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峰寺十大传说(有个佛教冷门习俗)

在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松江镇清凉村,有这么一个相对于各大知名景区的寺庙,显得异常简陋的寺庙——清凉寺,在这里没有宏达的大雄宝殿,有的只是平房几间,佛像数尊。

净峰寺十大传说(有个佛教冷门习俗)(1)

而当游客到达寺庙之后,往往会被寺庙中的一句陌生的标语给弄迷糊,上面直直地写着“盂兰胜会”,不是我们在其他寺庙可以常见的“南无阿弥陀佛”、“普度众生”、“大慈大悲”等佛家常见标语。

至于这家寺庙为什么会出现,让人有着陌生感的标语,这就要从一个佛教冷门习俗说起。习俗的名字叫“盂兰胜会”,一个被潮汕人推崇的佛家盛会,而这个盛会从情节上,为我们揭露了佛家“饿鬼道”的残忍。

“盂兰胜会”的神话源头,源自一个叫目连救母的故事。根据故事的说法,在很久很久以前,佛家出了一个得道高僧目连僧,他不但佛法无比,在人世间到处惩奸除恶,还有着一颗大慈大悲的内心,四处普度众生,劝人向善。

因而深得人间老百姓的喜爱,佛祖也被他的善举所感动,视为佛门楷模。某次目连僧在外惩奸除恶,进入了佛教六道中饿鬼道。

据大乘义章卷八末载,所谓饿鬼者,常饥虚,故谓之饿;恐怯多畏,故谓之鬼。我们佛家最主要的一种仪式施食,就是布施给饿鬼道众生。

净峰寺十大传说(有个佛教冷门习俗)(2)

在饿鬼道之中,目连僧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母亲刘氏竟然堕入了饿鬼道,在饿鬼道里,刘氏只要拿起食物放入口中,即会化为烈焰消失,让刘氏始终无法摆脱饥饿,整日受饥饿折磨之苦。

面对母亲的如此遭遇,目连僧施法给母亲带去能食用的食物,但因母亲是女性,身子骨本来就弱。根本抢不过那些饥饿难忍的精壮饿鬼道生灵,最终刘氏依旧只能在饥饿的折磨中度日。

看着曾经生自己、爱自己、养自己的母亲,在饿鬼道遭受如此折磨,目连僧内心陷入了自我内疚之中。俗话说佛门中人普度众人,而若自己都无法“度”,何去“度”他人。

于是目连僧向佛祖请求,希望可以让自己母亲不再饥饿。佛祖在听到目连僧诉说前后因果之后,被目连僧的孝心所感动,于是赐予了《盂兰盆经》给目连僧。

净峰寺十大传说(有个佛教冷门习俗)(3)

根据《盂兰盆经》的作用,只要目连僧在农历七月十五,使用盂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那这一天作为他母亲的刘氏,可以直接获取食物。从此刘氏因为儿子的孝心,获得了在饿鬼道不会被饥饿所折磨的机会。

再后来随着目连僧在人间的德行,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很多人为了感谢目连僧的所作所为,自愿在目连僧祭奠母亲这一天,一同祭奠。最终演变成为了我们前文所提到的盂兰胜会。

目前“盂兰胜会”虽然在中国大陆算冷门的佛家习俗,但是在香港一代还是非常盛大。2011年6月3日,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