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十c作战航程(歼十C首开实战纪录)

近日,媒体报道了南部战区飞行员武辉驾驶歼-10C战机成功击落一个超高空有动力无人侦查气球击落。歼十C首开记录,值得庆贺!

回顾世界空军战史,大型空飘气球在军事的作用有:其一、气球炸弹,例如,二战期间日本曾向美国释放过9000多个携带炸弹、纵火剂的氢气球,造成美国少量的人员伤亡和森林火灾;其二,气球侦察,例如,美国在U-2之前,曾对前苏联和我国实施过规模较大的气球侦察行动,中国空军也曾在核试验场上空击落过某国的采样气球;其三、气球心战,就是利用气球投放宣传品。

以战斗机打气球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空军在低空暗夜、低空高速、超高空等领域的反侦察、反袭扰作战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敌人随之也变换了花样,以大量的空飘气球实施窜犯、袭扰。为解决这个问题,空军还曾专门召开过打气球会议。

大型空飘气球的特点,一是飞得高,无人气球飞行高度的最高纪录是51815米,有人气球飞行高度的非正式纪录是37735米(因飞行员落地时已身亡)。气球的飞行高度与充气性质、充气体积和气球材质有关,曾经窜犯我空域的大型空飘气球,飞行高度普遍在一万七、八千米左右,已经接近当时战斗机的最高升限了。大型空飘气球的另一个特点是,相比战斗机而言速度慢,两者在正常情况下的速度差在600~800公里/小时。

上述两个特点,给当时的战斗机飞行员带来了两个相应的问题,一是要防止相撞,防止发动机吸入碎片,这就要求控制好速度、开炮距离和脱离时机。据说当时有个规定,在开炮之后不许观察射击效果,就是为了避免延误脱离时机。另一个问题是,在接近飞机极限飞行高度时,既要保持低速,又要开炮射击,还要在射击之后做大动作量的脱离动作,很容易导致发动机停车或进入失速状态,这就要求飞行员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特情处置能力。

从实际的作战效果看,上世纪的打气球作战战果颇丰,有史料记载,最多的一年,空军飞行部队击落入侵气球三百多个。奇葩的是,很多航校也击落过气球,估计是教官开着歼教六上去打的,这也算是实战战果了。

说到这次武辉击落的气球,明显就是来者不善。气球飞行高度超过了歼十C的升限(18000米),飞行员目视目标在飞机上方几公里处,在攻击时须先俯冲增速再拉起,说明气球飞行高度至少在20000米左右。而且,这个气球还是有动力装置,可以修正航向,显示了很强的目的性。

由于武辉以导弹攻击,相比航炮攻击难度要小,亮点是导弹。气球对于红外制导或雷达制导的导弹来说,都不是一个好目标。地面指挥员问“能不能打”,就是问武辉能不能锁定;武辉以肉眼锁定目标,再依据经验建立攻击航线,说明使用的是红外制导导弹。据说气球的红外特征主要来自太阳光的加热,看来霹雳10的红外成像制导十分可靠。至于机载雷达无法截获锁定目标,估计可能是和工作频段有关,甚至就是一种官宣的笔法。此次拦截,接受命令后地面准备十分钟,起飞后数分钟到达目标区域,估计地面雷达抓住目标的距离至少在200公里左右,地面雷达能抓住目标,机载雷达却不能截获,似不太可能,最大可能就是不想用雷达制导的主动弹。有媒体报道此次截击发生在西南边陲上空,在靠近边境的上空,当然要对机载雷达的使用予以控制。而且,在靠近边境的高空发射中距弹,若导弹未爆,则飞向何处也是一件麻烦事。

歼十c作战航程(歼十C首开实战纪录)(1)

对于武辉以歼十C击落气球一事,我认为可以用两句话评价,飞行员基本功扎实,飞机和机载装备性能可靠。有网友就评论了,说为什么浪费导弹而不用航炮,甚至说为什么不来个空中手术刀。此类言辞若不是为了搞笑,哪就是真有点搞笑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