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藏传佛教人物(印度教与藏传佛教中的阎罗护法)

阎摩(梵语:यम,IAST:Yama),又译为琰魔、阎魔、夜摩、剡魔、密教真言宗尊为十二天之一的焰摩天,尊称为阎魔罗阇(罗阇,即大王之意。天城体梵语:यमराज,IAST:Yamaraja)、双王、阎魔大王、夜摩天王,印度神话中的死神,在《梨具吠陀》中,他是第一个经历死亡的人类,因此掌握了死亡的力量。稍后,他成为居住在天界的神明,掌管夜摩天,大乘佛教将他列为十二天之一。

相传阎摩是太阳神苏利耶之子。他自愿死亡,为人类找出平安到达天界乐土之路,因此成为亡者之王。在《梨具吠陀》中,阎摩罗阇居住在天界的乐土,人死后的灵魂都要到那里去见阎摩。阎摩有两条狗,是他的死神使者,经常在人间巡游,当发现有人快死的时候,就把他的灵魂引到天界。

在梨具吠陀中,他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他的妹妹,名叫阎蜜(梵语:यमी,IAST:Yami),在某些传说中,她是配偶角色。在梵文中,Yama(梵语:यम)有双胞胎、成对的意思,呼应阎摩有个双胞胎妹妹‧阎蜜。阎魔管理男鬼,阎蜜管理女鬼…此外,Yama也可以被引申为成对的绳束,有捆绑的意思。王(raja,拉者),则是尊胜、具威力的意思,是对于君主或皇帝的一种尊称。

Yama(梵语:यम)源自于原始印欧语词根*mer,意思是死亡。欧洲的睡魔(mare,nightmare),斯拉夫神话中掌管死亡的女神Marzanna,拉托维亚神话的大地女神Māra,都源自于同一个字根。祂也被称为卡拉(梵语:काल,IAST:Kālá),字面意思为时间、命运或死亡。湿婆神也有同样的称号。

随着印度教发展,閰摩开始出现另一种性格。他居住的地方,由天界被移到阴间。说法是因为Yamaraja意译为平等王,或译为缚,即捆缚罪人。古印度传说阎魔王是毗沙国的一个国王,他生性好战,而维陀始生王统治的国家与之连年交战,最终,毗沙国国王被维陀始生王打败,他带着十八个部下索性到了地狱,于是,他就成了阎罗王,而他的十八个部下则成为十八层地狱里的判官。

凡人在过世之后,因为生前所造的恶业,将进入到那落迦,接受阎摩的审判以及酷刑,以弥补他生前的过错。

藏传佛教的记载则不同,阎罗是梵文Yamaraja的意译,又译作“阎魔”、“焰魔罗”等等,为 文殊菩萨化身,分为『外阎罗』、『内阎罗』、『密阎罗』三种。

外阎罗护法:肤色蔚蓝,赤身露体,体型矮胖,大腹低垂。一面二臂,为忿怒牛面,上有二角,锋利无比。三目圆睁,血盆之口大张,暴出四颗獠牙。须眉似火,赤发上冲。右手持骷髅杖,左手握缚魔索,以右屈左伸之势踏立于青蓝忿怒水牛脊骨之上。旁边的明妃“撒门底”,赤身裸体,身披鹿皮,右手持三尖叉,左手持盛血颅器,仰视阎罗,表示对阎罗明王的崇敬。水牛下还有一个仰卧人,象征阎罗降伏的外道。此“外阎罗”即居于南方七层地下,掌管一切生命轮回之狱主。

内阎罗护法:蓝黑裸体,一面二臂,面如忿怒罗刹,三目如世界末日之烈火般怒视一切。身形短而粗壮,大腹低垂,项佩五十新鲜人头以为装饰。头戴五骷髅顶饰,须发浅黄。在最顶部饰以黄色金刚杵,右手高举弯刀,左手持颅器当胸,左屈右伸踏立于日轮仰卧之罗刹上。

密阎罗护法:一面二臂,通体赤红。右手捧持如意宝珠,左手当胸持满血甘露顶骨。项佩五十新鲜人头,头有二角,顶饰五骷髅顶冠。以右屈左伸之势,踏立于红色水牛背上。

三种阎罗中,内阎罗最受重视,格鲁派内流传有宗喀巴大师所着的“内阎罗赞”。所以,阎魔也是一位印度教和佛教共同崇拜的大神~

接下来请朋友们欣赏一组编号为155-252501的大日如来唐卡:

印度藏传佛教人物(印度教与藏传佛教中的阎罗护法)(1)

印度藏传佛教人物(印度教与藏传佛教中的阎罗护法)(2)

印度藏传佛教人物(印度教与藏传佛教中的阎罗护法)(3)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