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健康安全教育的意见(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教育部近日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关于小学生健康安全教育的意见?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关于小学生健康安全教育的意见(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

关于小学生健康安全教育的意见

中新社北京11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中国教育部近日印发《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简称《指南》),明确指出,将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融入中小学课程教材。

《指南》指出,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5个领域30个核心要点。其中,5个领域分别为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传染病预防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安全应急与避险。这5个领域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相互影响。

《指南》称,相关教育内容充分考虑不同年龄学生身心发育特征和认知水平,对教育目标和内容进行系统设计,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学段有序铺开,总体呈现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特点。

在不同学段的要求上,《指南》指出,小学阶段主要是基本知识介绍、具体技能训练和个人卫生习惯培养;初中阶段要注重讲解原理和机制,深化学生认识,强化健康行为养成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高中阶段主要强调学生的生命责任感和意义,以及发现问题和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指南》要求各地各学校要组建以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专家为主的指导组,加强统筹、指导,确保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课程教材的准确性、系统性。要科学确定评价重点,既要考评学生的健康认知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健康行为和习惯养成,以及对他人健康行为的影响等。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及行为表现观察记录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总体目标上,教育部在《指南》中提出,力求做到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在中小学课程教材中的布局安排更加系统、科学,内容更具针对性、适宜性、实用性。课程教材在有效增强学生“生命至上、健康第一”意识、提高心理社会能力、养成健康行为等方面的育人功能显著提升,为学生健康成长、终身发展和全民健康素养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