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萨尔茨堡旅游(伊斯兰风格和欧式风格在萨拉热窝相遇)

欧洲萨尔茨堡旅游(伊斯兰风格和欧式风格在萨拉热窝相遇)(1)

波黑的首都萨拉热窝。|视觉中国

从耶路撒“冷”到萨拉“热”窝,天气反而变冷了。这是一个冷笑话,从地中海滨的近东地区来到欧洲南部的巴尔干,纬度高了12度,天气自然变冷了。这两座陆路距离相隔3000多公里的城市,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很多相似性。也正因如此,很多文化学者和历史学家将萨拉热窝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或“巴尔干的耶路撒冷”。

和耶路撒冷作为亚欧非三大洲的十字路口一样,萨拉热窝也坐落在东西方两大文明的交汇处。萨拉热窝市中心的费尔哈迪亚步行街被分为东西两段,在中间位置有一条“萨拉热窝东西文化相遇线”。其实并不需要这条线,你就可以看出,这条相遇线以西的欧式风格建筑与以东的伊斯兰风格建筑的明显区别。这里曾经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奥匈帝国交锋的边界,数个世纪以来都是多元文化的都市。在这里,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和谐共存,波斯尼亚的穆斯林、正教徒、天主教徒、犹太人都在这里居住,教堂、清真寺和犹太会堂林立。

在奥斯曼帝国统治期间,因为比较开明的宗教和文化政策,其治下的广大区域里,很多宗教与文化的遗迹都得到了一定的保护。虽然两次世界大战和一些区域性战争与冲突对当地的古迹和文化的传承有一定影响,然而奥斯曼帝国治下的萨拉热窝却呈现出一片文化与商业的繁荣。萨拉热窝的老城中心区名为巴什察尔希亚,始建于1462年,是萨拉热窝老城的商务中心和文化中心。从这里,萨拉热窝城逐渐延展开来。巴什察尔希亚这个词来自土耳其语,是“主要”与“市场”两个词结合起来组成的。目前这里也是萨拉热窝最知名的旅游景点之一,走在巴什察尔希亚的老城里,颜色、气味、商品和带着头巾的穆斯林女孩们,给人的感觉非常像一个微缩版的耶路撒冷老城穆斯林区。

最初吸引我去萨拉热窝的,当然不是童年记忆中的瓦尔特、学生记忆中的斐迪南大公和一战导火索以及青年记忆中萨拉热窝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而是保存在波黑国家博物馆的萨拉热窝犹太哈加达,以及萨拉热窝南部特雷贝维科山上东南欧地区规模最大的老犹太墓地。萨拉热窝哈加达是犹太人在逾越节开始的晚餐餐桌上用到的一本图文并茂的故事书,讲述了犹太人出埃及的艰辛过程,几千年来一直在犹太人中以家庭为单位传递着关于犹太民族祖先的历史与故事。哈加达在世界不同地区的犹太社群中有不同的版本,而萨拉热窝哈加达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350年的巴塞罗那,也算是世界各地哈加达版本中的始祖级了。在萨拉热窝的波黑国家博物馆中一处装有防弹玻璃的有蓝色暗室里,萨拉热窝哈加达静静地躺在中间的透明玻璃橱柜里,让来参观的游客远远地瞄一眼它的真容,而可供人们购买的全彩影印版哈加达在萨拉热窝市中心各大书店都可以找得到。

萨拉热窝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山城,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中,德国党卫军上校冯·迪特里希在片尾站在高处俯瞰阳光下的萨拉热窝,说出“你看到这座城市了吗?他就是瓦尔特”,这一幕绝对是我们爸妈那代人的永恒经典。电影中冯·迪特里希俯瞰萨拉热窝的拍摄地点就在萨拉热窝东边的黄堡。这部电影1972年上映,经过40多年,站在萨拉热窝的山上俯瞰山涧中绵延铺开的狭长型城区,竟然和老电影中的景象并没有十分大的区别。

日落时分,我们爬上城市东边的黄堡,点上一杯波斯尼亚咖啡,浓烈的味道配上两块糖和土耳其软糖,看着日落黄昏,整座城市被笼罩在血色的柔光中,这景象其实与在耶路撒冷瞭望山上俯瞰全城的景色非常相似,不一样的是在耶路撒冷喝不到这么好喝的波斯尼亚咖啡。当然了,土耳其朋友欧雅第一时间就跳出来说,“什么波斯尼亚咖啡,这是我们奥斯曼帝国输出给他们的土耳其咖啡好不好。”直到现在,波黑和土耳其的外交和经贸也走得很近,土耳其有名的红茶品牌Caykur海报在萨拉热窝老城的店铺墙上也贴得到处都是。

这世界上有几座分裂的城市,如耶路撒冷,如曾经的东西柏林,又如现今塞浦路斯的尼科西亚。然而,世界上宗教共存与文化宽容的城市更多,因为只有多样和宽容才能带来真正的繁荣。

作者:关鹤

编辑:陆益峰 吴姝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