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碗水熬成一碗汤(把坚硬的生活熬成味增汤)

九碗水熬成一碗汤(把坚硬的生活熬成味增汤)(1)

把坚硬的生活熬成味增汤

——读孔明珠的《孔娘子厨房》

“你以为挑起生活的担子是勇气,其实去过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才更需要勇气。”这话出自萨姆门德斯的电影《革命之路》,用在孔娘子身上极为合适。尽管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可无论是袁枚的《随园食单》,还是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在孔娘子温暖细腻的餐点面前,总是少了几分“上海妹妹”的趣味和柔软。

我想孔娘子的生活状态应该是像《牛尾罗宋汤》那一章里写的那样:“汤要放在漂亮的双耳大肚子陶瓷锅中炖,挑一个星期天的早晨,主妇无需多梳洗打扮,裹着睡袍慵懒地踱来踱去,闻着牛尾汤的香味,想象即将到来的饕餮,心满意足。”

我们常急于标榜自己独立、自由,不屑于满足口欲之欢,在坚硬而速成的生活面前,也不得不佩服人生的另一种选择——囿于昼夜厨房和爱,过让自己真正幸福的生活。《孔娘子厨房》并不是品鉴也不是教授技巧,都是在不同的机缘之下出于善意出于爱而系上围裙踏进厨房。98道菜“流水席”下来,读者大抵也了解了孔娘子夫妻间闪着光亮的平凡日子。人在国外还要向妈妈讨三文鱼食谱的女儿、拎着两只甲鱼来油爆的宁波婆婆、督促厨房革命的日本密友、嫁到国外还想吃麻油鸭的发小……微妙的心绪起伏都是给生活慢慢加佐料。

阅读这本书很容易让人想起日本电影《小森林》。这样的文章和电影总是能给观者善意的提醒,生活在喧闹别处的小日子,有埋怨、有生气,但更多的是爱、尊重与怀念。市子与妈妈共度的时光里,妈妈教会了她如何播种、如何处理每一样食材、如何做超市里才有卖的酱,教会了市子如何在小森林生活并做出千百道好吃的菜,就像孔娘子教给读者的那样。后来妈妈离开去寻找自己想要的生活,市子也决定放下对妈妈的依赖和期盼,寻找自己喜欢的生活。正如最后市子不再执着于把土豆面包做得跟妈妈的一样,摸索出了自己的做法和味道。

日本女作家吉本芭娜娜在代表作《厨房》里头的一句话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我觉得我最喜欢的地方就是厨房。”她非常孤独和惶惑,渴念温情。没心情的时候炒个素菜;孩子热闹的时候烧些盖饭;凉意习习的时候蒸道大鱼头;兴致极高的时候煲个靓汤,一锅浓汤,一锅清汤,一气喝下,以菜会友,锅碗瓢盆寄知音。

孔明珠,祖籍浙江桐乡乌镇,生于上海。曾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十年,后东渡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写作。前《交际与口才》主编、编审。著有《七大姑八大姨》《上海妹妹》《煮物之味》等十几部著作。以小说、散文创作为主,在全国多家报刊开设“孔娘子”品牌美食随笔专栏。作品被介绍到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出版,入选各种版本。2013年获《上海文学》散文奖。

沈育晓/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