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27集最后一段感人故事(士兵突击里的那一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作者:刘建伟、赵雷 责任编辑:武千妍

“钢铁七连”官兵没有想到: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那一幕场景,会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前不久,上级下达命令:七连番号撤销,改编为装步五连。从此以后,他们将在新编制下,履行新职能,肩负新使命。此刻,一次庄严的告别仪式在连队展开……请看今日出版的《解放军报》:

士兵突击27集最后一段感人故事(士兵突击里的那一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1)

别了,“钢铁七连”

——北部战区陆军某部“钢铁七连”官兵向连旗告别仪式见闻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通讯员 赵 雷

“这一天真的来了!”

“钢铁七连”官兵没有想到:电视剧《士兵突击》里的那一幕场景,会真实地发生在自己身上。

庄严的党旗下,官兵坚决表示服从改革大局,合成一条心,拧成一股绳,努力快速形成战斗力。王嘉楠

在这场改革中,很多人都要向各自的“钢七连”告别——

“无论怎么改,都不会改掉用剑刻下的辉煌”

熄灯号吹过了许久,北部战区陆军某部装步五连大学生战士尤辉仍然睡不着,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

数年前,还在读高二的尤辉,对电视剧《士兵突击》特别痴迷。特别是“钢七连”改革那几集,更是看得情急心切。那时,他搞不懂:为什么改革要动最好的“钢七连”?

“哨兵同志,时间已到,请下哨!”

“哨位一切正常,武器装备良好,请接哨!”

夜深了,连队内卫哨兵交接哨的声音,猛地把他的思绪拉回到现实:电视剧中的那一幕不正像当前的改革么。

“改革,将重塑每一支部队,也将重塑每一名军人。”尤辉突然理解了:改革进程中,“钢七连”只是改革大潮中的一朵浪花。在这场改革中,很多人都要向各自的“钢七连”告别。

时序更替,草木蔓发。前不久,听到“模范红五团”撤销番号的消息后,团长车长生、政委张宏一同走在营区路上。

沉默,还是沉默!尽管他俩对撤编早有思想准备,可真的接到命令,还是感觉心里空落落的。

“模范红五团是全军的模范,但你们不能骄傲,要一直当模范。直到把国民党反动派彻底消灭,你们还要当模范。”这是1933年8月,时任红军总政委的周恩来,在江西滕田授予该团“中国工农红军模范红五团”荣誉称号时的谆谆教诲。

此后,全团官兵始终牢记这一教诲,以“永远当模范”的团训激励自己,打仗当先锋,建设站排头。

“见了第一就眼红,得了第二就脸红。”团队光荣历史的熏陶,铸就了官兵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意识。近年来,该团先后被原四总部评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旅团级单位”,被战区陆军评为“先进旅团级党委”……

团党委会上,张政委坚定地说:“同志们,组织选中了我们,是我们的光荣!考验我们的时候到了,我们要当好这个代表!我们‘模范红五团’官兵,无论走到哪儿,都要永葆铁心跟党走的忠诚,无论怎么改,都不会改掉用剑刻下的辉煌……”

官兵们都明白,改革,必然会有阵痛,必然会有人作出牺牲。

士兵突击27集最后一段感人故事(士兵突击里的那一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2)

“钢铁七连”官兵传承红军血脉,续写新的辉煌。特约记者 谭长俊 摄(资料图)

优良传统是昨天给予今天的馈赠。一旦丢掉了,就丢掉了一支部队多年锤炼出来的“元气”——

“既要勇于‘变’,也要守住‘不变’”

征尘未洗鼓又催,而今只是寻常事。

随着“脖子以下”改革深入推进,某旅四级军士长袁野发现,身边许多战友来自不同的部队,老单位有着不同的历史沿袭、不同的传统作风。不少官兵将连训、团训抄录在教育笔记本上,作为激励自己砥砺前行的座右铭。

“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袁野指着笔记本上这句话欣慰地说,这是分流到他们连的战士李磊的格言。

“番号变了,建制变了,隶属关系变了!”袁野感叹地说:“既要勇于‘变’,也要守住‘不变’。”

“改革大考面前,老兵眼里的‘变’和‘没变’,折射的是人民军队在赓续血脉中的发展壮大。”该旅政委杨春文说,这次“脖子以下”改革,部队转型重塑、相互融合,为我军优良传统的发展传承提供了难得契机。

站在历史关头,这是人民军队交出的一张张合格答卷。改革之后,很多部队将撤销合并,永远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序列中消失。“谁对自己的老部队没有感情!”正因为有这份感情,大家决心不能给老部队抹黑,一定按时顺利完成撤并降改任务。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记者蓦然回首发现,九十年历史征程,我军之所以能够直面各种挑战,战胜重重困难,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重视传承,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最好的部队,永远拆不散!”一名历经3次改革的某部领导告诉记者:“军史资料中记录的每一场战斗、每一个人物,连史馆中陈列的每一张照片、每一面战旗,都是官兵伸手就能摸到的教育资源!”

传统永流传,血脉紧相连。一支部队走过的任何一段路程,都会在以后的行进中留下烙印。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根子上的东西要守住,守不住,军队就会失去根本;传统上的优势不能丢,丢掉了,军队就会变质变色。

“优良传统是昨天给予今天的馈赠。一旦丢掉了,就丢掉了一支部队历经多年锤炼出来的‘元气’!”第78集团军领导深有感触地说,我军部队番号不分你先我后,优良传统没有你高我低,单位合编重组,官兵取长补短、齐心协力,有助于形成战斗力建设的“倍增效应”和部队发展的“共生效应”。

士兵突击27集最后一段感人故事(士兵突击里的那一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3)

“钢铁七连”着重培养官兵的战斗精神,激励官兵把革命理想信念的根子扎深扎牢,把红色基因和英雄血脉传承下去。特约记者 谭长俊 摄(资料图)

血脉不会断也不能断,传统不会丢也不能丢——

“传承红色基因,是为了脚踏实地走好前进之路”

这天晚上,翻阅一篇“党员日记”,某部“红八连”指导员王坤眼泪流了下来。

日记这样写道:6年前,我亲手参与建设了老连队的荣誉室;6年后,我又亲眼目睹了它的拆除。我们班负责看管荣誉室6年了,搬到“新家”,如果没有房间,就把我们班拿出来建荣誉室,我带着全班在荣誉室门口打地铺,守着它,再守它一个6年!

看着这篇“党员日记”,王坤一眼便认出,这是九班班长、上士李明写的。前不久,连队接到移防命令,九班战士在李明带领下,依旧遵循6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天去荣誉室打扫卫生,尽管里面的物品已经“打包”封箱,不剩啥了,但带不走的展柜被他们擦得一尘不染。

“荣誉不能丢,传统不能断!”王指导员写下批语:“没有荣誉室,就建荣誉墙、荣誉角,还交给你们九班看管。”那字迹,力透纸背。

近日,在某旅“重温苏宁故事,誓做苏宁传人”主题演讲中,台下很多官兵眼中都闪烁着泪花。

“血脉不会断也不能断,传统不会丢也不能丢!”为了做好改革交接中光荣传统的传承工作,这支部队把“红色资产”与物质财产等同看待,专门对馆内档案资料进行梳理完善,对长期形成的好经验、好传统,整理成文字材料或制成视频短片;对有历史价值的书籍、图片、奖牌证书登记造册,列入移交。临走之前,老政委尹卓岩反复叮嘱:“红色资产”的移交,一样也不能少。

“守住火种,才能传承基因。”某特战旅政委马宝川介绍,旅史馆是旅里的红色教育基地,部队几经转隶,战史资料都延续传承、完整无缺。每逢新兵入营、老兵退伍、官兵转隶,旅里都会组织大家参观。

“传承红色基因,是为了脚踏实地走好前进之路。”以“猛打、猛冲、猛追”著称的某机步师坚持用红军英勇无畏、敢打硬拼的优良作风熔铸官兵精神内核,部队建设屡上新高。

前不久,一纸师改旅的命令悄然而至。“当年革命先辈面对枪林弹雨,没有丝毫畏惧,以大无畏的精神,为红军闯出了一条血路。今天,面对改革强军的使命任务,我们作为红军的传人不能退缩。”动员会上,师领导誓言铿锵。

“优良传统需要我们每一代人的辛勤浇灌。”师长改任旅长的韩光明告诉记者,改革后,他们第一时间制订《当好红军传人的100个细节》,使官兵“一看就明白、照着就能做、言行有遵循”。

“老树,开出了新花。”记者在该旅调研发现,红色基因正在迸发出吐故纳新的力量。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面对告别,全军将士传递一个共同的心声:最好的告别是传承!是军魂的传承,是胜利的传承……记者有理由相信,当转型后的人民军队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时,人们都会自豪地说:瞧!他们个个都是“钢七连”!

士兵突击27集最后一段感人故事(士兵突击里的那一幕会发生在自己身上)(4)

官兵到达战斗地域迅即展开战斗。(资料图)

传统的火种 不灭的火焰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如果要问,在我军建设发展史上,是什么真正融入了官兵血脉?那就是代代传承的红色基因。

在某部“红八连”,无论翻开哪个战士笔记本的扉页,都会看到这样一行字:“党的声音就是母亲的话语。”

这句话来自于长征路上最艰难的时刻。当时,连队第三任指导员韩光荣把他仅有的一件厚布衣,披在了伤病员身上。他对个别迷茫消沉的战士说:党的声音就是母亲的话语,作为孩子的我们,都要听党的话,勇敢地走下去。

裹挟着南昌起义的风雷,镌刻着三湾改编的印记,沧海桑田几十年,“红八连”党支部把红军优良传统的基因,注入一代又一代官兵的血脉。连队《红军传人登记册》上每增加一个名字,都会涌动出热爱党、忠于党、紧跟党的真情告白。

“红八连”为什么那样红?红在党旗指航程,红在军魂刻心中,红在薪火永传承,红在不断进取中。

今天是昨天的继续,现实是历史的延伸。优良传统基因,根植在每名官兵的身体里;红军血脉代代相传,产生了良好的群体效应。

红色基因,绵延不断。“旋风部队”“钢铁七连”“白老虎连”“神枪手四连”,张思德、董存瑞、邱少云、苏宁……每支英雄部队非同寻常的闪光历程,每个英雄模范艰苦卓绝的战斗传奇,依然记载在史册里、铭刻在丰碑上,成为全军将士不朽的图腾;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上甘岭精神、老山精神……这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穿越历史云烟,纵横大江南北,汇聚起一股股强大的精神力量。

优良传统是战斗力。它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是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的结晶,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战略资源、夺取胜利的传家宝。

优良传统是凝聚力。它使我们这支部队始终保持着和谐的内部关系,军政一致、官兵一致,把来自五湖四海的人凝聚成一个战斗集体,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总结过去,是为了面向未来;注重继承,是为了更好创新。某部被赋予多项重大军事任务,次次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品味成功,该部领导深有感触地说:“得益于我们坚持不懈地抓好传统教育,开展‘学军史、忆传统、励斗志’学习教育活动。”

从祖国首都到边关哨所,从东海之滨到西部边陲,从兴安山麓到南国雨林,在“脖子以下”改革陆续展开、部队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我们欣喜地看到:全军各部队不忘抓好优良传统传承工作,千方百计不让传家宝“消磁”;广大官兵秉承践行不走样,不忘初心砥砺行,部队的“红色家谱”有了新传人。

红色基因是信仰的种子、精神的谱系、制胜的密码,是我军政治工作优势所在。红色基因透视着人民军队的过去,更昭示着人民军队的未来!今天,我们一定要把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

传统的火种,不灭的火焰。面对深化改革大考,我们需要在继承发扬红色基因的过程中凝聚改革正能量,厚实“精神盔甲”,让优良传统和作风在不断融入时代元素中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