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诵比较普遍的读法归纳为哪九种(播古听今吟咏你唱的吟诵调是从哪儿学的啊)

吟诵比较普遍的读法归纳为哪九种(播古听今吟咏你唱的吟诵调是从哪儿学的啊)(1)

烟雨归舟

最近几期节目接连用了几个吟诵调,有一位id叫作“千峰抱”的朋友给我留言问,这些调子是固定的还是随口的?他的问题比较含蓄,但我猜他是想问,你说这是吟诵,真的就是吗?你这是老师教的,还是自己胡诌的呀?

之前其实也有不少朋友质疑过,吟诵怎么会是这么怪的调子呢?唐宋时的吟诵肯定不是这样的吧。

首先我必须承认,对于吟诵,我是学习者。对于朋友们的质疑,我可能没法给出令大家完全信服的答案,只能根据我在学习吟诵中的听闻,给出一些思考,供大家一起分析、参详。

这次就想谈关于吟诵调的两个问题:

吟诵调是固定的调子吗?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回答:

  1. 之前的节目中说过,吟诵的教授方式是私塾先生传授,不像现在一样,每个学校都用人教版的教材,文字统一、读音统一。私塾先生拥有极高的教学自由,教什么、怎么教,可以自行选择、裁剪。

    以前说过,所谓的吟诵,就是古代的读书法,也就是私塾先生教学生们怎么读书的方法,所以他们读出的调子是不可能统一的。虽然不统一,但互相之间都能听懂,这是因为读书要用官话,也就是用当时那个朝代政权所在地的语言,比如唐代用陕西话当官话,北宋用河南话当官话,就像现在的普通话是官话一样的道理。可想私塾先生们就操着各地的地方普通话吟诵,调子自然是各不相同了。

    听王财贵先生用各地吟诵调吟诵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听了四个地方吟诵调,是不是依稀都能听懂呢?从这个例子就能知道,吟诵调,各地皆不同,甚至一地不同先生教的也不尽相同。从这个层面看,吟诵调不是固定的。

  2. 就某个私塾先生而言,他教授的吟诵调是相对固定的,他有一套体系,比如近体诗平起五律,他常用一个或几个调子,同样的,仄起五律、平起七律、仄起七律、古体诗、歌行体、古文,都对应有一个或几个调子。

    比较成体系的吟诵调,除了华调以外,还有浙江吟诵调、行调、还有大名鼎鼎的唐调、也就是安徽桐城派读书调,这些都是很成体系的传统的地方吟诵调。这套体系是相对固定的,比如拿起一本全唐诗,看到是平起五律就用平起五律的调子读,看到是仄起七律就用仄起七律的调子读。从这个层面看,吟诵调又是相对固定的。

  3. 前面讲到吟诵调是相对固定的,不是绝对。因为这套体系是为泛读准备的,但读到某一首的时候,很喜欢,进入精读了,就会反复琢磨、反复体会,哪句该高、哪句该低、哪个字重、哪个字轻、哪儿要空一拍,哪儿要拐个弯儿。经过这样的精读,琢磨出的调子,就成为了只是为这首诗所用的调子了。

    听过王财贵先生用叩钟调吟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再听听杨芬在叩钟调基础上的吟诵,听听感觉上有没有不一样呢?

    从这儿似乎觉得,精读后的调子,是从相对固定的调子中化脱出来,但又略有不同,成了相对独特的调子。

通过这三个层面的回答,不知你是否知道了,吟诵调是固定的调子吗?

没错,它不是固定的调子,但有相对完善的体系,却又可以改动,变成自己独特的调子。

能自创调子吗?

答案其实顺理成章就出来的,自然是肯定的。就像前面讲到的,通过精读,把泛读调改造成某首诗的专用调,不就是自创么。

同时这个自创的过程也是动态的,今天吟出一个调子,觉得很满意,过了几年,自己又有了些阅历和体验,再读这首诗的时候,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和感动,吟出的调子自然会有变化。

吟诵只是一个载体,究其根本还是对诗文的理解,当理解变化了,吟诵调自然变化了。

吟诵又不仅仅是形式,它亦承载着内容,承载着诗文要传递的声情,通过吟诵能更好地理解诗文。

吟诵和诗文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存在辩证关系。

回到我们的问题,能自创调子吗?

当然能,古人能创,是因为古人对诗词有自己的理解。我们也能创,是因为每个人都对某首诗有自己独特的理解。

当然,创作是根据吟诵的基本规律,比如平长仄短、入短韵长等等,符合创作出的吟诵调就是对的。现今很多歌曲,包括所谓的古风歌曲,或者一些打着吟诵旗号的曲调,并不符合吟诵的基本规律,那就不是正确的创作,或者只能叫唱歌,不能叫吟诵。

关于吟诵是太大的话题,一时说不尽,大家可能还要问,吟诵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呢?为什么有的只能叫唱歌不能叫吟诵呢?我该怎么开始吟诵呢?

本期仅就最困扰大家的问题谈谈吟诵调,希望听了节目后你对吟诵调有了基本的认识。如果有更多的问题,欢迎给我留言,我们以后再作更深入的探讨。

延伸阅读:『播古听今·吟咏』读古诗词,用配乐诗朗诵?呵呵,你开心就好~


头条号:播古听今,欢迎关注,和我谈诗论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