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折夺冠之路朱婷(新征程奋进者朱婷)

【编者按】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

历史属于奋进者,正是一代代开拓进取、砥砺前行的人们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浦江之水奔涌不息,千万人的努力与付出成就了今天的上海。

今年是新时代新征程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2022年8月起,澎湃新闻持续推出“新征程奋进者”系列稿件,致敬在平凡岗位上拼搏奋进的行动者。

曲折夺冠之路朱婷(新征程奋进者朱婷)(1)

朱婷在工作中。本文图片 澎湃新闻记者 邹娟 图

如果你在上海生活超过10年,会不会觉得,“雾霾”一词,这两年听到的少了?

凭着多年走访煤炭堆,搭建完善的能源统计体系,上海市能源资源统计处副处长朱婷,不仅用数据证明了上海空气质量优良率质的提升,更参与并见证了上海低碳事业的飞速发展。

“这是时代的脉搏,作为统计人,很庆幸用自己的专业,迎风而上。”朱婷说道。

平地起高楼

迈入21世纪,上海社会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后期,产业资本快速增长,城市工业发展重心开始向电子、电机、汽车、石化等新兴工业部门转移,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到2007年底,上海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比重缓慢上升,上海轻、重工业产值比已达3:7,这种“重型化”的产业结构使得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

2001-2010年的十年间,上海以年均6.6%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着GDP年均11.6%的高速发展,同时,高碳能源品种(煤品燃料和油品燃料)消费量占比高达84%,能源供应外来依存度较高。至此,能源供给紧缺、高污染排放等问题成为了制约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矛盾。“PM2.5最大小时浓度超过600微克/立方米……”曾经的空气污染之严重让大家记忆深刻。

要对能源供给和大气污染排放制定行之有效的政策,光靠直观感受是不行的,必须要有真实可靠的用能现状数据支撑。

当时,上海各相关职能部门对能源统计数据需求非常大,但国家层面尚未形成有关的核算工作机制。正是在如此背景下,上海能源统计体系经历了平地起高楼的奋斗时期,特别是能源季度核算体系更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过程。

在此期间,朱婷作为一名能源统计新兵,接过前辈手中的重担,从摸清全市能源供应着手,探索建立了电力比重推算法、能源品种增量比重法和行业比重法“三位合一”的季度核算方案。这套具有上海特色的核算方案获得了国家统计局的认可,经过多年验证,与年度最终核定数的误差保持在千分之一以内。

曲折夺冠之路朱婷(新征程奋进者朱婷)(2)

朱婷在工作中。

和煤炭打交道

生态环境的治理必须从系统工程和全局角度出发,统筹兼顾、整体施策、多措并举,形成一套体制健全、导向精准的政策。只有摸清上海高耗能、高排放的现状,才能真正做到“丈打七寸”的精准施政。

这对上海能源统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十二五”初期,配合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根据国家要求,上海严格控煤减碳,大力推进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替代工作,严控分散燃煤,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摸清燃煤使用情况。全市煤炭供应、销售渠道如何?全市煤炭消费量多少?用煤单位分布在哪些区、哪些行业?一个个问题摆在了能源统计人的面前。

“了解情况就必须到基层”,能资统计处迅速成立了煤炭专题调研组,朱婷作为总负责人,她选取了港口、头部煤炭经销企业、煤炭消费企业三个维度开展实地调研,带领同事一家一家详细沟通,历经半年,专题调研组清晰勾画出上海煤炭从产地来源、运输方式、销售渠道、消费用途的全环节流向图,夯实了全市煤炭供需的数据基础,摸清了煤炭消费的分布情况,为控煤决策部门提供了精准的数据支撑。特别是分散燃煤消费量多的郊区也反映,统计为他们治理工作保驾护航,给予了有力支持。

同时,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朱婷还梳理了煤炭供应、流通环节统计的短板问题,从制度和核算方法上着手改进,确保两端核算中煤炭数据的精准度。

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在确保全市能源有序供给的基础上,上海控煤工作成果斐然,煤炭消费占比从2011年的44.9%下降为2021年的30.0%,减少14.9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有了显著提升,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从2013年的66.0%到2021年的91.8%,提高了25.8个百分点。这些数据印证了上海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也体现了这座城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坚定决心。

建一套适合国情的碳排放核算方案

2010年在中国“低碳”史上有着重要意义。这一年的3月份,“低碳”这个概念写入了《201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同年10月4日-9日,中国在天津承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工作组第十四次会议,这是中国第一次承办联合国框架下的气候变化正式谈判会议。

就在这次会议10天后,中共中央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也就在这一年,朱婷参加了国家统计局与国际能源署交流培训项目,成为全国第三批远赴法国交流学习的能源统计人。

临行前,时任领导的一番话,激荡起了她心中的梦想,“在上海统计人心中,我们要顺应时代的发展,率先建立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并被国际认可的碳排放核算方案,让中国人用自己的数据站在国际谈判桌前。”

怀揣着这份梦想,朱婷在国际能源署除了完成日常的培训工作外,利用空余时间查阅碳排放相关资料书籍、与能源署碳排放专家沟通交流,了解当时全球碳排放核算的方法和现状。

回国后,朱婷参加了能资统计处几位年轻同志一起组建的碳排放测算课题研究组,与同事一起摸索出一套建立在IPCC温室气体清单基础上的,符合国际碳评估要求,并且适用于省级的碳排放核算方案。

那段时间,课题组经常加班写稿,但讨论中火花的碰撞、查阅资料有所得时的欢笑,都让加班生活平添一丝幸福。最终,朱婷代表上海成为第一个向国家统计局汇报碳排放核算课题成果的地方统计人,汇报成果得到了国家统计局高度认可。

在这十年的等待期内,朱婷同志并没有放弃初心,她坚信笃行不怠,方得始终,经过数年基础数据积累,朱婷与同事一道成功构建了分区能源品种核算方案,解决了困扰上海多年无法计算分区域碳排放的难题。

站在新征程的起点,朱婷感到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只要有工作任务,哪怕疫情期间刚执行完七八个小时的志愿者任务,她也会脱下“大白”立马投入到工作中。正是出于这份责任感,她在短短1年不到的时间内,协助国家统计局开展了全国省级碳排放核算方案试点工作,完成了省级国际燃料舱核算试点方案。近期,她又参与确立了上海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方案,与能源统计同仁们在新征程上策马扬鞭立芳华。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