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

01

上市首亏

去年7月,维他奶国际在公共舆论事件中遭遇重创,发生上市以来首次巨亏。

事情的起因是维他奶品牌的香港采购部主任袭警,失败后“自残”身亡,而维他奶国际却发布公告慰问这位采购部主任的亲人,并称其是“不幸逝世”、表示“深切慰问”,此番声明使得维他奶集团的舆论口碑直线下降。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1)

事件发酵后,全国多地商户和电商开始下架维他奶产品,向供应商退货。

2021/2022财报显示,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59亿港元,为上市26年来首度亏损。其中,内地市场收入39.13亿港元,经营溢利-3.40亿港元。

02

扭亏为盈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2)

经过半年时间恢复,维他奶国际终于走出上个财年巨亏的阴霾,扭亏为盈

11月18日,公司披露2022/2023财年中期业绩显示,实现营业收入36.42亿港元,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溢利1.42亿港元,同比分别增长1.05%、330.30%。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3)

1

内地市场回暖。

公司在经历了去年舆情危机之后,倾全力拯救内地市场,期内,中国内地市场录得经营溢利1.39亿港元,在公司经营溢利中占比47.93%。

2

压缩成本。

维他奶2022/2023财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公司总经营费用减少9%,市场推广、销售及分销费用减少10%,其他经营费用(员工成本等)减少14%,3项合计减少支出3.01亿港元。

3

财务资助。

公司在2022/2023财年上半年期内获得有关疫情补助5900万港元,而去年同期仅为400万港元。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4)

03

靠营销挽回内地市场

维他奶内地市场收入增速正在逐年放缓。数据显示,2017/2018财年至2020/2021财年,内地收入增速从39%一路降至10.68%。2021/2022财年,首次发生负增长,为-22.77%。

即便没有经历舆论事件,维他奶在内地市场份额的减少也不可避免。

维他奶靠营销挽回内地市场的过程中,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举措呢?又有哪些需要加强的呢?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5)

1

及时公关

面对一则《通告》引发的公关灾难,维他奶执行主席罗友礼“亲上火线”,发布了《致维他奶全体员工的一封信》。

罗友礼除了谴责袭警事件是严重违法暴力行为,也慰问了“不幸受伤”的警员,并辞退“在事件发生后私自撰写内部通告”的一名员工。

虽然这样的解释并没有让所有人满意,但是起码能够让舆论不至于持续发酵,引起更多不必要的麻烦。

这样的认错态度,相比于前段时间的“李宁”,高下立判。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6)

2

品牌营销

今年3月,维他奶入选CCTV民族匠心品牌。

虽然依旧有很多人不买账,认为是央视收钱办事,有消息称是央视收了8000万的“坑位费”。

但是在这件事情后,维他奶2021年7月舆论事件的影响开始被人们遗忘,将视线放回到维他奶的产品本身。

一个品牌的建立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但崩塌可能只需要几天,不遗余力地做好品牌营销,能保障企业经久不衰。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7)

3

明星效应

明星代言后,粉丝为了支持偶像,大多会批量购入商品,为偶像冲销量。

去年七月事件发生后,维他奶在中国内地的两位代言人:龚俊和任嘉伦,第一时间宣布与维他奶终止合作。

维他奶想要提升内地市场收入增速,找一个合适的明星代言人至关重要。

4

线上销售

维他奶内地增速放缓,应该将部分重心放到直播电商等线上销售途径中。

受疫情反复的影响,占据很大一部分销售任务的餐馆零售受挫,维他奶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后疫情时代得到快速增长的新零售行业,值得维他奶花费更多的时间精力布局。

维他奶发展前景(半年营收36亿作死)(8)

总结

想赚钱,先爱国。这是一个企业生存发展的底线所在,维他奶想要扩展内地市场,首先要彻底去掉企业自身的“”气息,做一个爱国企业,再谈扩大再生产。

互联网不是没有记忆,只是大家愿意给这个香港品牌更多的机会,想要做大做强,不是简单靠产品靠营销,最基础的民族意识是不可侵犯的底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