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反对基督教吗(马丁路德和加尔文)

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1483—1546年),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发起人、基督教新教的创立者、德国宗教改革家。曾在埃尔福特大学学习法律,1505年入奥古斯丁会学习神学,1507年任神父。1512年获神学博士学位后在维滕堡大学任神学教授。1517年撰写《九十五条论纲》,反对罗马教廷出售赎罪券,揭开了宗教改革的序幕。他在神学上强调因信称义,宣称人们能直接读《圣经》获得神启。提倡用民族语言举行宗教仪式,将《圣经》翻译成德文,以《圣经》的权威对抗教皇权威。代表作品是《教理问答》。路德是新教在信仰和制度等方面的主要奠定人之一。自1524年第一本维登堡赞美诗问世起,他写的许多圣诗至今仍著称于世。1529年他编写的《教理问答》和1530年他参与制订的《奥格斯堡信纲》均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路德的主要神学观点可以概括为:1.上帝的道。2.十字架神学。3.福音与律法。4.教会与圣礼。5.两个国度。

约翰·加尔文

约翰·加尔文(1509—1564年),欧洲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创始人。生于法国努瓦营的律师家庭,年轻时参加巴黎新教徒活动。由于法国政府对新教徒的政策,1535年逃往瑞士巴塞尔。1536年发表神学著作《基督教原理》,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认为人的得救与否由上帝决定。1541年在日内瓦组成政教合一的共和政权,形成基督教新教中和路德宗同样重要的加尔文宗。1558年创立日内瓦学院。在教会中以长老制取代主教制,教义上主张“预定论”。加尔文宗教改革方案的重点:对加尔文来说,神学的核心是全能上帝的绝对意志和荣耀;强调《圣经》对于整个教会和社会的“永恒真理准则”的意义,把其视为教义和生活的标准;加尔文更注重上帝所拣选的集合之民;对加尔文来说,信仰者的生活是以“复活的基督”为中心,每一次圣餐都是对已受上帝拣选的确认;在加尔文看来,教俗同属上帝的管辖,在世俗权力陷入不义之时,甚至可以用上帝的义取代它,因此带有革命性色彩。

马丁路德反对基督教吗(马丁路德和加尔文)(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