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小学校园生活(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

金牌主持人、3D打印、头脑奥林匹克活动、数字摄影、STEAM创造力中心、数字实验室、无人机航拍、创意编程……

放学后、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课后服务竟有108门可选!

静安区和田路小学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爱好学生对课后服务活动的需求,开设了视觉艺术、舞美运动、科创研究、创造劳动、学科慧创五大领域共108项自选活动。

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打造独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课表。

上海小学校园生活(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1)

和田路小学是上海课后服务综合保障的典型缩影。

“乙类乙管”后的这个学期,上海课后服务再度升级,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提供“5 2”(每个星期5个工作日 每天不少于2小时)“作业辅导 素质活动”相结合的课后服务。

数据显示,目前上海全市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超过133万人。

免费兴趣大餐,财政经费补助

以普陀区洵阳路小学为例,学校在课后服务时段开设32个社团课程,涵盖体育、艺术、科技和非遗项目四种类型。

科学小实验、无人机编程、朱氏绳艺、掐丝珐琅、舞蹈、民族鼓、未来问题解决……缤纷课程等待学生来“pick”。

学校还专门为一年级孩子们准备了“精细化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精细化运动水平、手部协调性、专注力和灵敏性等,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

日前,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均提供课后服务,普遍做到每周5天、每天不低于2小时,并实施了弹性申请,实现了小学初中学校全覆盖、学生愿留尽留全覆盖、工作日全覆盖。

参加学生约占学生总数96%。学生和家长对学校课后服务满意率均超过90%。

上海小学校园生活(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2)

同时,构建课后服务支持系统,约95%的教师参加了课后服务,另有约1万名退休教师、专业人士以及青少年活动中心、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人员参与。

2021年,上海出台义务教育课后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义务教育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不向学生家长收取任何服务性费用或代收费。

补助经费包括日常运行经费和人员补助经费两方面:

日常运行经费方面,按照在校生每生每年不低于100元的标准安排经费补充学校用于免费课后服务的能耗、设施设备、材料购置等运行经费支出。

人员补助经费方面,按照每课时85元的标准安排经费,在做好校内公示的基础上,据实发放教师课后服务报酬,保障参与教师应有待遇。

各区少年宫、少科站、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校外教育单位的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延长原有工作时间的,也按此标准执行。聘请校外人员劳务费参照执行。

打开学校大门,打造三公里课后服务圈

这个月,以版画形式表现的一只只形态各异的小兔子,正在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的美术馆展出。这二十多幅生肖兔原创藏书票作品出自学校版画社团的孩子们之手,他们正是在课后服务时间段内完成的创作。

孩子们的艺术之旅,不仅局限在校园中,在课后服务时段,老师还会带着大家走出校门,走近虹口著名的红鲁迅小道、多伦现代美术馆……

上海小学校园生活(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3)

打开大门办学校,整合社会各类资源,也是上海中小学课后服务的一大特色。

全市统一制定因需引入社会专业力量参与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政策,根据“学校自愿、规范管理、绩效评价”原则,学校可自主引入退休教师、青少年活动中心、专业人士、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

上海市校外教育质量评测中心面向各类单位、教育机构征集素质教育类(非学科)课后服务课程,组织专家对申报课程的内容质量、课程实施主体的经营资质、师资力量等进行了三轮全覆盖审查。

“上海市学生素质教育优质资源平台”汇聚2600余门公益在线校外课程资源(包括相当数量的科普场馆教育资源)并面向中小学生和教师开放,部分优质资源已经纳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

着眼打造“三公里课后服务圈”,通过校外社会资源的有效支撑,支持课后服务进社区、进场馆、进企业,“校社联动”“馆校联动”的育人格局正在形成。

上海小学校园生活(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4)

作业答疑 社团活动,专业又规范

在延安初级中学课后服务三个时段,有作业辅导、拓展提高、艺文熏陶、科学探索、体育锻炼、劳动实践等六大版块。

比如在“作业辅导”版块,学生可以由教师指导,完成当日作业和作业订正,解决学习困难,确保难题不离校。

在“拓展提高”版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拓展学习,《数理拓展》《中英文演讲》《数独》《思维魔方》《晓荷文学社》《带着地图去旅行》《中华传统文化》等课程让学习有余力的同学学得更加丰满。

在其余版块,学生们也可以选择智能机器人、模型制作、趣味生物、剧场理事会、电声乐队、昆曲、攀岩、击剑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上海小学校园生活(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5)

专业化、规范化,是上海中小学课后服务正在走着的发展道路。

2022年初出台的《上海市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指南》,以学校课后服务育人功能提升为目标,以指导学校提供丰富的服务内容、规范的服务行为等为重点,从目标与原则、需求征询、内容安排、校内管理与保障、校外资源利用、质量保障与监控等六个方面明确规范要求,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提升课后服务水平提供工作指引。

课后服务强化落实“愿留尽留”,要求学校通过多渠道排摸、定期征询等方式了解学生和家长需求,并设置弹性预约机制,严禁以任何方式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放弃参与课后服务。

课后服务注重因校制宜,要求学校在每学期开学前调研学生在作业辅导、社团活动等方面的需求,结合自身师资、场地设备和校外资源,安排适当的服务形式与内容。

上海小学校园生活(回家前的校园有魔力)(6)

课后服务鼓励开展作业答疑与社团活动相结合,作业答疑方面,对学科作业进行及时反馈,重视学有困难学生的辅导,并探索实践性和跨学科作业指导;

兴趣与社团活动方面,注重依托校本特色项目、特色课程、拓展活动等,开展科普、体育、科技、艺术、卫生、急救、生命教育、劳动、安全实训等素质教育活动,处理好课堂与课后的关系。

同时,鼓励教师发挥自身的业余爱好特长,带领学生开展各种“玩中学”“做中学”活动等。

照片由各学校提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