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的课上几个月(6孩子的第一次)

二、孩子被动选择的第一次(3)

第三类情况—“发现闪光点”类型中的被动变主动。

不能奢望孩子对所有的事情,都会自己主动提出,或者是由被动变为主动。例如打针,对于幼小的孩,很难要求他第一次就能勇敢面对。但是家长应该为长远准备,为孩子以后能主动面对各种困难打下基础。可供参考的方法,就是善于在孩子的被动行为中发现闪光点。

例如在(第一次打针不哭了)中,4岁的王奔开始“只见医生拿起针在我的屁股上一扎,我吓了一跳,刚要哭,这时妈妈连忙说: “真了不起,你变得勇敢了

……“医生也笑着说: “坚强的孩子,你真棒。”真奇怪,我没哭!我能忍住疼了!

这就是我第一次打针不哭了的事。“

第四类情况—“错怪孩子”类型中的被动变主动。

家长也不是神仙,有时也会错误判断事情,冤枉了孩子,对孩子提出一些不恰当的要求。这时候如果强迫孩子被动去做,孩子就可能长时期很难从被动变为主动。为了防止错怪了孩子,家长要注意听取孩子的申诉,尽量保护孩子的积极性。

例如在《第一次被说》中,曲云同学讲述了被误解后,经过申诉,自己从被动变主动的过程:——爸爸一下子就火了,说: “上个星期不是刚买的水彩笔吗!怎么没水儿了?“我低着头说: “我们班的邹晶晶、赵一帆、宋龙没带水彩笔,所以我就借给他们了。“我的话音刚落,爸爸又和气地说: “对不起,嫒嫒你真懂事,懂得帮助同学了。”我心想:爸爸的脸色怎么变得这么快呀!就像阴天转晴天似的。通过这次被说,我知道了要主动帮助别人,你要知道“好人就有好报”这句话。

通过孩子总结的这个体会,我们有理由相信,曲云同学在今后一定会不断地主动帮助别人。

第五类情况—“适应社会”类型中的被动变主动。

人诞生之后,逐渐地进入社会。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不断适应社会的社会化过程。当然,适应不仅是消极的,还包括主动地改变社会,创造新生活。

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在适应社会中,将被动变为主动?至少可以做两方面的工作:在事前向孩子介绍知识和事后帮助孩子分析、总结。

例如,在《第一次买东西》中,孙丽莉把钱给了售货员阿姨,阿姨找钱的时候,多找了她5角钱。她很快跑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说: “你应该把钱退回去,要做个诚实的孩子。”听了爸爸的话,她把5角钱退了回去,这时售货员阿姨说:“谢谢你”。孙丽莉最后总结自己的体会是:通过这次买东西,我知道了做什么事,都要诚实。

通过第一次买东西,孩子不仅学会了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懂得了社会规范。尤其是亲自听到售货员阿姨说的:“谢谢你。”体验到这种幸福感,是将来她能主动面对社会的一个重要心理基础。

在《第一次考试》中,孙丽莉同学原来对考试也很紧张。但是通过自己的实践,有了亲身体验,就得到了一个重要的认识:考试并不像我想象的那么难,只要认真复习就能考好。后来,她把这个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 “你真棒!”

孙丽莉同学最后很有感触地说:“听了爸爸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我想:经常复习很重要”。家长对这件事情的评价起了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能使不成熟的孩子在第一次后消除恐惧,增加信心,而且也初步懂得了如何通过实践向社会学习。

六年级的课上几个月(6孩子的第一次)(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