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新景观书籍(好书新书)

上海新景观书籍(好书新书)(1)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服务‘五个新城’建设”

《走进嘉定》《走进青浦》《走进松江》《走进奉贤》《走进南汇》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主编

上海通志馆 承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由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主编、上海通志馆承编的“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服务‘五个新城’建设”于近日推出。聚焦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浦东新区,服务上海“五个新城”发展与建设,包括《走进嘉定》《走进青浦》《走进松江》《走进奉贤》《走进南汇》五种,从历史、文化、地理、人物等角度勾勒当地社会图景,凸显当地人文精神和时代风貌,展现新城宜居、创新的区域特质。

近几年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注重运用史志资源,努力把地方志建设成为存史“志库”、育人“知库”和资政“智库”,打造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点和全国影响的地方志事业。特别是在志书开发利用方面,下属上海通志馆发挥地方志“育人”功能和地方志作为“知库”的重要作用,遵循“以真实为前提,以知识为目的,以通俗为手段”的原则,与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合作,连续推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本系列为第四辑。

总序

今年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推出“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的第四年。第四辑聚焦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浦东新区五个区,以《走进嘉定》《走进青浦》《走进松江》《走进奉贤》《走进南汇》为题,服务上海“五个新城”发展,我感到很有意义、很有价值。这充分体现了地方志系统围绕大局、服务中心,积极用好地方志资源,发挥存史、育人、资政职能的主动追求。

上海新景观书籍(好书新书)(2)

2017 年国务院批复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明确提出: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2021 年 1 月,“五个新城”首次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将以五个新城建设为发力点,优化市域空间格局。2021 年3 月,上海市政府发布的《关于本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至2035年,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和南汇 5 个新城各集聚 100 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成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至 2025 年,5 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 360 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 GDP 总量达到 1.1 万亿元,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

上海新景观书籍(好书新书)(3)

加快建设“五个新城”,是上海积极谋划长远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布局,是上海积极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也是历史赋予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区域的光荣使命和发展契机。这五个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历史悠久、经济基础扎实、特色特点显著。因此,要了解这五个新城,就必须认识它们所在的区域,了解这些区域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发展特点、发展现状,了解这些区域的人文、自然、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方面面。我想,这也应是“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今年这一辑选题的初衷和用意。

从这一辑丛书中,我们可以读到上海的历史和发端,比如上海之根、上海之源;可以读到上海丰富的历史遗产和优秀传统,比如农业技术、“贤文化”乃至珍贵的四鳃鲈鱼;可以读到上海发展历史中众多具有标志性、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比如上海最早的“卫星城”建设、出口加工区建设;可以读到改革开放特别是新时代以来的上海无数创新成果,比如“科创走廊”“东方美谷”,特别是临港片区发展,等等。这些内容不仅仅是关于这些地区的,同样代表着上海的历史与发展,集中体现了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

上海新景观书籍(好书新书)(4)

“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出版以来,坚持以地方志资料为基础,致力于大家写“小书”、专家写普及读物,致力于精心设计和打造。例如,第一辑聚焦“源”,第二辑选取“点”,第三辑侧重“条”,第四辑突出“块”,从不同角度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上海发展的历史和特色。第四辑丛书仍然采取了专家学者撰写的方式,内容丰富、叙述简洁,读起来通俗易懂。这些工作都是地方志机构和地方志工作者在承担繁重的修志编鉴工作基础上开展的,难能可贵。同时,出版社也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地方志普及和开发利用,确实是需要全社会广泛关注和共同努力的。

总之,我觉得,这一辑“上海地情普及系列丛书”是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上海通志馆奉献给广大市民群众和青少年的又一套生动活泼的爱国、爱乡和“四史”教育的好教材,值得一读,值得推荐。

此为序。

上海市第十届政协副主席

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

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上海新景观书籍(好书新书)(5)

资料:学林出版社

编辑:周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