奥,玄之又玄,实则至简至易,易懂易行。道隐德显,道体得用,德不离道,道亦不离德。无德不能显道,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如茶杯为体,喝水为用。器为实心不能用,空心为用。空即无也。

人合于道则德,物合于道则序,不悖不逆,则人心安,天下治。学习道之十性,学习道之三宝,受益匪浅。

物合于道者则序,反之则为悖为逆。

人德物序则天下正,人悖物逆则天下乱。

道有十大特性:虚无,自然,清静,无为,纯粹,素朴,平易,恬淡,柔弱,不争。参悟到了任何一个,就入了道。

道还有三宝。

老子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一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具体来说:

1.慈性自然。如以人我一体,万物同源之心感化。天下人皆慈,百姓自安,国家自治。慈焉能不勇?

2.俭性清静。无妄为之行,顺天应人。道不贪心,俭以养德。物物收益,人人受益。俭安能不广?

3.不敢先为水性。谦卑处下,不炫己长,置身于后,不为人先。水善利而万物不争,此性为不争。

舍此三性,贪心必生,争强好性,争权夺利,争先恐后,仁慈皆无,如此相争,离道远矣!

守此三性,执此三宝,就能守住天下,守住道。用于战争必然战无不胜,用于守业必然坚如磐石。心中有慈爱者,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真乃世界大道,吾欣然接受之。

一直疑惑,老子的道可道,非可道,为什么道不可以讲出来?为什么道不可以讲清楚?现代科学规律,不都可以讲出来吗?

如果说每一条规律都有局限性,讲不出来,这个问题可以接受。那还有后继人,接着讲呀!正像牛顿之后有爱因斯坦,对称之后还有非对称。现在也有敢为天下先。也许老子那个年代,限于生产力水平,他只能讲到他的那一层,所以他说道非道,不可道。世界万事万物是可以认识,也是可以总结的。世界早已打破不可知论。所以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牛顿爱因斯坦都是思想巨匠,最后限于自我,也认为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与老子的哀叹,异曲同工吧?

孔子的仁政礼学思想,不是一样继承了老子周礼,而后世又将它发扬光大吗?一个人的能力智慧是有限的,但我们都要把它发挥出来,贡献出来,这个世界的文明,才能源源不断,永续向前。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其实它必然存在于那儿,有对称必然有非对称,有狭义相对论必有广义相对论,有拒绝必然有接受。人,以探索世界为天职,站在巨人的肩上,一定看得更远。我们敬仰权威,不是为了仅仅停留在权威这一层。打破权威,接受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我们一定可以看见更大的世界,一定可以发现更多的奥秘。

生活就是一座富矿,无论是先贤老子,还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还是亚里士多德,都是在生活中不停开掘,结果发现了真理,品出了滋味。如果我们一样努力,也可以掘到真金,获得成功幸福的。

文明无止境,生活无限美,努力吧朋友们!

老子说的道与自然的关系(一直疑惑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