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里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村子里的)

中华文明上下千年,民俗文化经久不衰,有些奇妙的民俗文化并不广为人知,有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村的奇异民俗故事能够朝代更迭,能够在历史变迁中流传存在着,都有它独特的意义,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村里奇闻异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村里奇闻异事(奇闻异事村子里的)

村里奇闻异事

中华文明上下千年,民俗文化经久不衰,有些奇妙的民俗文化并不广为人知,有些独特的民俗文化和农村的奇异民俗故事能够朝代更迭,能够在历史变迁中流传存在着,都有它独特的意义。

常言道“无傻不成村”。以前的农村好像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两个傻子,他们不偷不抢不欺负人,村里无论哪家有红白事都不请自来抢着干活,不惜一身气力,干活不知偷懒,凭劳动换一口饭吃。

小孩子们对他们或嘲笑逗弄或遥而避之,他们却不恼不怒,独而行之;大人们除了调侃不与共事交流,他们自娱自乐,平平静静,独自活在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整天无忧无虑,无欲无求。


“守村人”形成的原因

斗转星移,岁月交替,村子里人来人往,多年过去,有人离开了,有人回来了,但始终不变的,还是那个傻子。老人说,那是村里的“守村人”,无论世道如何变,你来我往,留在那里的,始终是他们。那么为什么,傻子会成为“守村人”呢?

社会学家梁宏达对于他们有过一段解释,并且是站在极科学的角度来聊的,当然也是有一些关于他们背后的形成的原因。首先我们可以管他们叫镇灵人,镇一方八魅,三煞五疾,多为前世大凶之人。他们是五弊三缺,就是“鳏、寡、孤、独、残,”五弊,“钱、命、权”三缺。守村人天性少五缺三,自然不能与正常的农村人来比较了。

(网图,侵删)

村里这种人的存在,其实大家都挺喜欢他们的,虽拿他们取笑逗乐,但又对他们保持着一定的敬畏,我们农村人管他们叫“守村人”。

守村人真的存在吗?这一个说法站在民俗文化的层面上来讲,合适与否呢?


我们村的耷哑“守村人”

自我打小记事开始,我们村有一个聋哑人,之所以成为聋哑人是因他小时候大病一场,高烧不退,烧得那小脸发白,四肢滚烫,浑身绵软,失去意识,躺在床上连哼哼唧唧的声音都发不出来。家里人连夜敲门请来赤脚医生来抢救,注射了青霉素,喂了安及近药片(记忆中那时农村的赤脚医生治疗发烧就注射青霉素、吃安及近药片),也许是烧坏了脑子,也许是用药过多,待他长大后始终不会开口说话,成了聋哑人。

(网图,侵删)

他没上过一天学,他没有玩伴,更没有朋友,因为聋哑的生理缺陷没办法上学,同龄的小朋友都躲着他不和他玩,人们因为无法与沟通,都视他如透明人。村里的大人小孩的开口都叫“哑巴”、“哑巴”地叫他,从他不会说话的小时候就开始叫,以至于后来都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了,其实他也有起名字的权利,他姓董,而且有一个好听的名字---董公德。


“守村人”救下了一场大火

听父母说,那时农村正从生产队向互助小组过渡,原先的生产队按家庭或居住地远近分为多个农业生产互助小组。那时各互助小组都有个大院,院里专门盖个草棚喂养牛,一到冬天就在牛棚院里储存一垛一垛的牛草料,为牛过冬准备好丰富的口粮。

有一年冬天,农民都早早吃完晚饭熄灯上炕睡觉了。忽然互助小组组长家的大门“咚咚咚”的被人敲得震天响,开门一看是“哑巴”站在门口,一把拉住小组长的胳膊,口中哇哇大叫,伸手指着牛棚方向,一脸的焦急,双手比比划划。小组长一看事情不好,把披着的大棉祆一甩,蹭蹭向牛棚跑,这边“哑巴”在挨家挨户继续“咚咚咚”地敲社员们的家门。

原来是牛棚里的草料垛起火了,迅速赶来的社员齐心协力扑灭了大火,才避免了更大的损失。事后才知道“哑巴”晚上睡不着在村里遛达,路过牛棚大院门时,看到院里有火光,扒着门缝一看,原来是最北面一垛牛草料着火了(有3垛,间隔很近),这才出现了开头敲门叫人救火一幕。

(网图,侵删)

事后,小组长想起来都后怕,若不是“哑巴”的报信,恐怕已经是“火烧连营”了,没了草料,耕牛能否过冬不说,开春的耕种都恐怕难以按季节时令完成,辛苦一年到头来粮食欠收,在那仅填饱肚子的岁月简直是一件不可想象又不敢想象的事情。


“守村人”救下了一个落水的孩子

一个多雨的夏天,雨水灌的沟满塘平。

一群光着屁股,不懂事的小孩子调皮地在水塘边跑来跑去,追逐嬉笑打闹着,玩得开心极致。突然一个最小的小孩子脚下一滑,骨碌一下滑入池塘。突然落水的惊慌使得小孩手脚上下乱扑腾,小小的脑袋一上一下地在水中冒头,口中吱哇哇地叫着。岸上嬉笑打闹的孩子笑得更开心了,因为他们都没有见过人落水的样子,还以为这个小孩在水中表演逗他们玩,哈哈大笑着乐得直不起腰。

突然“扑通”一声,一个人影从塘沿跳入水中,一把托起了落水的小孩。原来是路过的“哑巴”,是他跳下池塘捞出了落水的孩子。所幸那个落水的孩子只是受了惊吓,其它并无大碍,没有被水呛着。

上岸后的“哑巴”放下手上的小孩,紧攥着拳头,瞪着牛一样的大眼睛,凶狠地朝着领头的一个调皮的孩子“哇哇”大叫着,不知道是训斥还是在怒骂,看来是愤怒到了极点,恨不得要把那个领头的孩子揍一顿的样子。那个领头的孩子也许意识到了事情的可怕,再加上第一次见“哑巴”那一幅凶狠凶恶的样子,吓得“哇”的一声大哭了起来.....

后来,那个领头的孩子回到家后,被父母按在地上狠狠地揍了个半死。别问我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因为那个领头的孩子就是我,落水的小孩子是我的二弟弟。

那个“哑巴”,不!那个好人!按农村辈分我得叫爷爷!董公德爷爷!

“守村人”真的存在么?我那个“哑巴”爷爷算不算是我们村的“守村人”呢?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