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安徽当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万元)

人民网当涂11月29日电(汪瑞华)中秋过后,就到了螃蟹上市的季节,当涂县姑孰镇的村民曹义林和爱人趁着好天气,正在自家的养殖塘里忙着查看当天的捕捞情况去年,姑孰镇苦菜圩的螃蟹获得丰收,为曹义林所在的合作社换来了不小的收入,因此今年他们干得格外起劲,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县级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县级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安徽当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1.8万元)

县级市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排行

人民网当涂11月29日电(汪瑞华)中秋过后,就到了螃蟹上市的季节,当涂县姑孰镇的村民曹义林和爱人趁着好天气,正在自家的养殖塘里忙着查看当天的捕捞情况。去年,姑孰镇苦菜圩的螃蟹获得丰收,为曹义林所在的合作社换来了不小的收入,因此今年他们干得格外起劲。

近年来,安徽当涂积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农村改革,挖掘增收潜力,力促农村居民收入多元化并持续快速增长。去年,当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07 元,同比增长9.2%,连续十三年在安徽省位居第一。

农家乐里乐农家

“在家乡开办农家乐,和家人相聚的时间多了,收入比以前在外打工时更是大大提高。”借着护河镇万山村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2013年,村民毕金根在家乡开办了“金万山客栈 ”农家乐,生意红火,尤其到了节假日,毕金根更是忙得不亦乐乎。

毕金根告诉记者,忙起来的时候,农家乐最多时能够解决20人的就业,提供的岗位不仅有厨师,还有服务员、收银员和跑堂。去年农家乐毛收入多达80万元,刨去人员工资、食材费用等成本,净利润近20万元。

据介绍,在2012年万山村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之初,当涂县便出台了鼓励农民开办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的政策。如今,万山所在的桃花村拥有大大小小农家乐百余家,可吃饭可住宿,为前来观光旅游的游客提供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为村里家家户户带来了效益。

随着每年一度桃花节的举办和万山知名度的提升,村子火了,游客慕名而来,毕金根带着家人开始操持起了农家乐,身份也从过去的农民转变成了掌柜。

如今,有着长远眼光的毕金根,已着手在村里开辟一块山林地,办起了养殖厂。他告诉记者,养殖的家禽可以满足万山村农家乐的日常需求,大家就近采购既方便价格也特别实惠。

“金万山客栈”给毕金根带来的经济效益仅仅是近年来万山村农民增收的一个缩影。除了经营性收入外,工资性收入的提高也让万山农民的钱袋子不断鼓了起来。

向特色产业要效益

与毕金根相比,当涂县姑孰镇村民曹义林“发迹”更早。姑孰镇有养殖水产的传统,但都是散户,形不成气候,逢上洪涝,抵御风险能力低,多以亏损为主。

2009年,曹义林在村里自己琢磨技术,带头成立了姑孰镇宗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因为之前有过办家庭农场的经验,结合县里“科技结对”技术员的手把手指导,成立合作社之后的曹义林便开始大面积养殖青虾、螃蟹和鳜鱼。

曹义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科学养殖平均亩产在8000—10000元,亩均效益可达到3000元左右,尖子户效益更高。

过去当涂县以种植水稻为主,有11万亩的低洼田。在曹义林开办家庭农场的带动下,村民的养殖意识得到了提高,现在都把水稻田变成了水塘养起了螃蟹和虾。如今,宗和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拥有水塘5000多亩。

“村民收入的提高离不开农业转型,如果仅仅依靠传统种植,远远达不到现在的收入水平。”曹义林直言不讳。眼下,正是秋虾和螃蟹的上市季节,每天通宵达旦地捞螃蟹送往交易市场,让曹义林一点都不觉得疲累,他与社员们更加精心地呵护这些“摇钱树”。

和曹义林一样,80后杨继飞也带领着乡亲们在镇上打理着自己的葡萄种植园。

当涂县现代农业示范园位于姑孰镇,该镇毗邻县城,既是近郊现代农业示范园,又是县城重点发展拓展区,交通便捷,消费潜力大,因此在入住之初,杨继飞心里就把落户该区的思路定位为都市农业,打造花木、水果和休闲旅游等诸多产业。

2012年,手握葡萄种植技术的杨继飞创办了马鞍山金农葡萄种植有限公司。随着公司的成立,葡萄种植项目立即上马,2014年开始挂果采摘产生效益。

“今年的葡萄采摘季已经过去,亩产在2500—3000斤,由于今年是盛产期,总产量达到45万斤左右,同时市场利好,今年的价格高于往年,平均8元/斤。”谈及今年的葡萄行情,杨继飞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他告诉记者,因为紧挨着周边诗城人家、甑山生态园等景区,所以当时对市场前景就十分看好。忙活儿了一个采摘季,葡萄园开始进入剪枝、施肥、除草和修枝阶段,也是园子用工量较大的时候。“附近被流转土地的村民正好能够解决用工需求。招用他们不仅解决了村民的就业,同时增加了大家的收入。”杨继飞告诉记者。

走出国门挣“洋”钱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近年来,当涂县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还积极推动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吸纳农户,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

正是有了曹义林和杨继飞这样带头人的引领,过去村里待业的农民逐步转换身份变成了工人,不仅有流转土地带来的受益,还和上班族一样开始领取工资。

此外,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以及国外找饭碗等农民新收入渠道在当涂县也开始兴起。尤其是走出国门挣“洋”钱,帮助了不少当地有技术有手艺的农民走上了致富路。

“出国打工,不仅开了眼界,还奔了小康。”说这话的是农民工曹道宝。他是当涂县姑孰镇护河镇人,一名普通的架子工和混凝土工。

落户在姑孰镇工业集中区的安徽建诚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在跨国人力资源服务的企业,成立13年来,培训农民工、大学生近7万人次,常年向国外派遣用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曹道宝就是受益人之一。

从2006年第一次去科威特,如今,曹道宝已经去过伊朗、埃塞俄比亚、伊拉克、越南以及乌兹别克斯坦等近10个国家。“过去出国遥不可及,现在出去就想着能多干点活儿,为家里多攒点积蓄。”曹道宝坦言,经过多年来的努力,现在他已经马鞍山市区置办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商品房,按照他的话说,“也算是半个城里人了。”

据介绍,在当涂县,和曹道宝一样出国打工的人不在少数,统计显示,仅护河镇,出国务工的就有将近200多人,各个工种均有涉及,由于常年出国作业,这些“中国工匠”人均年收入已达12万元。

(责编:吴西露、张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