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

截止至2020年的数据,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已经达到了惊人的1.3亿人次,约占总人口的10%,并且按着3%的复合增长率持续增长。

《健康中国》白皮书中指出,糖尿病正成为全球范围内最为突出的公共健康问题,正威胁着各个年龄、各个地区人民的健康。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对我国造成巨大的医疗经济负担,且可能导致各种并发症,如失眠、心脏病、肾衰竭等,我国对于糖尿病的控制情况不佳,且伴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国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区糖尿病患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长。在中国,糖尿病渐渐地成为了一种“富贵病”

55岁的王大爷,平日生活条件较好,饮食常常大鱼大肉。5年前的某日午后,突然感觉视觉模糊,被家人搀扶着前往医院治疗。经过诊疗后恢复视力,并诊断为2型糖尿病

医生通过询问王大爷平常的饮食生活习惯过后发现,王大爷平常饮食含糖量较高,每天早上都要吃一碗南瓜粥,晚饭常常要吃下好几个烤红薯。且王大爷体脂较高,身形较为肥胖,平常也缺少应有的锻炼。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2)

在出院时医生对王大爷进行教育,解释了糖尿病的发病情况,嘱咐王大爷之后需要严格控制糖的摄入,红薯、南瓜这类高糖的食物就不能经常吃了,还需要注重日常锻炼并且按时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积极的控制病情和管理饮食是可以降低糖尿病发生的严重并发症危害生命的风险的。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3)

然而王大爷不以为然,不仅没有改变自己的饮食,服用降糖药也是断断续续,直到今年,王大爷在家中突然头昏眼花,随即昏倒过去,被家里人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无效而死亡,抢救过程中抽血检查显示王大爷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系糖尿病所致。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4)

王大爷早在5年前就已经诊断出糖尿病,但在这5年中,还是维持着之前早餐吃南瓜粥、晚餐吃烤红薯的吃饭习惯,一直没有有效的控制好糖尿病,这才引发了后面的悲剧。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了解糖尿病的发病机理有助于日常对糖尿病的控制,才能知晓糖尿病患者需要的健康饮食习惯。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5)

一、了解糖尿病

讨论糖尿病时,就绕不开一个词——血糖

血糖正常值是空腹的时候全血血糖值为3.9~6.1mmol/L。血糖过低会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如眩晕、流虚汗、眼花等症状,血糖过高会发生高血糖的症状,常见“三多一少”症状,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

而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一种代谢性疾病,人体长期高血糖的状况下,会导致各个器官的慢性损害。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6)

对于正常机体来说,胰腺会分泌负责调控血糖的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由胰岛α细胞分泌,可以分解肝糖原和促进糖异生从而使血糖升高;胰岛素由胰岛β细胞分泌,可以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对糖的摄取和利用是人体中唯一可以降低血糖的激素。两种激素互相起拮抗作用,随人体血糖浓度的改变而调节分泌量从而使人体血糖浓度维持在正常值内。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7)

糖尿病通过病因以及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

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或“幼年型糖尿病”,顾名思义,因其病因是先天性的免疫异常,免疫细胞攻击胰岛素生成素细胞导致人体胰岛素生成不足而发生起病较为危急的高血糖症状,发病年龄都较轻且治疗需要依赖胰岛素。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8)

2型糖尿病:

的高血糖症状则常常不明显,患者通常是因为已经发生了并发症如王大爷第一次出现的视觉模糊是由于高血糖使眼睛受累或体检测血糖发现血糖升高

2型糖尿病患者因体内发生了胰岛素抵抗,即部分组织细胞对胰岛素利用效率下降,导致胰腺代偿性的胰岛素分泌增多,当血糖浓度过高而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且胰腺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时,患者常通过降糖药治疗而非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在任何年龄段都有可能发病但常见于中老年人,故2型糖尿病又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成年型糖尿病”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9)

2型糖尿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类型,不良的生活方式是常见病因之一,就如王大爷,过着半退休的生活,平日里在饮食上从不克制,身宽体胖的同时不常运动,体检时BMI也达到了肥胖的标准,且王大爷有着30多年的烟龄。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能诱发糖尿病,加之2型糖尿病前期常无明显症状,只能通过血糖测量诊断,才让王大爷在出现了损害视力的并发症后才发现糖尿病。

医生制定的治疗中以降糖药的使用为主要治疗方式,但控制糖尿病最重要的是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二、糖尿病患者饮食结构的重要性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0)

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抵抗或胰岛细胞受损而导致高血糖,通过饮食控制血糖就成了糖尿病患者每天都需要注意的点,有些食物的糖含量较高就需要少吃甚至不吃,这里所提到的“糖”是指碳水化合物,如我们平常吃的米饭、馒头等主食都是淀粉为主要成分的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糖尿病患者需要减少这类高碳水主食的摄入。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虽然有做到控制这类主食的摄入,却不知道蔬菜的摄入也同样需要注意。我们常说多吃蔬菜对身体好,但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一些蔬菜淀粉含量很高,不利于糖尿病患者稳定血糖。

在控制血糖方面,不只是糖尿病患者,平常因为各种原因高血糖的人也需要注意,医生忠告:高血糖的人,3种蔬菜要少碰。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1)

1、土豆

土豆,学名马铃薯,是我们饭桌上常见的蔬菜之一,富含各种氨基酸和维生素,营养丰富,是一类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2)

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土豆却需要少吃。这是因为土豆含有大量的淀粉,淀粉在口腔中被唾液淀粉酶分解为麦芽糖,在小肠内被各种消化酶彻底消化为葡萄糖,最终经肠黏膜吸收入血。由此可见,大量的淀粉会使糖尿病患者血糖突然升高,因而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土豆是平常需要注意控制进食量的食物。

2、南瓜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3)

对于南瓜,一直有一个困扰着糖尿病患者的问题:吃南瓜到底是会降血糖还是升血糖?之所以有这样的问题存在,跟南瓜所含的“南瓜多糖”有关。

南瓜多糖,是由像葡萄糖、木糖等多种单糖聚合而成的一种多糖,存在于南瓜中,是南瓜中最重要的活性成分之一。

在通过对南瓜多糖提取的科学研究中发现,南瓜多糖是一种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可以通过激活免疫细胞和增强免疫细胞的活性来提升机体的免疫力,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的作用,目前也已证实南瓜多糖对于糖尿病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4)

既然南瓜多糖可以用于糖尿病的防治,为何医生建议糖尿病患者少吃南瓜呢?这是因为虽然南瓜多糖具有降血糖的作用,但其在南瓜中的含量相对于南瓜中淀粉的含量微乎其微,南瓜中大量的淀粉会让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而微量的南瓜多糖起的降血糖的作用相比之下也是杯水车薪,简单的来说,南瓜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弊大于利,想通过南瓜多糖降低血糖就只能依靠南瓜多糖的提取物。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南瓜不是如传言中说的那样吗,多吃可以降血糖,多吃反而会让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更加危险。

3、红薯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5)

红薯,学名番薯。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红薯的主食地位渐渐地被米饭替代,但某些地区的饮食习惯中还是少不了红薯,就比如福建地区,一直都有着烤红薯的饮食习惯。虽然在热量上,同等重量的红薯的热量仅仅为米饭的三分之一,但其所含的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成分较高,且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6)

但红薯对于糖尿病患者,还是需要注意的。少量吃红薯,红薯所富含的膳食纤维可以延缓体内糖、脂肪的吸收速度,可以改善血糖,而吃太多的红薯会因其含糖量较高而引起高血糖。

另外,血糖高的人可以适当的吃一些红薯叶,红薯叶的含糖量较低,且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一分子胡萝卜素由两分子的维生素A组成,而维生素A具有保护肝脏的功效,并且是构成视觉细胞感光物质的成分,摄入维生素A还可以保护眼睛,降低糖尿病肝病和糖尿病眼病的风险。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7)

糖尿病患者不仅需要注意上述这三种蔬菜的食用,对于所有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都需要注意,不可以摄入太多,平常控制好饮食就是控制好糖尿病的关键,并且按时服药、定期检查,多运动加强自身的免疫力,糖尿病对身体的影响就可以降低到最小。

在如今,全球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升高的严峻情况下,我们调整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就可以很好的预防糖尿病的发生。日常生活中保持健康的体重也是预防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方式。并且定期体检,及时发现身体异常,也能减少对于疾病治疗的成本和改善疾病预后条件。

糖尿病临死前最怕的三个症状(55岁大爷糖尿病离世)(18)

目前,我国人民对于糖尿病的认知还处于较低水平,王大爷就是因为一而再再而三地不重视自己的病情才导致了酮症酸中毒的危急重症最终抢救无效死亡。社会需要积极的宣传预防糖尿病的健康饮食结构和特殊人群的饮食结构以及糖尿病的损害。让大众重视起来,任何年龄段都可能患上糖尿病。也让王大爷这样的“糖友”重视起来,血糖控制的不好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悲剧!

参考资料:

[1] 郑鹏飞.健康教育在社区糖尿病预防中的作用探讨.《糖尿病新世界》, 2015

[2]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14

[3] 李延兵,翁建平,许雯等.短期持续胰岛素输注治疗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中国糖尿病杂志》,2003

[4] α细胞、胰高血糖素与2型糖尿病.中国知网,2017-05-05

[5] 潘长玉,金文胜.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5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