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魏国灭亡(魏国历经8位君主)

#创作挑战赛#

三家分晋,是指中国春秋末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列卿瓜分的事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司马光将其列为《资治通鉴》的开篇之作。在三家分晋后,地处中原之地的魏国率先崛起,成为战国七雄中的第一个霸主。当然,魏国还是在战国中期走向了下坡路。而这,显然和魏国的君主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历史上真实的魏国灭亡(魏国历经8位君主)(1)

一、魏文侯

公元前403年,魏与赵、韩一起被名义尚存的周天子(周威烈王)正式封为诸侯。后世史家著书无不称赞魏文侯之贤。魏文侯任用西门豹、子夏、翟璜、魏成等人,富国强兵,开拓大片疆土,使魏国一跃成为中原的霸主。特别是在魏文侯在位时的李悝变法,更是为商鞅变法、吴起变法提供了借鉴。因此,魏国得以在三家分晋力压韩国、赵国,成为三晋的盟主。

历史上真实的魏国灭亡(魏国历经8位君主)(2)

二、魏武侯

前396年,魏文侯去世。魏击继任魏国国君之位,是为魏武侯。魏武侯即位后,立即开启了南征北战的篇章。前393年(武侯3年),魏国两线作战,同时攻打郑国与秦国,并在酸枣(今河南延津西南)筑城,扼制郑国。

前391年(武侯5年),魏武侯号召韩国、赵国结成三晋同盟,三晋联军大败楚军于大梁(今河南开封)、榆关(今河南中牟西南)。因为麾下拥有吴起等名将,魏武侯在位时,魏国尽管频频用兵,却是胜多败少。当然,不可否认的是,魏国树敌过多,也损耗了自身的实力。

历史上真实的魏国灭亡(魏国历经8位君主)(3)

三、魏惠王

魏惠王在位时,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从此魏国亦称梁国。曾开凿鸿沟,从圃田泽引水溉田,开创选拔武卒制度,筑长城于西边。不过,魏惠王先是在和齐国的较量中吃到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的败仗,后来更是被秦国夺回了河西之地。由此,魏惠王可谓让魏国彻底丢掉了战国霸主的宝座。

历史上真实的魏国灭亡(魏国历经8位君主)(4)

四、魏襄王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即位为君,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魏襄王在位时,致力于恢复和秦国的关系。不过,魏国的疆域还是遭到了秦国的蚕食,也即其没有什么作为。

五、魏昭王

魏昭王(? - 前277年),战国时期魏国第5任君主(前295年 - 前277年),魏襄王之子。魏昭王在位时,联手齐国、楚国消灭了宋国,又参加了五国伐齐之战,这改善了魏国的周边环境。不过,在伊阙之战中,魏国遭到了秦国的重创,之后又连续丢掉了大片的疆域,促使魏国愈加衰落。

历史上真实的魏国灭亡(魏国历经8位君主)(5)

六、魏安釐王

魏安釐王(?-前243年),战国时期魏国第6任君主(前276年 - 前243年),魏昭王的儿子,魏无忌的兄长,魏景湣王的父亲。在战国后期,魏安釐王的弟弟魏无忌窃符救赵,打赢了邯郸之战,推迟了秦国一统天下的进程。但是,魏安釐王却猜忌这位弟弟,导致后者郁郁而终。在此基础上,魏国更加没有什么人才了。

七、魏景湣王

魏景湣王(?―公元前228年),魏安釐王之子,公元前242年—公元前228年在位。魏景湣王在位时,曾联手赵国、韩国、楚国、燕国合纵攻秦,结果没有成功。并且,秦国还加紧了蚕食魏国的疆域的进度。

历史上真实的魏国灭亡(魏国历经8位君主)(6)

八、魏王假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魏景湣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最后一位国君,公元前227年—公元前225年在位。公元前225年,秦始皇嬴政派遣王贲进攻魏国,成功拿下了魏国都城大梁。于是,魏王假自然成为了魏国的亡国之君。此外,《烈女传》曰:“秦杀假。”但是《史记》并没有记载魏王假是否被秦王嬴政杀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