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不是一般的烦(每个人都在厌女)

文/徐谌辉

女生不是一般的烦(每个人都在厌女)(1)

最近《82年的金智英》火得一塌糊涂,我觉得可能女性的悲哀之声随着经济的渐渐下滑,已经到了难以忍受之时了。而这本《厌女:日本的女性嫌恶》,出自韩国的邻居日本,而且比较有意思的是,这本并不是讲述一个故事,而是通过大量日本作家,不分男女,从他们的笔墨中,从他们塑造的一个个故事中,寻找他们严重的厌恶之情。

当然这本书早在金智英之前就出版了,同时,日本的经济也相比于韩国早早的出现了停滞。当然,此书不红也可能跟其论文结构有关,并不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女性到底有多悲哀?作为女性其实这件事我是不喜欢谈论的,因为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男女亦然,每个人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一套适应社会规则的智慧,不论到底是谁在制定规则,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对于女性红利这件事,基本上所有的女人都选择闭口不谈,毕竟主流上看,女性的选择权确实少于男性,尤其是规则制定者中,其实并无女性思维的身影。

但是是不是“厌女”?这个我却无法回答。

按照书中所言,所谓厌女症,misogyny,作者认为是男性身上显示的女性蔑视,女性身上的自我厌恶。简单来说,就是男人庆幸没有生而为女,女性抱怨生为女人。

这是一种病,厌女症,同时这病不仅仅只有男性患者,更有女性患者。尤其是女性患者,其更是强调了这种病的可怕,因为恰恰是因为女性的自我厌恶,才造成了这种广泛的厌女症的产生。

实际上,在我看来,整本书读下去,就像金智英一样,是一种无能为力的悲凉,更多地感觉则是感谢中国独生子女政策。想来,恰恰是因为这个政策,让中国女性真的走入到了社会,不论是社会劳力还是资产继承。当然这一切,不是日本社会所能理解的。

本书是没有任何田野采访的论文,所有论据、案例、观点均采用日本文人作品。

日本的文人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与欧美和我们都不尽相同,他们大部分选择了一种极其细腻的笔法,将自己的生活切面给读者。抛开文学上的好坏之分,本书在分析这些作家对于女性的描写的时候,推动故事进展的时候,基本上有了两个观点。

男作家在尽力描写他们眼中的极乐世界,包括女性之友渡边淳一。他们不断地深入的描写的是他们脑中的女性,以及他们眼中的女性反应,事实是否如此?在那些极致的细节描写下,很容易令人信服,甚至女读者也会被蒙蔽。

而女性作家呢,她们似乎也在男作家趟出的道路上越滑越远,尽力的讨好着读者。

尤其是林真理子,这个在中国也很红的小说家,在这本书的作者看来,她写出了真实的女性,不论好与坏,而恰恰因为她写了出来,她反而出现了一种对女人范畴所抱有的距离感和批判一是,并且将这份“不适感”,转化为自己与其他女人的差异化,向读者提供廉价的快感,从而释放。

看完此书,我有一种错乱感,或许这些原因造成日本社会的种种怪现象吧。不过,在于我所在的国度,再一次的感谢独生子女政策,至少有一代人,在女性的这个问题上,收到了最少的影响。至于二胎以后,谁知道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