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

原创:秋晴山房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所以无论是苏轼、苏子瞻,还是苏东坡,都是他一个人。苏轼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两个时期选出的八大家,苏家父子占了三席,不得不说苏家是百年罕见的家庭,而苏轼是五百年难遇的天才。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2)

苏轼,中国历史上最全能的文化巨人,宋代最伟大的文学家,无论是散文、诗词、书法还是绘画,都独步天下。他的一生,写出了《苏氏易传》《论语说》《书传》三部哲学学术著作,创作出大量诗词文赋,广涉书画领域,官场虽不顺,却成绩斐然。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3)

北宋 苏轼 尺牍 宝月帖 喫茶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他被列为唐宋八大家,有独步古今的《赤壁赋》;论诗词,可清新可豪放,开辟宋诗新道路,改变词的题材;论书,他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是公认宋代第一书法家。《黄州寒食诗帖》,便是举世闻名的“天下第三行书”,论画,他引领绘画新潮流,文人画得以确立。

苏轼一生三落三起,颠沛流离,被贬之地一次比一次遥远荒凉,在政治漩涡中一次次经历着亲友的生离死别和身体疾病的折磨。但是,苏轼每到一个地方为官,总能将地方治理的井井有条。

作为一生多是失意人的他,虽贬谪在外,却不自怨自哀,他一生嬉游歌唱,自得其乐,当悲哀和不幸降临时,他总是微笑接受。得意时与民同乐,落魄时怡然自得,苏轼总能从所有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挖掘出最大的诗意来。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4)

北宋 四家法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公元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在经过一百四十天的牢狱之灾后,43岁的苏轼被贬谪到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一千多年前的黄州还是一片荒芜之地,被贬黄州无异于被流放,对于一直顺遂的苏轼来说,这是从未有过的巨大打击。

初到黄州没有居所的他,寄居到定慧院中的废弃小屋。苏轼在写给朋友的信中说,自从被贬到黄州,平生亲友,没有人写来一封信,即使写信给他们也得不到任何回复。午夜时分,他梦醒惊起,写下了平生最为凄凉的词,“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5)

元 赵孟頫 前赤壁赋 卷首 苏轼小像

定慧院不远处便是安国寺,苏轼经常去那静坐参禅。面对困境,他变得更加坦然,他对自己的生命有了深刻的关照和反省。

在黄州,苏轼虽有官职,却没有任何的俸禄可领,也不能买入田地,他不得不为一家子人的生计犯愁。

苏轼的好友,也是苏轼的头号粉丝马梦得,得知苏轼被贬黄州后,千里迢迢赶到黄州,与苏轼同甘共苦。马梦得找到黄州太守,请求他分配点耕地给苏轼,过后太守把城东的一处荒地交给苏轼无偿耕种。

苏轼一见倾心,因为位于城东,他把这块无名高地取名为“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东坡之上,他盖了几年房屋,虽为陋室,但苏轼用他的画来装扮房屋,并命名为“东坡雪堂”,在里面和宾客谈笑辩理。

苏轼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人,他带有强烈的人间色彩,他会在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中去发现乐趣、发现生活。他变成了一位农夫,白天在田里劳作,晚上饮酒、读书。他写诗描写了一个快乐农夫,时常去田地里看自己种的庄稼和蔬菜,他还把从当地农夫那得来的种田经验写成诗,“投种未逾月,覆块已苍苍。农父告我言,勿使苗叶昌。”(《东坡》八首)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6)

清 余集 苏文忠公笠屐图

苏轼形容自己“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他在田间、水畔、山野、集市,追着农民、渔父、樵夫、商贩谈天说笑。在他眼里,天人下皆为朋友。

当时官府禁止私宰耕牛,严禁半夜十二点后进城,苏轼与黄州的朋友屡屡犯禁,在东坡上喝酒,烤牛肉,酒足饭饱后再半夜爬墙进城。

因为囊中羞涩,他吃时人都不吃的猪肉,因此发明了东坡肉,他还专门为猪肉写了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

《寒食帖》写于苏轼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寒食节。古时寒食节人们吃冷食、禁烟火、扫墓、缅怀故人。这一天,乐观如苏轼,也难免伤春悲秋,感慨人生际遇,思念故乡,所有的酸楚都涌上心头。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7)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8)

北宋 苏轼 寒食帖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上书: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闇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9)

北宋 苏轼 寒食帖(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0)

北宋 苏轼 寒食帖(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清代人对书风这样总结:“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最能体现苏轼“尚意”精神的是他的行书,这件用大行书书写的《寒食帖》就是在感情浓郁、兴之所至时一挥而就的创作。他以强烈的情感作为铺垫,将书法与文学融合,从字形变化、错落行距、行笔速度都率性而为,毫无刻意的章法,而是以感情的变化的随性之笔,正是苏轼在后来提出“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的书法创作观的体现。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1)

黄庭坚 题跋

这件作品十八年后辗转到了苏轼好友黄庭坚手中,他在后写道:“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黄庭坚认为这是苏轼最好的一件书法,就算苏轼再来写,也不见得能写出来。

如此强烈激荡的感情,成就了这件流芳百世的杰作。

一蓑烟雨任平生

如果自怨自艾,那就不是苏轼了。同年春天,苏轼前往沙湖买地,途中遇到大雨,行人都在躲避,只有苏轼没有闪躲。雨具都被前面的人拿走了,同行人都觉得被雨淋是件很狼狈的事情,单单苏轼不觉,对于自然变幻,他非常潇洒,全然不在乎。

雨过天晴后,他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苏轼彻底走出过去,经历了乌台诗案,东坡劳作,心境已然不同,淋了一场大雨让他明白,没有风雨没有晴天,也是很令人喜悦。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2)

南宋 马和之 后赤壁赋图(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赤壁夜游

黄州是苏轼文学艺术创作的巅峰时期,依旧是1082年,苏轼与几位好友月夜泛游赤壁。

一位友人吹起长萧,萧声呜咽,如泣如诉。苏轼问友人为何萧声如此哀怨。友人答,我们如蜉蝣寄身在广阔的天地,如沧海中一粒粟米那般渺小,我们一生如此短暂,不得羡慕长江的无穷尽,想到此便非常伤感。

苏轼宽慰道,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大自然馈赠给所有人的宝藏,我们可以共同感受。

友人听后笑了,大家喝到酩酊大醉,横七竖八的躺倒在小船上,直到天亮。这便是千古名篇《赤壁赋》。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3)

金 武元直 赤壁赋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引领绘画新潮流

中国艺术史上最著名的雅集一共有两个,一个是东晋时期的兰亭雅集,另一个则是北宋时期的西园雅集。

西园是北宋驸马王诜的宅邸花园,这次游园盛会,一共有十六位文人名士到场,其中包括苏轼、米芾、李公麟、黄庭坚、苏辙、秦观等。会后,李公麟作《西园雅集图》,米芾写《西园雅集图题记》。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4)

北宋 李公麟 西园雅集图

李公麟白描绘画为当世第一,画上人物或吟诗赋词、或舞文弄墨、或抚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姿态各不相同。

不单是苏轼一人,由于参会的文士大都是旷世奇才,受到后人敬仰,历代著名画家马远、刘松年、赵孟頫、钱选、唐寅、仇英等都画过,西园雅集图也成为美术史上一个常见的题材。

苏轼在黄州的几年里,曾花不少时间改进画艺。远离京城,他不必花时间做政客,他的朋友和门生经常登门拜访,他们喝酒、作诗、说笑,在半醉半醒中创作了许多佳作。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5)

北宋 王诜 渔村小雪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把重性情流露的文人画与重刻画描写的职业画家画分开,他强调诗画一律,追求天工与清新,内在的意气比形似更重要,并在法度中找到新意才是真正的好画。

在苏轼的带动下,这种新艺术风格很快在文人士大夫之间推广,出现了很多画家和鉴赏家,他们以山水、花鸟、墨竹、墨梅等为主要创作题材,不求形似,提倡天真清新的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人画体系。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6)

北宋 苏轼 木石图

人间有味是清欢

苏轼的作品中总是充满漫不经心的美感,他从不追求完美,所以他的画不求形似,他的诗词不受词汇题材的限制,他坚信能给人快慰的力量,就是艺术自有的存在价值。

从庄重的质朴古文,到可爱俏皮的闲话俚语,他的诗词散文无所不包。

他写在澡堂里洗澡按摩时的景象,“水垢何曾相受,细看两俱无有,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如梦令·水垢何曾相受) “自净方能净彼,我自汗流呵气,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如梦令·自净方能净彼)

一日饭后散步,苏轼捧着肚子问这里面装着什么,一婢女说是文章,另一婢女说是智慧,唯独他的爱妾朝云回答“学士一肚子不合时宜”。苏轼听完捧腹大笑,连声称是。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7)

明 朱之蕃 临李公麟画苏轼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是一个天生的乐天派,谪居海南时,日子不能再艰苦了。他给友人写信道,这里没有肉吃,没有药医,没有房子住,也无朋友拜访,冬天没有碳,夏天没有清凉的水。但他很快振作起来,与当地居民融为一体,帮助当地人改变恶俗,兴办教育。

他把梳头、午睡、泡脚这些日常琐事写入文章,本是极为平常之事,但却能从中得到快乐,正如他说“微物足以为乐”。苏轼总能从所有平凡琐碎的生活中挖掘出最大的诗意来。

当年好友王定国因乌台诗案受到牵连,被贬谪到岭南,歌妓柔奴毅然同行。之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为苏轼劝酒,苏轼向柔奴问起岭南的风土人情,柔奴却答“此心安处,便是吾乡”

苏轼听后大为感动,特作一首《定风波》赠与柔奴。“常羡人间琢玉郎,天应乞与点酥娘。尽道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8)

北宋 苏轼 归院帖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心安处是吾乡,也一语道破苏轼的贬谪生活。这颗心安定的地方,便是他的故乡。在蛮荒之地,已经六十多岁的苏轼还能兴致勃勃地烹茶。他写诗记录从取清水到煎茶时茶水的变化,还有喝茶时悠然听着夜里打更声,如今读来依然生趣盎然但也无限感慨。

在海南时主食不是米面而是山芋,也无猪肉可吃,而是海鲜,对于当时的内陆人来说,海鲜时极吃不惯的东西,但又不得不以此充饥。苏轼便发明酒煮、火烤的新吃法。他还和当时唯一陪他在海南的家人小儿子苏过开玩笑说,不要告诉北方那些正人君子们,不然他们听说在这里能享有如此美食会争先恐后让皇帝贬谪到海南来抢美食啊!

十几年的贬谪生涯,辗转地一个比一个荒凉,他却当作是人生最精彩的旅行。在人生的最后阶段,1101年5月,苏轼路过真州,在金山龙游寺看到好友李公麟当年为自己所作的画像,不由感慨万千,他题诗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

苏轼在人生尽头,回首一生,认为自己功业不是意气风发得意时,而是在被贬谪的三州。这些地方虽不是故乡,却被苏轼铭记,不是故乡,胜似故乡。

苏轼诗词按照年代顺序(宋代苏轼诵颂千年)(19)

宋 佚名 赤壁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世上只有一个苏东坡

林语堂这么评价他,“苏东坡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百姓的朋友、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一个憎恨清教徒主义的人、一位瑜伽修行者佛教徒、巨儒政治家、一个皇帝的秘书、酒仙、厚道的法官、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但是这还不足以道出苏东坡的全部……苏东坡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多面性天才的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智能优异,心灵却像天真的小孩”。

林语堂还说“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像苏东坡这样的人物,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

作为宋朝的代言人,千年不过气的偶像,苏轼是真正的人间绝版。

• end •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