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女子大学课程(风光不再的民国时期的女子大学)

本文作者黄强

民国时期有两所专门接纳女性读书的女子大学,都是教会办的,一个是在南京的金陵女子大学,另一个是在福州的华南女子大学。

民国时期女子大学课程(风光不再的民国时期的女子大学)(1)

【图142,华南女子大学】

华南女子大学的校史可以追溯到华英女子学堂,光绪三十四年(1908)由美以美会(1939年以后称卫理公会)创办。民国四年(1916)改名华南女子大学,同年5名学生完成二年学习课程后,转赴美国、加拿大、上海等院校继续完成本科学业。民国十一年(1922)华南女子大学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注册,毕业生授予学士学位。1917年开始创办教育系四年制本科专业。民国十七年(1928),向中华民国教育部登记时,因普通大学需要至少三个学院规定,华南女子大学院系不达要求,改名为华南女子文理学院,简称华南女院。

【图143,华南女子大学1915年拍摄的建筑群原貌】

负责华南女子大学校园设计的是美国建筑师毕齐,他采用了当时欧洲流行的大学建筑平面理论。校舍建在山岗顶上,面向东南,平面呈门形。依山势筑3座大平台,中间主楼为马莲彭学院,俗称彭氏楼,现名胜利楼。右侧为谷莲堂宿舍,俗称谷氏楼,现名和平楼。左侧为程吕底亚宿舍,俗称程氏楼,又称立雪楼。

民国时期女子大学课程(风光不再的民国时期的女子大学)(2)

【图144,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彭氏楼】

1933年6月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有中文、外语、教育、家政、数理、化学、生物等7个系。1934年9月21日华南女院得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承认具有文学士与理学士两个学位的授予权。1935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加入美国基督教13所大学联合托事部。

教会所办大学早期校长都是老外,在教育收回主权的呼声中,教育部明确在中国备案批准的教学大学,必须实施校长由中国人担任的原则。金陵女子大学、圣约翰大学等教会大学都更换了校长,由中国人出任。1928年6月,毕业于华南女子大学的,留学美国的王世静被任命为院长,这是华南女子大学(文理学院)第一位中国人院长。

抗战爆发后的1938年6月21日,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内迁南平。抗战胜利后,回福州复校。

民国时期的很多私立大学规模都很小,女子大学规模更小。1949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只有教育、文史、外国语、化学、生物、数理6个系,学生163人,教职员21人,本届毕业生仅27人,比金陵文理学院的人数还少。毕业生中优秀者有教育家王世静、生物学家周贞英、生物化学家余宝笙,以及吴芝兰、刘永和、陈佩兰、邓锦屏、魏非比、魏秀莹等。

1951年4月院系调整,华南女子文理学院与福建协和大学合并成立“福州大学”。1953年,福州大学与当时的福建省研究院、福建学院合并为福建师范学院(福建师范大学)。

说明:本文系头条号签约作者黄强的原创作品,未经作者本人同意,不得转载。违者必究,侵权已委托维权骑士负责处理。联系微信njhuangqiang。

黄强,字不息。服饰史学家、金学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服饰史、民国史、南京地方史研究,均有著作出版。已出版《消失的南京旧景》《趣民国》《文人置业那些事》《服饰礼仪》等著作13本。新著《驱夷保岛郑成功》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