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清朝三万斤巨炮(东莞虎门出土4枚清朝大炮)

9月6日,鸦片战争博物馆在蛇头湾炮台旧址的修缮发掘中,发现了4枚于道光年间佛山铸造的大铁炮,每枚铁炮重7200斤,约3.6吨。据初步考证,这四枚大铁炮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英军破坏,是虎门炮台抵御外来侵略的重要物证。

9月7日上午,记者来到东莞虎门蛇头湾炮台修缮工程施工现场。

新发掘4门3.6吨大炮炮身完好

在施工现场,工作人员掀开篷布,可以看到新发掘的4枚古炮堆积在一起,古炮两米多长,炮身完好,但仔细观察,这4枚铁炮的炮耳均被损毁,其中2枚点火嘴被封。

鸦片战争清朝三万斤巨炮(东莞虎门出土4枚清朝大炮)(1)

堆放在一起的4枚铁炮

由于年代久远,古炮已是锈迹斑斑,但是其中3枚古炮的炮身上铭文依然清晰可见,铭文显示有“道光二十年十月……日”、“道光二十四年,广州……”、“……佛山同……,……捕判,江西乐平县典史谭,道光二十一年七月,炮匠李陈”“……总督部堂,……广东巡抚部院怡”等字样。

发现大炮的位置处于蛇头湾炮台旧址的西北方向,距离炮池不到50米,山下即为珠江航道。

鸦片战争清朝三万斤巨炮(东莞虎门出土4枚清朝大炮)(2)

其中一枚炮身显示“道光二十年十月□日”铭文字样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见证物

蛇头湾炮台是威远岛炮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文献记载,蛇头湾炮台始建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遭到破坏后又于光绪九年(1883年)重建。

鸦片战争博物馆副馆长孙广平告诉记者:“第二次鸦片战争毁坏前蛇头湾炮台旧貌是什么样我们都不清楚,只有文字记载。我们现在看到的炮台为光绪时期样式。”

从新发现铁炮的炮身铭文可确定3枚铁炮的铸造时间,分别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与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孙广平表示,这让光绪前的蛇头湾炮台历史有了实物证据,证明其确是修建于1843年,并且从4枚铁炮炮耳均有损毁可以推测,它们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发挥作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重要物证。

鸦片战争清朝三万斤巨炮(东莞虎门出土4枚清朝大炮)(3)

据悉,虎门海防涵盖三道防线,位于珠江口的沙角、大角炮台为第一道防线。“蛇头湾炮台的位置靠近虎门海防第三道防线,它是第二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炮台,也是第二道防线的有效组成部分。”孙广平说。

他还表示:“4门铁炮体量都比较大,属于重型炮,每枚重约6000司马斤,相当于今天的7200斤。我们目前发现的最大国产炮是8000司马斤,接着就是6000司马斤,新发现铁炮是位列第二的重型炮。”

蛇头湾炮台曾历经三次战争

9月8日,鸦片战争博物馆将邀请文博专家黄利平到现场进行进一步考证。

黄利平表示,蛇头湾炮台不止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挥作用,它还曾在中法战争及抗日战争中起到威慑和抵抗作用,铁炮的发现将为虎门炮台研究增补新的内容。

孙广平告诉记者,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审定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划方案的复函》中“一次规划,分两期建设”的要求,目前虎门炮台旧址已先后完成第一期和第二期第一阶段修缮,目前正在开展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

鸦片战争清朝三万斤巨炮(东莞虎门出土4枚清朝大炮)(4)

蛇头湾炮台旧址

“根据规划,第二期第二阶段修缮工程将维修定洋炮台、蛇头湾炮台、临高台、广东水师提督署寨墙4处文物遗址。”孙广平说,此次四门铁炮的发现正是在修建蛇头湾炮台巡查通道时,在地表约三四十公分下发现的。

“现在蛇头湾炮台存在局部塌陷问题,修缮的主要目的是复原光绪时期炮台的基本面貌,包括炮池结构、布局等。”

孙广平向记者透露,后期博物馆将根据专家意见对4枚铁炮进行针对性保护处理,至于是否采取原址露天展示的保护方式,还需要做进一步的技术分析判断。

转自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图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文艺 王俊伟

来源: 羊城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