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的火焙鱼(韶山火焙鱼历史悠久)

火焙鱼,好呷啊。

但好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玩意儿啊,还是湘潭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第四批,传统技艺,水府火焙鱼。

打开地图,韶山湘潭湘乡三地,显示蓝色的地方,除了湘江,就是位于湘乡西南角的水府庙水库了。

韶山的火焙鱼(韶山火焙鱼历史悠久)(1)

(水府庙水库 图源 湘乡融媒)

水库1958年9月开建,1960年蓄水,面积达到45平方公里。

是平方公里,不是亩,韶山最大的青年水库,水面最大的时候,为0.56平方公里。

水多鱼就多,网上有篇《水府火焙鱼,家乡的烟火气》。

文章写道:

水府庙水产丰富,过去当地人为了方便贮存,通过火焙、烟熏等方式,把新鲜鱼虾做成干货,因此火焙鱼的手艺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我的祖辈们以船为家,制作火焙鱼到我这已经是第五代了,我要把这个手艺继续传承下去。湘潭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火焙鱼传承人万望林说。

看到这里,觉得好惋惜的。

因为韶山的火焙鱼也很著名啊。

我估计着,火焙鱼技艺,整个湘潭的老一辈,都是会做的,如果直接申报为湘潭火焙鱼,就更有代表性了。

写着写着,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的事。

那时家里有个“搭闹子”,前部两根竹条,一根弯成半圆,一根连其两端,就像个拱门的样子,塑料网子绑在竹条上。弯竹顶上纵绑两三米长的竹竿,作为把手。

用时就从杂屋里取出,父亲扛在肩上,我则带个小木桶,一起到塘边“搭”鱼。

用这个纯靠运气,虽是尽量轻轻地按入水下,但总有水花啊,鱼又不傻,不会跑吗?

搭闹子外,还有撩闹子,一米多长不规则的圆筒形,三面围住,正面开口,纯为竹制。

大雨后,将之置于沟里,便能拦到好多小鱼。

不过,各种杂物也都冲在里面,起网倒地上,小鱼被盖住,还得边翻边找。

因此,更好玩的,是干鱼。

干是个动词,就是将一段水沟,前后塞起来,把中间的水泼干净,看着鱼儿在浑水里东逃西蹿的样子,实在很有成就感。

捉完小鱼,还要在泥巴里盘泥鳅,滑溜溜的,可比鱼难抓得多了。

韶山的火焙鱼(韶山火焙鱼历史悠久)(2)

(泥鳅)

另外还有一法。

拿家里不要的烂搪瓷脸盆,找块薄膜盖住盆口,裙边一直抹到盆外,用一细绳,将之绑好。

薄膜中间,挖个小洞,再把米饭和糠和在一起,放入盆中,作为诱食。

最后,把盆放到塘边浅水处就行了。

隔几个小时取上来一次,最多的就是青皮嫩,富嫩股,鳑鲏鲥,若能钻进去一条鲫鱼,不管大细,小伙伴们都要高兴得手舞足蹈。

还有人颇自豪地说,我讲了要放那边吧,你看,那边就是鱼多呢。

现在想来,那时的孩子,完全放养,大人也没时间来管,哪像现在带娃?

塘边都不准去,更不要说撸起裤脚,踩到水里,搞得一身湿了。

不是现在的孩子金贵,而是那时安全意识,真没现在这么强。

搞的小鱼,一次没几条,一天也网不到多少,不够吃一餐。

只好在肚皮前部掐个口子,挤干洗净,烧一灶小火,把鱼一个个排在锅沿,将之焙干。

又或者,焙干后,再用介木灰和糠皮炕一炕,就更好收藏也更香了。

韶山的火焙鱼(韶山火焙鱼历史悠久)(3)

(熏鱼)

看着小鱼崽子那金黄的样子,真想马上就搞着吃。

不过,奶奶总说,少吃多知味,一次少搞点,能多吃几餐。

能说什么呢?

那时荤菜少,量入为出,小孩固吞口水,也只能随大人了。

吃时或炒辣椒,或煮饭时蒸熟,加点醋,连辣酱都不要放,那叫一个绝味啊。

不过,得一只小鱼咽几口饭,不像现在能敞开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