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换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乡村治理篇涞水南峪村)

作者:刘文庆 赵立志 刘岩松

人居环境换新颜美丽乡村入画来(乡村治理篇涞水南峪村)(1)

绿树掩映中的民宿院落

恬静的夏日,潺潺的流水,满坡的麻麻花,散发着香甜的味道,呈现着世外桃源般的美好,这就是拒马河畔一个安静的小村落——涞水县南峪村。

同样守着这片绿水青山,3年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700元,建档立卡贫困户59户、贫困人口103人,贫困率达到16%,是环首都地区典型的贫困村。面对没有集体经济、种庄稼要靠天吃饭的现状,年轻人不得不去远方找寻自己的梦想。令南峪人自己都没想到,仅仅3年的时间,南峪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档立卡贫困户减至4户9人,预计到今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将增至6200元,提前实现全面脱贫。在外漂泊的年轻人争相回村,将梦想“照进”家乡的大地。

究竟是怎样的“内生动力”助推了南峪村的“破茧成蝶”?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南峪村会贡献出怎样可供借鉴的“新样本”?带着思考与探寻,记者走进了这个村庄……

顶层设计,明晰发展战略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6年4月11日,对南峪村来说,是实现“破茧成蝶”的历史转折性时刻。“国务院扶贫办旅游扶贫先导项目”在该村正式启动,项目投资不少于1000万元,秉承“景区带村、能人带穷”的发展理念,利用毗邻野三坡景区的地理优势,进行适应乡村旅游的整体规划和改造,以合作社为平台对全村资源进行管理和经营,实现村庄发展与村民富裕双赢的目标。

启动仪式那一刻,南峪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感慨万千,“乡村振兴不但需要好的‘领头羊’,更离不开产业的振兴。”1998年,37岁、有着多年从商经历的段春亭刚上任便目标明确,“对于南峪村,就是要把自然资源转化为‘资产’,产生更高的效益。”怀抱着强烈的治理意识,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谋划全局,做好潜绩。

修路、规划、美化,三步走,步步扎实。

第一步,面对“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村路和满腹抱怨的村民,立即着手修路。到2012年,就已超前谋划出一条长3公里、宽8米的山村旅游路,也成为了日后的致富路;

第二步,对村庄进行整体规划。2014年,以团省委驻村工作组进驻为契机,借力发力,确定了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旅游脱贫的发展目标;

第三步,动员村民,勠力同心,改造家园。建成占地3000平方米的公园健身广场,铺设污水管道800米、饮水管道2600米,安装太阳能路灯90余盏,改造村民示范厕所20户,使基础设施、村容村貌有了质的提升。

正是得益于这“三步走”的基础性工作,2015年,南峪村赢得了列入“国务院扶贫办旅游扶贫先导项目”的机会。评审会上,段春亭以“南峪美丽乡村梦”为主题侃侃而谈,“借助这难得的机遇,一定要让南峪村发展成为旅游休闲名村,让百姓们真正脱贫致富。”清晰的思路,有力的担当,以及老区人特有的质朴,一并打动了评委会,“给钱给物,不如有个好支部。南峪村‘两委’班子,以实际之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弥合治理体系断裂地带,值得信任!”

股份合作,激活创新力量

如何将好政策落到实处,激发民主活力,收获“双向获得感”?南峪村“两委”班子与项目组进行思维碰撞,最终明确了村“两委”主体、股份制机制、合作社经营、全村人参与、所有人受益的模式。经决议,将村里16套旧民居流转到合作社并进行统一改造,作为南峪村实现脱贫的支柱产业,以“麻麻花的山坡”命名的精品民宿孕育而生。

宁静甜美的小山村,独具特色的北方民俗,专业贴心的私人管家,迎来了越来越多的踏访者。“真没想到,守着家门口一个月能挣到2500块。”蔡景兰是个爽快的农村妇女,也是一位称职的民宿管家,“我们都是经过餐饮、卫生、礼仪培训合格后才上岗的,能够服务南来北往的客人,感觉挺骄傲的呢。”

和蔡景兰一样,南峪村村民已经把经营民宿当成了自家的事,这缘于参与家园建设的荣誉感,也缘于利益均沾的主人翁地位。合作社对全体村民进行了股权确权,普通村民每人1股,贫困户每人2股。到2017年底,民宿营业收入达到174万元。今年1月份,已经进行了建成运营后的第二次分红,户均分红1700元,总计近40万元。除此之外,还有每年的房屋流转费以及年底分红金,可谓“不出家门口,三薪挣到手”。

曾经的贫困户徐术贤一家,眼下也搭乘上了这股旅游“东风”。见到徐术贤时,她正和从外地务工返乡的儿子在自家的农家乐里忙碌着,“每年的5月到10月是旺季,尤其到周末,生意还真不错。”徐术贤笑逐颜开。目前,南峪村已经有十几户村民在经营中端定位的农家乐。村党支部书记段春亭介绍说,“根据高端民宿产生的示范效应,我们鼓励村民跟进、效仿,合作社进行统一培训、管理,这样就把村民整体利益集合到一个产业链上,尽快实现共同致富。”

自我造血、持续发展的激情与实践,推动了这座贫困山村从物质到精神的脱贫与升华,如今,南峪村70多名外出务工的青壮年中,已有一半以上重返这片蕴含着无限生机与希望的田野。

德法相伴,挖掘内涵外延

南峪村原本是拒马河畔一个偏僻的小村落,村民远离世事,朴实厚道。民宿项目落地之初,随着大量资金涌入,一部分能人真金白银先期进账,难免会让个别村民眼红,甚至出现过阻碍项目施工的现象。“表象原因是部分村民目光短浅、法律意识淡薄,但归根结底还是得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共同进步。”村“两委”班子深刻反思,“一方面要以法治为保障,实现乡村治理有序;另一方面,要以德治为基础,实现乡村治理有魂,让有德者有‘得’。”

法治定纷止争:从村干部和党员入手,靠民主议事,用制度办事,不搞“一言堂”;从重点普法对象入手,加强扶贫攻坚、扫黑除恶等方面法律法规宣传,起到震慑约束作用,逐步引导村民把维护法律尊严内化为自觉行动。

德治春风化雨:树立新乡贤典型,用榜样的力量号召村民崇德向善;倡导家风家训建设,引领村民孝老爱亲;以规促德,制定务实管用的村规民约,提升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水平。在南峪村,已经连续多年“小事大事不用出村、矛盾纠纷不必上交”。

卓有成效的乡村治理实践,为南峪村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广袤乡村越发风姿绰约、和谐有序。作为高端民宿旅游产业成果案例——“麻麻花的山坡”吸引了省内69个县市前来参观学习,埃塞俄比亚、南非、柬埔寨等多国农业部长也曾实地访问南峪村,取经旅游扶贫经验。“国务院扶贫办旅游扶贫先导项目”组委会评价,“以乡村振兴为发展目标的新时代已经到来,南峪村的成功为千千万万个村庄提供了一种发展样本。”

“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共建、共治、共享成一体,乡村才能真正走上善治之路。”历经磨砺的南峪村“两委”班子理政思路愈加成熟,“按照村庄整体发展规划,南峪村将启动第三期高端民宿建设、野外拓展培训基地建设、青少年生态体验园和水上娱乐园项目建设,力争打造国际乡村旅游目的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