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孩子的迷茫 高考五味没有童年

文|徐俊霞

六月是考试季,家有考生的,自然为了成绩几家欢喜几家愁;家有未来考生的,也跟着牵肠挂肚、未雨绸缪。看着身边的大孩子、小孩子,我想到的却是他们的童年与成年。

单位有位女同事,每每谈起儿子总是愁得掉泪。她家儿子硕士毕业,下班后就宅在家打网游,没有朋友,更别说女朋友。儿子小时候,她认为只要学习好,其他的事不需要操心,饮食起居都由当妈的代劳。儿子长大了她才发现问题,三十多岁的人不会洗衣服、不会做饭,一点生活技能都没有。

学生时代,儿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没有结交要好的朋友,步入社会也是独来独往,和同事很少有来往。家里来了客人,他从不主动打招呼。让同事头疼的还不只这些,最近儿子说单位搞竞聘,没有团队肯要他。本来引以为荣的硕士生儿子,看来以后只能在家啃老了。

孩子的生命属于他自己,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慢热的过程,你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那就容易本末倒置,孩子小时候像大人,孩子长大了像婴儿。

高考孩子的迷茫 高考五味没有童年(1)

周六早晨我晨练回来,看到点点背着书包跑出来,她妈妈已经发动了车子冲她喊:“快点,别磨蹭了!”我问点点:“今天不休息吗?”点点一副没睡醒的样子:“阿姨好,我去上英语补习班。”她妈在一旁喋喋不休:“上午学英语,下午学画画,明天还得去学钢琴,学作文。”

孩子的童年理应在玩中学,有童真、童趣,点点的童年却在苦累忙中度过,被莫扎特、达·芬奇、托尔斯泰瓜分。“双减”政策似乎与点点无关。点点的实际学龄比别的小伙伴大得多,上幼儿园前妈妈让她上早教班,上了幼儿园报了特长班,上了小学又给她报了补习班。点点并不喜欢这些特长班、补习班,她不是没反抗过,小孩子能使的伎俩——装病、哭闹、逃课……她都用过,但终抵不过妈妈的“铁砂掌”。

点点的父母是开出租车的,妈妈上白班,爸爸上夜班,工作辛苦自不必说。妈妈经常教育她: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和爸妈一样开出租车。她妈还问她:你长大后是想给别人开车,还是想让别人给你开车?妈妈样样都要求点点拿第一,拿不到第一,等待点点的就是一连串的惩罚。每次考完试等分数的那段时间,点点晚上老做噩梦,不是梦见没答完试卷,就是梦见考了零分。

点点妈妈总是和我说:“家里没背景,父母没本事,就得靠她自己努力。”我委婉地劝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会学习也要会玩,孩子成天学这学那,身体和精神哪儿受得了?我们大人工作八小时,不也得休息吗?”她妈言辞凿凿:“艺多不压身,我现在不逼她,她将来就会怨我。”

高考孩子的迷茫 高考五味没有童年(2)

没有童年,哪来成年?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终点和起点一样重要,关键是能跑多远能跑多久。身为父母,你以爱的名义层层盘剥了孩子的童年,拿什么许他(她)一个幸福的未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