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世界三角龙大战(1亿年前挖洞谁最强)

据中新网报道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毛方园、张驰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等合作,最新在我国东北热河生物群发现了早白垩纪(约1.3亿到1.1亿年前)的两个哺乳形动物新属新种化石——中国掘兽和陈氏掘尖齿兽这两个新属种动物化石发现及其研究论文,7日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史前世界三角龙大战?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史前世界三角龙大战(1亿年前挖洞谁最强)

史前世界三角龙大战

据中新网报道 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毛方园、张驰与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孟津等合作,最新在我国东北热河生物群发现了早白垩纪(约1.3亿到1.1亿年前)的两个哺乳形动物新属新种化石——中国掘兽和陈氏掘尖齿兽。这两个新属种动物化石发现及其研究论文,7日在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

两种掘兽独立演化

但都遇到类似进化压力

该研究表明,适应掘穴习性的哺乳动物可以通过挖掘行为的独有特征来辨别,虽然中国掘兽和陈氏掘尖齿兽的亲缘关系较远,但两个物种有一些特征很相似,包括它们都是后肢短前肢长、尾巴较短、爪子粗壮,椎体(除尾椎外)数量也较多。研究人员认为,穴居和挖掘适应在不同哺乳形动物中独立演化了多次,中国掘兽和陈氏掘尖齿兽的相似特征是在类似的选择压力下独立演化而来,它们都表现出掘穴的趋同演化特征,具有明显的、适应掘土穴居生活的肢骨特化,还伴随有椎体的形变和量变。

毛方园介绍,中国掘兽是来自辽宁省的三列齿兽(一种类似哺乳动物的爬行动物),体长316毫米,也是热河生物群发现的首个三列齿兽。陈氏掘尖齿兽也发现于辽宁省,它比中国掘兽小,体长183毫米,是热河生物群中较常见的真三尖齿兽(现代有胎盘类哺乳动物和有袋类动物的远亲)。

骨架保存基本完好

是下孔类最晚孑遗物种

这两个新属种化石的正型标本都为保存基本完好的骨架。其中,中国掘兽的正型标本保存有已知三列齿兽中最完整的头后骨骼,代表了非哺乳下孔类(似哺乳类爬行动物)迄今为止已知最晚的孑遗物种(古老的地质时期中曾非常繁盛,但到较新时期或现代则大为衰退的一些生物物种)。

两种掘兽和地面行走奔跑、树上攀援、水中游泳的种类相比,其肢骨变得短粗,前肢尤甚,后肢较弱;肱骨强壮,其远端极宽,达到肱骨长度的60%-70%;强壮的内外髁突为腕部和指屈肌和伸肌的附着点,可以产生强大的内外力量,用于挖掘;尺骨鹰嘴突长,且鹰嘴突与肘关节枢轴远端的尺骨其余部分的长度比例通常较高,反映出该类动物外力的增加。作为挖掘工具,这两种动物前肢手掌宽阔,爪长而结实,第一指骨明显长于其他指骨,而其他的指骨和掌骨都变短、变粗。躯干长而灵活,脖子短粗有力,尾巴小减小阻力,这些都是挖掘型穴居动物肢骨常见的适应变化。

毛方园表示,该研究还获得哺乳形动物主要类群的分异时间,既为了解哺乳形动物的演化提供时间框架,也为解释挖掘穴居及脊椎变化在哺乳形动物不同支系中趋同演化提供系统发育框架。

来源: 厦门日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