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阳80年代的农村老人的生活(浏阳柏加屋场里的)

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讯(通讯员 张彩霞)行走在“城市后花园”的小道上,无人不惊叹于这里的秀美与静谧。沿着浏阳市柏加镇双源村岑楼组和铁坡组的Y字路口往右走,眼前便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知青林”三个大字显而易见。

“为了纪念曾经在这里工作生活过的知青,我们结合美丽屋场建设,精心设计和打造了一系列知青节点。”双源村党总支书记谢厚强向特地前来学习交流的人介绍。

湖南邵阳80年代的农村老人的生活(浏阳柏加屋场里的)(1)

忆往昔峥嵘岁月

随风摇曳的知青树、镌刻记忆的知青小屋、古朴典雅的知青纪念馆、幽静素雅的知青长廊,每一处都彰显着建设者的用心。为了充分挖掘知青文化的历史内蕴,镇村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通过上户走访、电话采访等形式收集当年的知青“回忆录”。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旧物件,都诉说着时代的变迁。

1968年,株洲331厂红卫中学的27名青年,积极响应“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的号召,离开家乡来到柏加,由此经历了一段终身难忘的激情岁月。“头被太阳晒,身体被水汽蒸,但觉得每天还是过得很快活。”当年来到新元大队杜家队的罗泽诚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传承“知青精神”

知青的生活虽已远去,但延续在这片热土上的“知青精神”却持续升温。

今秋,岑楼组、铁坡组每天都聚集了数百名工匠和自发前来帮忙的村民,搭建廊亭、修缮道路、浇灌花木……好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

2022年是美丽宜居村庄全面铺设的重要之年,美丽乡村不仅要美在“面子”,更要美在“里子”。柏加镇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为统揽,以双色绘就了一幅文化交织图景,跨越时代的知青记忆构成了双源村屋场的重要精神内核。

双源村以知青文化探索为契机,利用屋场夜话、支部会议等形式,把丰富的知青文化、深厚的知青精神转化为宣传教育的生动素材,引导当地村民重温知青故事、赓续红色血脉。

追溯历史是为了更好的传承未来。“知青们积淀下来的宝贵精神,我们一定要坚持讲下去,传下去,以此激励‘现代知青’们砥砺奋进、迈步向前。”柏加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