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商圣范蠡的后半生(商圣的财富人生)

虽然帝王皆知无商不以立国,但堆积的财富也是对王权最大的威胁,因此,“抑商”是中国帝王时代的“主旋律”。各类禁止商人为之的措施,在政商关系博弈的数千年中屡见不鲜。而有趣的是,虽然屡屡遭到打压,但每个鼎盛一时的王朝都有几位传奇巨贾,他们如何成功?如何传承?财富人生的背后有多少值得思索、回味、借鉴、发扬?五行君撷取数位,带您一一领略。

儒商、侠商、政商,甚至奇商都不足以概括范蠡,只用商圣形容他最恰当。司马迁用了16个字评价范蠡:“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一代商圣范蠡的后半生(商圣的财富人生)(1)

范蠡生于公元前536年,楚国人,20岁时遇到文种,因楚国政治混乱,二人来到越国做官。到越国后不久,就遭遇越王勾践兵败,范蠡自愿和越王赴吴国为奴,并在勾践被吴王释放之后,一步步实现了他兴越灭吴的策略。

范蠡的曲线救国谋略令人震惊:越国作为战败国,不允许有国防,不能建城墙、不能组建军队、不能打造武器等。范蠡想出一些办法:建造只有三面的城墙,但面对吴国一侧永不建城墙;不让组建军队就秘密组建“民兵”,遇到战事时这些百姓随时可以参战;不让打造武器,就把炼造场所搬到深山中,以密道往来运输。

就这样,10年之后,在吴国与晋国争霸之时,越王出兵一举灭了吴国。灭吴之后,他向越王勾践辞官。离开越国时,范蠡留给文种一封信,信中说“敌国破,谋臣亡”,劝文种马上离开,可惜文种在高官厚禄面前没有做出选择,范蠡走后不久,功劳仅次于范蠡的文种被勾践杀掉。

一代商圣范蠡的后半生(商圣的财富人生)(2)

范蠡携妻儿来到齐国,化名鸱夷子皮,开始他另一段辉煌的人生旅程。范蠡买了一些海边的土地,开垦种田兼营渔业捕捞。年初和农民签订商品收购合约,到了年底如果商品价格上涨,范蠡按照市场现价收购,如果价格下跌,就严格履行合约价格。于是人们都愿意和范蠡做生意,虽然表面看来吃些亏,但却拥有了大量优质的合作伙伴,使总成本降低很多。

短短几年,范蠡就成为齐国首富,家资巨万。消息传到齐王的耳朵里,齐王请范蠡进宫,拜其为相国。为相期间,范蠡大力发展经济,促进齐国与其他诸侯国之间的贸易往来,奠定了齐国经济与文化繁荣的基础。三年之后,齐国国富民强,范蠡再次辞官。

范蠡举家迁至齐国西北的陶地,再次改姓更名“朱公”,再次开创家业。范蠡借助地理位置的优势从事国际贸易:越国盛产蚕桑、齐国广耕锄、秦国多冶炼、赵国善土木,各国有各国的特产与需求,经商就是促成各国间的商品交流,互通有无,在使各国受益的同时自然得利。

一代商圣范蠡的后半生(商圣的财富人生)(3)

范蠡根据五行更替总结出了丰年与灾年的大概规律,顺应这种变化规律进行贸易,等于抓住了市场的关键环节,他提出“水则资车,旱则资舟”,发生水灾时做车的生意,发生旱灾时做船的生意。他还发现价格涨落的自然规律。物价便宜时大量收进,“贱取如珠玉”;等到该商品价格上涨之后,应该“贵出如粪土”,因为物品价格的涨跌是有幅度的。

一代商圣范蠡的后半生(商圣的财富人生)(4)

范蠡一生中两次官至极品,三次富过千金,每次富达千金又都施济天下。他留给后人多部经商之策,最著名的是《致富奇书》、《陶朱公术》,被称为一代商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