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的最美兵支书 强村富民美在心

宿迁网讯(记者 李淑艳 通讯员 周义宝 庄永召) 一排排连栋大棚绵延不绝,一条条水泥路纵横交织,一幢幢别墅式民居各具特色,一声声欢笑此起彼伏……好一幅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

这里是泗阳县爱园镇朱家圩村,这些变化凝聚了村党支部书记张克林的心血和汗水,也让他获得了诸多殊荣和百姓口碑,2019年被江苏省委组织部授予全省“百名示范村书记”,今年被评为宿迁市“最美基层共产党员”。

乡村振兴过程中涌现的最美兵支书 强村富民美在心(1)

产业兴村 发展冬枣抢占先机

张克林深谙产业兴村、产业富民的道理。他说产业兴旺、乡村振兴才能赢得春色满园,景色迷人。2016年市委、市政府号召支部书记领头调结构,他经过考察,率先领办了冬枣项目,流转土地200亩栽植冬枣。2018年挂果,喜获丰收,又赶上了好行情,冬枣采摘价格10元以上,收益颇丰,他被誉为“冬枣书记”。为了把冬枣产业做大,朱家圩村冬枣拓植到700亩,全乡冬枣发展3000亩,沿267省道形成了冬枣廊带。为了把冬枣产业做强,他延伸了产业链,开辟了育苗、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基地,今年冬枣育苗30万株。成立了冬枣营销专业团队,同时建设里仁乡绿乡农业冬枣加工基地,减少了冬枣生产的市场风险,还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连栋蔬菜大棚,提供了农民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入。目前全村可耕地面积3600亩,95%以上流转,实现了村集体增收和农民增收双效益。

文明立村 引领民风向善向好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使过上小康生活的村民崇尚文明风尚,是张克林经常琢磨的事情。他首先从带好村支两委班子着手,把“有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能带来希望,有经济头脑和致富本领能带来发展,有良好品行和公道之心能带来和谐”三句话刻在村部门匾上,作为村支两委的座右铭。他说村干部每天面对基层群众,自己必须一身正气,百姓才能服气,谋划发展才有底气。

民风改变,不是一时的事,需要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了弘扬崇学上进的社会风气,张克林从2013年开始,每年对本村考取本科的学子,村支两委都敲锣打鼓上门祝贺,送喜报、送学习生活用品。2019年,朱家圩村有庄晶晶、庄航、王艳婷等8名学子考取本科,张克林带领两委一班人,到每家门口放鞭炮,送祝福,送价值200元的行李箱,涵养了民风家风。

定期召开特困群体会议,宣讲党的惠民政策,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情况,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每年春节前召开一次本村在外成功人士和返村大学生座谈会,介绍家乡一年来的发展变化,邀请他们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张克林在全村开展了“五美庭院”和孝顺儿媳评比活动,今年评选了100户“五美庭院”和岳桂芳、刘娟、吕西香三位孝顺儿媳,在全村大力宣传典型事迹,弘扬正能量。

服务治村 以民为本兴办实事

梅雨季节,连降暴雨,但是走进朱家圩村,看到的是雨停路干,居民小区、田间场头无积水,全村水系贯通,排水通畅,张克林如数家珍地说,通过争取土地整治,现全村所有耕地都进行了平整和设施配套。最近,利用267省道铺设的机遇,平整土地60亩,垫沟8.5亩,打算在冬枣采摘园附近建设一个占地20亩的垂钓中心。形成“果蔬 农旅 休闲”的生态发展模式。

今年宿迁市颁布实施人情新风“宿9条”,张克林建成了全乡第一个“百姓礼堂”,同时,配套建设“百姓书屋”,为群众操办红白事和读书学习提供便利。村里成立红白理事会,聘请5名乡风文明引导员。

朱家圩村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抗日战争期间,淮海区行署曾设在该村的圩庄组,李一氓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张克林深入挖掘本村的红色文化基因,建成了朱家圩村党建陈列馆,再现了抗战期间那段艰难的岁月,激励全体村民讲好红色故事,珍惜今天幸福生活,创业奋斗立新功。

今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张克林始终奋战在第一线,既是组织员,又当战斗员,坚守在村头卡口执勤,有效的阻断了疫情的输入。

以发展为首任,以文明为目标,以服务为宗旨,张克林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脑中有思路、心中有激情、肩上有责任”的使命担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