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研究生现身说法 河南农村家庭4个女儿3个考上研究生

家住河南省夏邑县歧河乡姬楼村的姬长学,心里一直有个武术梦,但造化弄人,上天竟连续给他了四个女儿。眼看梦想要破灭,姬长学却无意间发现,女儿竟然具有练武的潜力,让他心里又重新燃起了希望。

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研究生现身说法 河南农村家庭4个女儿3个考上研究生(1)

姬长学夫妇和考上大学的三个女儿

为了梦想,把女孩当成男孩养

在九十年代的农村,女孩练武是几乎见不到的情景。首先持反对意见的是他的老伴,不止一次地说他疯了,村里好多长辈都劝他,女孩子好好上学就行了,可姬长学不这样想。“练武得有练武的样,她们两个要练武,索性就剃成光头、也不许穿裙子,练起来方便”。

“玉不琢不成器,树不砍不成材”。在这种硬性规定下,不理解父亲的两个女儿,受到了与众不同的待遇。每天放学后,她们就被迫开始跑步,最初是围着姬楼村跑,后来绕着周围的几个村庄跑,每一次都累的半死的两个小姑娘,回到家后却隔三差五能够吃到自己心爱的鸡腿、红烧肉等食物。但他们不知道,这些都是父亲省吃俭用给他们攒下来的伙食补贴。

后来,姬长学为两个女儿请来了一位武术教练,为了保证孩子的营养,姬长学总是让老伴去镇上赊账买肉。忍受着训练的劳累和全村人鄙视的眼神,女儿姬海鸥和姬海燕每天都要接受来自邻居、同学等人的质疑与讥讽。于是,她们开始找各种借口,求助各个亲戚,向姬长学陈述自己的辛苦。最终,在所有人的联合抗议下,教练走了,姬长学一连半月没搭理她们母女几人。

学武不久,因为一块地的边界问题,姬长学和村里人发生了争执,遗憾落败的姬海鸥激发了要“学习武术,保护家庭”的念头,在爸爸妈妈面前立下军令状“不练好武术,坚决不回家”。在离家五十公里外的一个小武校练习一年后,姬海鸥的教练和父亲一致商量,决定把她送到塔沟武校进行专业训练。

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研究生现身说法 河南农村家庭4个女儿3个考上研究生(2)

姬海婷(右一)和她同届考上研究生的塔沟同学

初到塔沟,刻苦训练成就自己梦想

因为缺钱,姬长学思索了一个晚上,决定把前些年种的树卖了,然后给女儿凑够了1500块钱学费。2003年8月24日,姬长学冒雨带着女儿直奔塔沟武校。趁下课休息的时候,他向总教练刘海科说明了来意,想让女儿报名塔沟武校的女子散打队。

总教练决定先看一下姬海鸥的实战水平再说。于是,姬海鸥的第一次报名瞬间成为散打实战训练,“当时我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场面开始我在塔沟的学武经历,我的技术很粗糙,估计刘老师是看中了我敢打敢拼的劲头,最后把我留了下来”。

为了支撑姬海鸥的生活费,姬长学不顾家人反对,把老宅子卖了,然后就到一个工地上打工,每次干活都和年轻人较劲,“我得让老板看见,虽然我年龄大点,但我干活卖力不偷懒,这样我就可以跟老板商量,孩子们有事了能提前取点工资。”

每月三百块钱生活费有点不够花,姬海鸥总是能省就省,但训练中却始终坚持如一。教练卞超知道他的情况后,经常带她到自己家里吃饭,对她是照顾有加。看到教练对自己这么关心,姬海鸥心里也很感激,训练中对教练的安排从来不打折扣,有时为了练好一个动作,她还加班偷偷练。就这样,姬海鸥的技术水平提高很快,从班级里的倒数一下子前进了几十名。

2005年,北京体育大学首次到塔沟武校选拔优秀散打苗子。姬海鸥内心几经挣扎,最后决定试试。那段时间,姬海鸥对自己有点“狠”。除了武术课上的疯狂训练,她还要求自己必须把文化课也补上去。“文化课我抽空学,每天早上我提前起床一个小时,晚上别人休息后用手电筒在被窝里看教材,不会的就虚心请教老师。”功夫不负有心人,2006年6月,姬海鸥如愿地收到了北京体育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她忐忑地给父亲打电话,表示学费太贵不想去上。

万般无奈下,父亲带着姬海鸥找到总教练刘海科老师,说明了家庭情况,看能否宽限些时间。一直蒙在鼓里的总教练知道姬海鸥的家庭情况后,心里也很不是滋味,当即表示学费由学校来出,姬长学握着总教练的手,激动地不知说什么好,非要让女儿磕头,以示感谢。

姬海鸥考上大学的消息传遍了她的老家。作为村子里唯一的一个大学生,还是从武术学校里走出来的大学生,全村人都惊讶了,纷纷跑到她们家去恭贺。一直不被人看好的姬长学终于抬起了头,大声告诉他们:“俺老二闺女是在少林寺的塔沟武校考上大学的,他们学校武术练的好,文化课教的也好”,一句话引起了全村人的掌声。

女儿的成长,让姬长学心里由衷地感谢和信任塔沟武校。2009年,他把三女儿姬海燕送到学校,两年后考入郑州大学体育学院,目前在北京师范大学读研究生;2012年,他把四女儿姬海婷送到塔沟武校,两年后考入北京体育大学,2018年九月份开始读研究生一年级。

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研究生现身说法 河南农村家庭4个女儿3个考上研究生(3)

姬海鸥从北体毕业后回到母校任教

乌鸦反哺,大学毕业后毅然决定回母校任教

姬海鸥到北京体育大学上学后,姬长学只身一人跑到北京,在学校附近找了个工地干苦力。看到父母为自己的学业这么操心,姬海鸥的心里很过意不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就背着他们做兼职,说是自己学习成绩好得了国家奖学金来哄他们开心。

后来,姬长学就到北京西城区做环卫工,一个月2300块钱,为了多给孩子赚点学费,他就给一些老旧小区的人家灌煤气,靠力气挣钱,“一个月也能挣几百块,干总比不干强,多一块钱也是钱”。

大学第一年放寒假,姬海鸥回到郑州去看总教练,汇报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情况。“刘老师知道我家庭条件不好,给我拿了两千块钱生活费。还有一次我和同学们听说刘老师在北京带队训练,就过去看望他,刘老师既像兄长又像父亲,听听我们的现状和未来规划,还偶尔给出自己的建议,临行前把身上所有的现金,都掏给了我们”。

后来,姬海鸥的妹妹姬海燕、姬海婷从塔沟武校考上大学时,欠缺的学费都由学校给拿了出来,姐妹三人在内心里都深深地记得学校领导的恩情,决定将来回报母校。

2008年,姬海鸥听说塔沟武校开设了健身养生专业,刚好和自己所学的专业对口。从那时起,她每年都会带着北京体育大学的老师、教授回塔沟上课,用她自己的方式去报答母校。

河南农村走出来的研究生现身说法 河南农村家庭4个女儿3个考上研究生(4)

姬海鸥指导养生项目的学生们

2016年4月,对姬海鸥来说是个难忘的日子,跟着老师经过几年的实习临床康复,他信心满满地从北京回来找到总教练,说明了自己要回母校任教练的想法。为了这个决定,她被同学们嘲笑,有人说她傻,有人说她不值得,但在姬海鸥的心里,母校和总教练对他们家的帮助,胜过任何人的言语,她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回报母校的培养之情。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目前,姬海鸥在塔沟武校负责开展养生项目的工作,他把自己的家安在了登封,把自己的心留在了学校。“回到学校上班,是我和父亲共同的愿望,我们早就商量好了,妹妹将来研究生毕业后,也要回到母校来尽一份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