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镇伟拍大话西游了吗 刘镇伟从此之后

刘镇伟和《大话西游》始终缠绕在一起。那部电影曾被广为诟病,之后又诡异翻盘,被视为经典。刘镇伟为那部经典之作拍出了第三部。他想就此与之前的一切告别。

刘镇伟拍大话西游了吗 刘镇伟从此之后(1)

刘镇伟。摄影/本刊记者 董洁旭

刘镇伟:

从此之后, 我和 《大话西游》 再无关系

本刊记者/吴子茹

本文首发于总772期《中国新闻周刊》

从外形上看,耳顺之年的刘镇伟,越来越像他当年客串的角色“葡萄老祖”了。

他导演的电影《大话西游》里,周星驰扮演的至尊宝摘了一串葡萄回家,一转身葡萄不见了,面前站着一位破衣烂衫的白须老者,嬉皮笑脸的样子,自称是菩提老祖。周星驰当然不信,怀疑他偷了自己的葡萄。

《大话西游》经典片段

后现代的翻盘

大概是在1998年或1999年,刘镇伟记不清了,他在加拿大接到王家卫的电话,后者开玩笑地告诉他《大话西游》现在在大陆火得不得了。刘镇伟不太相信,“这在电影史上就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况”,一部电影拍出来,上映以后的票房和口碑基本上就代表这部片子的水准,时隔几年突然翻盘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

刘镇伟觉得是老朋友王家卫“忽悠”自己出来拍片,没当回事。

过了几个月,周星驰也打来电话,问他最近身体怎么样。这是刘镇伟到加拿大后第一次接到周星驰的电话,刘镇伟这次觉得,“一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了。”他认真去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这时候《大话西游》的盗版VCD已经在内地“卖疯了”。

听起来的确不可思议。此前,《大话西游》在内地上映时,跟香港的遭遇差不多。1995年2月《大话西游:月光宝盒》作为寒假片在内地推出,3个月后上映《大话西游:大圣娶亲》,票房和口碑都可以用惨淡形容。尤其在北方地区,人们早已习惯春节晚会里北方式的幽默,对于香港电影里无厘头的搞笑完全摸不着头脑,人们知道周星驰的名头,但对电影的审美还来自于张艺谋、陈凯歌等“第五代”导演提供的严肃影片。《大话西游》的幽默,人们无法对接。

为了避免损失,一些电影公司放映两天后就决定撤掉《大话西游》。

如果非要追根溯源,这部片子最初是在北京高校的校园论坛上流行起来的。等到那句“曾经有一份真挚的爱情摆在我面前,我没有珍惜”红遍网络时,已经是电影上映三年之后了。

根据当年在清华上学的学生的回忆,大约在1997年初,清华大学为每个学生宿舍配备了一台电视。当时网络刚刚兴起,每人一台电脑打魔兽的年代还远没有到来。娱乐的方式也很少,大家有空就围在电视前一起看电视,能看的台不多,但一天晚上,北京电视台刚好放映一部叫《大话西游》的电影,学生们很快就“看懂了”这部充斥着搞笑桥段、颠覆经典的香港电影。

这真是个奇怪的现象。1997年,香港电影正沿着前几年逐渐显现的颓势,卷进一场寒流的漩涡中心。接连好几年,好莱坞电影长驱直入香港,六千万元的票房纪录是《侏罗纪公园》创下的,到1998年,《泰坦尼克号》打破亿元票房纪录。香港电影早已不复往日的辉煌。

几乎在一夜之间,《大话西游》这部在香港本地遭遇滑铁卢的电影,却在内地学生中火了起来。或许是因为它解构经典的无厘头式搞笑风格,暗合了学生们当时百无聊赖的心态;又或许是其悲剧爱情故事的内核,让大家看到了自己爱情的失败:出国留学正热,情侣间面临毕业就要分手的爱情悲剧。总之大家津津乐道于反叛的孙悟空、幽默的台词以及朱茵扮演的漂亮可爱的紫霞仙子。中国最高学府的天才学生们,开始将影片里的至尊宝引为知己:反叛、无聊、原以为天之骄子的自己无所不能,最后却发现现实残酷,只能循着命运设定好的路线前行。

这年恰好是中国互联网元年。1994年中国就接入了国际互联网,但真正大规模发展起来却是1997年,这年中国电信推出价格相对低廉的服务,普通用户拨通一个电话号码就能上网,这在全国各地直接催生了一大批网吧,也开启了网络聊天室和BBS论坛的时代。从清华大学水木BBS发散开去,当时几乎所有的论坛和聊天室里,铺天盖地全是关于至尊宝和紫霞的话题。很快,这部片子里的情节,连同它搞笑而又无厘头的台词,像病毒一样传遍了刚在中国兴起的网络。《大话西游》相关的专门网站就有几十个,与之相关的论坛更是不计其数。

正是盗版VCD横行的时代,北京中关村的天桥下、街巷里,到处都是销售盗版VCD的流动摊贩,售卖的一堆廉价盗版VCD中,《大话西游》是其中最抢手的。盗版录像和VCD的兴起,以及网络进入中国的第一波浪潮,让《大话西游》突然获得了新生,人们开始分析它的每一个场景,赋予它更深层次上的严肃意义。

随着《大话西游》成为席卷网络的文化现象,严肃的评论界也开始重新解读这部片子,人们开始赋予它更多内涵,其中“后现代”是用得最多的一个词,这个词代表了对崇高和经典的解构、及时行乐的心态以及对正统的反叛和离析等多重意义。

“还是那杯茶的味道吗?”

在某种程度上说,《大话西游》的确极具反叛因子。传统形象里英勇正直的孙悟空,曾一度与牛魔王合作想吃掉唐僧,而永远正义慈悲的唐僧,却又是一个啰啰嗦嗦惹人讨厌的人,这简直让人大跌眼镜。这也是电影上映后被口诛笔伐的原因之一。尽管当时的香港电影界,揶揄经典成为潮流之一,但《大话西游》几乎走到了极致。

天马行空,颠覆传统,这是刘镇伟的风格。根据刘镇伟对自己的分析,这或许跟他从小就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有关。看似平常的东西,他总是跟别人想得不一样。

小时候看《西游记》,不论是吴承恩的小说原著还是各种戏剧形式,刘镇伟始终不明白一点:孙悟空为什么要跟着唐僧去取经?以他的想法,从五指山下出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杀掉唐僧。而唐僧,虽然总是善良慈悲的,但他真的很啰嗦啊。这些问题长久困扰着刘镇伟,最后在《大话西游》里被天马行空地放大。

刘镇伟生于香港长洲一个贫穷小岛的天主教家庭。他还记得很小的时候,他跟家人去教堂祈祷,领圣饼前需要先向神父告解,否则就不能吃圣饼,因为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但刘镇伟一直想不通为什么一定要向神父告解,我做错事为什么要告诉他?他有电话可以打给上帝吗?有一次,他决定不去告解就去领圣饼,结果神父出来揪着他的耳朵大骂,那年刘镇伟十岁。大概20年前,罗马教廷宣布,不需要去告解了,可以直接去领圣饼。“这说明当初刘镇伟是对的,他不应该被揪耳朵,对吧?”他摊开手问记者,脸上显出小孩子一样的笑容。

“好奇、顽皮”,这些性格特点从小就根植于刘镇伟身上,一直到现在年过六十,还是他最为明显的特征。几个因素彼此之间互相影响,成就了刘镇伟现在的样子,他自称是“一个长不大的老顽童”。

很小的时候,母亲每天晚上带他去看戏,在戏院里消耗掉几个小时的快乐时光。刘镇伟喜欢看戏,尤其喜欢跟母亲一起看喜剧,因为他发现这是一天之中母亲笑得最开心的时候。后来,当刘镇伟有机会进入电影界、试着自己写剧本和拍电影时,刘镇伟毫不犹豫就选择了香港当时正流行的搞笑喜剧片,也在其中屡屡发挥他的搞笑天才,无论他拍什么,总是能让观众从进电影院那一刻笑到最后。

《大话西游》算是一个有些例外的尝试。事实上拍完《91神雕侠侣》和之后的几部片子,刘镇伟已经试图在商业片里融入自己的艺术观点,他看卓别林,发现真正有力量的电影,总是笑中带泪的。他决定尝试拍摄一部悲喜剧,当然,这也与整个香港电影的大环境有关。当时,“九七”渐近,人们逐渐厌倦了毫无内容的无厘头搞笑片,刘镇伟也试图作出一些改变,他有理由对自己信心满满,毕竟,刘镇伟加周星驰的组合,本身就意味着票房保证,要失手几乎是不可能的。

时过境迁,《大话西游》红起来后,当刘镇伟出现在大众视野时,曾经将这部片子批得一无是处的媒体,蜂拥而来聊起《大话西游》。人们好像完全忘了几年前刘镇伟的惨败,他们围着他问,当初是怎么想到拍一部如此优秀的电影的?

但刘镇伟渐渐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无论他怎样一遍遍重申拍摄这部电影时的初衷,以及他本人根本不懂什么是“后现代”,但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孜孜不倦地提起有关《大话西游》的一切。从最初写剧本时的想法、到拍摄的细节、与西影厂的合作,到每一句经典台词是怎样设计的,其中,最八卦的问题是,戏里戏外,主演周星驰和朱茵扑朔迷离爱情故事的真相。

刘镇伟渐渐觉得,他不知不觉成了戏里面的孙悟空,而自己导演的《大话西游》正是那顶戴在他头上的紧箍咒,周围的人们就像罗家英扮演的唐僧,啰啰嗦嗦,无休无止。

这部片子上映后的命运充满戏剧性,本身就像一部情节跌宕起伏的电影。它背后反映的时代心理、人们审美剧变,以及让人唏嘘感慨的世事冷暖,却很少有人愿意去深究。

现在,刘镇伟的《大话西游3》依然走诙谐搞笑的路子,但不同于此前悲剧爱情的核心,他给了这部电影一个美好的结局。主角没有周星驰,也没有朱茵,换成了时下的年轻演员韩庚和唐嫣。这个消息几乎在刚刚公布的时候就引来一些《大话西游》骨灰级粉丝的抨击。人们怀疑导演就是为了赚钱,炒冷饭,但对刘镇伟自己来说,拍完这部《大话西游3》,他终于让自己“释然”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次,刘镇伟觉得,年过六十,电影对他来说不再是最重要的,一切真的都圆满,放下了。观众如果走进影院,看到这部新拍的片子时,还能找到一点《大话西游》里的感觉,“发现原来还是那杯茶的味道,勾起一点点怀念,那就足够了。”以后,《大话西游》与他不再有关,至少在他心里,这是一个正式的告别。

采访快结束时,刘镇伟突然小心翼翼地问记者:你看过《大话西游3》了,你觉得还是那杯茶的味道吗?★

刘镇伟拍大话西游了吗 刘镇伟从此之后(2)

第772期《中国新闻周刊》封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