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潘阆(沧海桑田恍若梦)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潘阆(沧海桑田恍若梦)(1)

唐诗中离别诗比重很大,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就是其中一首,不是唐朝人离别多,而是由于当时的特殊社会环境和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李益(748—约829年),字君虞,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四年中进士,后入朝人秘书少监,官至礼部尚书。

西见外弟又言别

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外弟指的是姑舅家的兄弟,即表弟。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开门见山,直奔主题,简洁明了,十年离乱估计指的是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至天宝应元年(762年)之间长达八年安史之乱,以及后来的藩镇割据、外族入侵等战乱。十年动乱后表兄弟相逢,早已经长大成人。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而初次见面时还在惊讶中问对方姓名,互相说出各自姓名后才想起小时候的容貌,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述说离别以来所经历的事情,等说完已经是暮钟响起,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明天巴陵道离别,秋山隔离又要增添几重山。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潘阆(沧海桑田恍若梦)(2)

喜见,惊喜中突然遇见外弟,又要道别。题目就已经点明兄弟相逢不易,战争年代,各自杳无音信,经历了生离死别,十年后的相聚又是如此匆匆,二人本是兄弟却认不出对方,互道姓名后才惊讶的发现,只能思想对方十年前的长相来追索记忆中的亲情,有多少话说啊,十年来所经历的坎坷和幸运,都一股脑的倾述,不知不觉天色已晚,而明天又要道别,远隔重山,不知再相见又是何年。

岁暮自桐庐归钱塘晚泊渔浦潘阆(沧海桑田恍若梦)(3)

全诗以精练的语句,动情的场景,详实的细节,生动地再现了兄弟由于战乱离别十年相聚又匆匆别离的场面,表达了亲人间真挚的情感以及对人生中为了生计离别的无奈。生活就是这样,好好珍惜现有的一切,莫等到要失去了才后悔,那时已经不在你的掌控范围了。(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