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实力最弱为什么还要不断北伐(蜀汉后期为何会出现)

看过《三国演义》的应该都了解,刘备在创业阶段,先锋都是赵云这样的猛将,可是到了蜀汉后期,姜维北伐时,能力不强的廖化居然成为先锋。所以人们常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其实,这句话反映了历史上蜀汉后期的一个严重的问题,这就是人才凋敝,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呢?

人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所以自古以来,统治者都注意延揽人才。三国时期,曹操提出“唯才是举”的政策,吸引了一大批人才,从而削平北方群雄,开创了曹魏的江山。孙氏兄弟占据江东,靠的也是吸收各方人才。至于兵微将寡的刘备,那更是靠着招贤纳士,占据益州地区的。

蜀汉实力最弱为什么还要不断北伐(蜀汉后期为何会出现)(1)

刘备对待人才的态度,远远超过曹操、孙权,“士之下者,必与同席而坐,同簋而食,无所简择。”刘备还礼贤下士,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终成帝业。不过到了蜀汉后期,人才凋敝,担任军政要职的,居然还是蒋琬、费祎、廖化、张翼这些人,而魏国人才济济,钟会、邓艾、杜预已经担任要职。

人才凋敝是蜀汉政权衰亡的一个重要原因,那么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才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这种尴尬局面的?首先,存在着一个客观原因,蜀汉政权国狭人少。蜀汉的控制区域主要是四川、贵州、云南大部,以及陕西、甘肃南部地区,这里人口并不多,到蜀汉灭亡时,还不到百万之众。

蜀汉实力最弱为什么还要不断北伐(蜀汉后期为何会出现)(2)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那就是蜀汉的人才政策存在问题。粗略划分的话,蜀汉政权由两类人士构成,其一是外来的,其二是益州本地的;如果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三类:其一、刘备带领的荆襄人士,赤壁之战后,“荆楚群士,从之如云”;其二、跟随刘焉父子入川的东州人士;其三,益州的本土豪族。

在这三类人士中,刘备的嫡系,或者说蜀汉政权的最高层是荆襄人士以及部分东州人士。在蜀汉四相中,诸葛亮、蒋琬、费祎、董允都属于荆襄人士。《三国志·蜀书》中所立传者有五十九人,其中荆州人士有二十七人之多。而益州当地的土著则一直受到压制。

蜀汉实力最弱为什么还要不断北伐(蜀汉后期为何会出现)(3)

蜀汉时期,没有一个益州人士担任过丞相、大将军、录尚书事的职务。蜀汉的五十九位人物中,只有十九人为益州本土人士,他们担任的职务通常是郡守、将军、谏议大夫,没有一个人进入过蜀汉的最高决策层。这反映了蜀汉的用人政策是重要荆襄、东州人士,打压益州土著。

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连年不断的战争,昔日的荆襄人士不断死亡,又没有新人接替,加上他们不肯提拔、使用益州本土人士,所以才会出现“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情况。当邓艾大军兵临成都时,朝中的益州人士纷纷站了出来,极力主张投降,刘禅无可奈何,只得投降。

参考资料:1.《三国志》;2.《资治通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