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1)

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伯矩鬲(标题照片,文物形状有所变化)。

今天,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陈列大厅“幽燕长歌——燕国历史文化展”上,记者亲眼看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它的名字叫“伯矩鬲”,它还有一个雅号叫“牛头纹带盖伯矩鬲”!它是首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跟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馆藏的彩绘铜车马一样,均属国家禁止出境的珍贵文物。

今天开幕的这个展览由秦始皇帝陵博物院与天津博物馆联合主办,共展出了120件(组)文物,来自中国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河北博物院、天津博物馆、易县燕下都文物保管所、元明清天妃宫遗址博物馆等8个单位。该展览通过建邦与都城、礼制与生活、手工业经济和文化融合四个方面,集中展示了燕国历史文化的面貌与成就。以及燕文化的丰富遗存和最新研究成果,展期3个月。

一级文物“伯矩鬲”、“堇鼎”和“克罍”

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镇东北2.5千米处的琉璃河遗址,面积5.25平方千米,是一处包括城址、墓葬区和其它遗迹在内的大型都城遗址。它是西周早、中期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而董家林村的城址区和黄土坡村的墓葬区则是该遗址的核心区。

燕国青铜器种类丰富,铸造工艺较为精湛。北京琉璃河遗址铸铜陶范的出土,表明燕国有独立的青铜铸造生产;河北易县燕下都遗址城内手工业生产区已设专门的铸铜作坊。燕国青铜器的风格除具有中原周文化的特征外,还大量吸收了北方草原民族文化的因素,如以虎、牛等形象为器足装饰,以鹰、马等形象为器首装饰,这是燕国青铜器的独特之处。

展厅中,最吸引人眼球的“伯矩鬲”、“堇鼎”和“克罍”,它们都是国家一级文物,均出土于琉璃河遗址。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2)

国家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文物——伯矩鬲(原大实物照片)。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3)

伯矩鬲铭文。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4)

伯矩鬲简介。

“伯矩鬲”44年前出土于琉璃河遗址西周墓地M251墓中。它是祭祀时装熟食的炊具,商代和春秋时期较为流行,也是当时权力与地位的象征。它高33厘米,口径29.7厘米,纹饰十分精美奇特。盖面是两个浮雕牛头,牛角上有凸起的鳞片状纹饰,还有4颗獠牙;盖上的钮由两个相背、十分逼真的立体牛头组成,牛角端翘起。颈部饰有6条短扉棱,扉棱间饰以夔纹。鬲器身上共饰有7个浮雕牛头,个个有特色,三个袋足上均有一只浮雕牛首,朝向三个方向,牛角翘起凸出器身,鼻梁及牛口两侧都有夔纹作为装饰。

据秦陵博物院讲解员冯莉介绍,伯矩鬲的盖内和内壁上,分别铸有相同的15个字:“才(在)戊辰匽侯赐伯矩贝用作父戊尊彝”,意思是:某年某月戊辰这一天,燕侯赏赐给伯矩许多海贝,为了纪念这一荣耀,伯矩铸造了这个鬲,用于祭祀父亲戊。“我们现在用这种浅浮雕的方法都很难制作处这么好的器物,首都博物馆的院徽就是这件伯矩鬲的造型图案。”冯莉说。

据介绍,伯矩家族地位显赫,在西周早期燕国上层贵族中伴有重要角色。伯矩鬲代表了燕国青铜文化的最高水平。目前发现带有伯矩铭文的青铜器物一共22件,其中有伯矩簋2件、伯矩鬲2件(还有1件出土于辽宁卡佐山,现藏于辽宁博物馆)、伯矩盘1件、伯矩甗1件、伯矩壶1件(现藏于美国华盛顿)等。

“堇鼎”——目前所发现体量最大的西周燕国青铜器

“‘堇(jǐn)鼎’是目前发现的体量最大的西周燕国青铜器,它通高61.8厘米,口径47.0厘米,重达41.5公斤。此鼎造型雄浑凝重,纹饰简洁古朴,鼎身的铸造铭文更添补了文献资料对燕国历史记载的不足。”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5)

国家一级文物——堇鼎。

它出土于琉璃河燕国墓地M253,现藏首都博物馆。器内壁铸有铭文4行26个字,记载了燕侯命大臣堇去宗周颐养太保,太保就是指召公姬奭。庚申这天,因照顾周到而得到太保赏赐给他贝币,堇铸造了这件铜鼎以纪念这一荣耀,也为了向太子癸表示效忠谢恩。从堇鼎的大小及铭文可见堇的地位很高,专家推测它应是古代的食医。该鼎不仅对召公的年寿做出了明确暗示,而且也提供了目前所见最早的养生养老的史料。

而出土于M1193墓(燕侯墓)的“克罍”(克是召公的长子,是分封到燕地的第一个燕侯),形状像一个坛子,是大型盛酒器或盛水器。它高32.7厘米,为子母口,有盖,盖中央为圈形捉手,周围有四个凸起的圆涡纹。短颈、圆肩、鼓腹,半环状兽首耳,耳上衔环。盖与器口内壁各铸有相同铭文各43字,最重要的铭文“命克侯于燕”说明了周王命克代替父亲召公成为第一代燕侯,克非常荣耀,将这件事记述在青铜的铭文中。由此可知克罍出土墓葬的主人就是燕侯克,也证实了三千年前燕国的分封地就在琉璃河遗址。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6)

国家一级文物——克罍。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7)

克罍简介。

冯莉介绍说,“这个墓比较特别,中间方形的墓坑四角伸出了4条墓道,墓主人的身份很高,可惜的是墓室中央有一个圆形盗坑一直到墓底,专家们认定应是遗址区等级最高的燕侯墓。在墓主人的脚部发现了两件铜器,分别就是这件克罍和另外一件克盉。”

展厅展出了燕下都遗址出土的仿铜陶礼器,有食器和乐器两大类。食器主要有鼎、簋、豆、壶、盘等,其中以九鼎八簋的组合最为瞩目,不同形制成组的陶豆和陶壶也蔚为壮观。乐器有成套的编钟、石磬。

东周是“礼崩乐坏”的时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成了“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公元前323年,魏相公孙衍发起燕、赵、中山、魏、韩“五国相王”以抗秦。燕侯称王后,享天子礼制。战国时期,贵族墓葬中成组的仿铜陶礼器取代了青铜礼器,礼器的种类和组合也发生了变化。

展厅分别展出了以“九鼎八簋”和“七鼎六簋”为代表的成套仿铜陶礼器,它们代表了战国时期燕国礼制的内容和形式。它们分别出土于河北省易县燕下都遗址九女台墓区16号墓、辛庄头墓区30号墓。

“战国七雄”之一的燕国,800多年间历经了42代王

燕国是周王朝分封在中国北方的一个重要诸侯国,因临近燕山山脉而得名。燕国的建立不仅守卫了周王朝的北方边境,同时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燕山南北各民族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周武王灭商后,由于召公在克商建周和平定内乱等事件中功绩突出,被封到燕地为侯,并由长子“克”就封,“克”实际上成为第一代燕侯。幽燕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多民族聚居的特点,造就了深厚而多元的文化积淀。

燕国历经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在战国时发展到顶峰,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222年,被秦国所灭,前后历经42代王,历时800多年。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8)

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记者亲眼见到了一件我国禁止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9)

观众饶有兴致看展览。

800余年间,燕国几迁都城,疆域不断变化。燕地历来是多民族聚居之地,作为华北平原通向东北地区的重要通道,这一地区也成为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和东北地区各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处。燕国的建立、燕文化的发展,使其成为民族融合的重要阵地。

展厅中独具特色的出土文物,体现了燕国所取得的物质文化成就,也凸显了燕国及燕文化在北方民族融合和秦统一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批丰富遗存和最新研究成果的集中展示,让观众在领略大秦文明的同时,能够了解和探究极富特色的燕文化,并通过秦燕文化的比较,对东周时期我国古代地域文化的发展过程和历史面貌有所认知,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文:文汇报驻陕记者韩 宏

图:韩 宏

编辑:韩 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