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争什么位置(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争什么位置(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1)

图说:《智取威虎山》剧照 官方图

经典诠释了60余年,英雄人物杨子荣在上海京剧院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里打土匪、穿林海、跨雪原,造就几代人的声音记忆。《智取威虎山》“上海京剧万里行”巡演品牌也历经23年,昨天结束了第13次全国巡演。历时24天,途经5省(自治区)12市(区),12场演出观众人数达14462人,平均上座率95%以上,演出收入133万元,全程巡演旅途超过9500公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万里行”。

穿过地震带、15小时极限挑战装台、在剧场过中秋,这次巡演耗时长、节奏快,辛劳程度远超想象,所到之处皆好评如潮,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观众要比上一次“万里行”年轻得多。对于这群激情洋溢的戏曲人来说,哪怕是回到上海也来不及休整,因为,下一场演出的筹备已经在等待着他们了。

经典流传


首站济南演出时,国家京剧院的乐队成员也来到现场观摩,琢磨着“同样是演《智取威虎山》,为什么我们就是学不像”的问题。其实,从台前到幕后都可以找到解答。从1958年创排至今,上京推出了七代杨子荣,前辈们一个动作一句台词地传帮带,嫡系血脉一直没断过。1991年恢复演出以来,第四代杨子荣何澍第一年就演了约100场,此后几代杨子荣又延续演出了600余场,练功房和舞台是对每一代杨子荣最好的锻炼。今年第七代杨子荣吴响军、赵宏运亮相,背后就离不开何澍每天都在排练厅的悉心指导。这次巡演,不仅有第六代的傅希如、蓝天,吴响军也参与了其中三场演出。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争什么位置(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2)

图说:傅希如在《智取威虎山》巡演中 官方图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争什么位置(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3)

图说:蓝天在《智取威虎山》巡演中 官方图

剧场后台,整齐挂着一件件军装,桌上反扣着一顶顶帽子,铁皮架子里是一双双长靴,翻开靴筒,细看帽子内部,里面用各种笔迹写着演员的名字,重重叠叠,新旧不一。这些服装大部分都是从首演时就沿用至今,比演员们年纪都大,舞台布景虽然几经更新,但在样式上也没有太大改变,只是调整得更适合现代剧场。

记忆共鸣


此行巡演城市从山东济南一路西行到宁夏银川,这是上海京剧院的品牌大戏首次在银川全本上演。按照惯常巡演路线,银川并不“顺路”,上海京剧此次宁夏行,离不开当地主办方的推进与观众的期盼。济南站1600席满座,斩获单场55万元高票房,重庆站甚至在第一排座椅前利用乐池空间加了3排座位,在最后一排座椅后也加了一排,临时“扩容”来满足山城观众需求。不少观众表达了想要多看几场的心愿:“买不着票撒!要能再演两场,喊上家里娃娃都来看看。”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争什么位置(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4)

图说:加座与满场景象 官方图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争什么位置(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5)

图说:童祥苓诠释的杨子荣经典形象 官方图

作为几代人的共同记忆,不少观众都是奔着初代杨子荣童祥苓的电影和京剧记忆来的。时隔数十年,走进剧场看到现场演出,他们还似当年一样振奋和激动。在重庆国泰艺术中心,一批来自江北区的退役军人代表和优抚对象代表走进剧场,重温峥嵘岁月。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64岁的戏迷唐慧湘在演前见面会上高声跟唱着每一句唱词,脑海中浮现的是小学时在文艺宣传队里参演《智取威虎山》时的自己。还有更多大中学生,在口碑的影响下走进剧场,感受这部现代戏中当仁不让的经典。

克服困难


一辆装着全部舞美道具的解放牌卡车,在路上一开就是二十多天。这次巡演周期短,演出安排密集,有 4 场演出都要在 15 个小时内完成道具车进景、装台、合成、试音响、演出、拆台、装车等工作。舞美团队前一天工作到凌晨,第二天 7 点又坐大巴赶赴下一剧场工作到下一个凌晨。连日演出,演员们换洗的水衣无法晾干,服装组的工作人员就用熨斗一件一件熨干。粗糙的双手奉献了精细的成果,这样的评价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智取威虎山杨子荣争什么位置(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6)

图说:巡演幕后 官方图

巡演途中,剧组多次遇到地震。9月2日团队所乘火车途径甘肃时,甘肃兰州发生3.3级地震,导致火车晚点近3小时。在四川各市演出时,宜宾市长宁县发生3.9级地震,内江市也连震多次,成都震感明显。大家丝毫没有耽误演出,也无一人抱怨。有人伤病后,团队其他成员积极补位。当中途有人需往返北京、上海参加各项演出任务,其他队员自觉承担起剩余的工作。川渝地区饮食偏辣,不少人台下闹着肚子,上了台却能做到让台下观众浑然不觉……怀着对经典的敬畏和对上京品牌的全力以赴,孤胆英雄杨子荣,在传承中焕发着新貌,再一次在祖国各地撒下了海派京剧的种子。 (本报记者 赵玥)

记者手记|历久弥新

上京《智取威虎山》第13次全国巡演今天收官了,但对每一位参加者而言,这一经历值得长久回忆。每一场演出开场前的下午,演员都要来到剧场走台,大幕尚未拉开,不少年轻演员趁着晚饭的间隙,就在台上打起了飞脚、耍起了枪花。一方面是为了热身,另一方面是为年底“青春跑道”人才培养项目的汇报演出做准备。演出任务繁重,大家只能抓紧一切时间来练功。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巡演期间,大家还自发成立了跑步群,每天在群里打卡记录自己的运动生活,20多天下来,年轻人明显感到体力增强了不少,正如第七代“杨子荣”吴响军所说,《智取威虎山》是上海京剧院的看家戏,大家都铆足了劲要把它传承好。

年轻的班底也引来一大批年轻的观众。如果说父辈祖辈走进剧场是回忆经典,小辈们走进剧场大多是受到了他们多年喜好的耳濡目染,经典唱段也都没少听过,但走进剧场看这部戏大多是第一次。还有一些年轻的传统戏戏迷被吸引来,只为感受现代戏的别样魅力。多地多场主创见面会,进一步增加了年轻观众对这部戏的了解。一位戏迷的观后感印证着《智取威虎山》的当代魅力:“经典是用时间来浸润的,当它深入人心后,便会历久弥新。”(赵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