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

#纪录片中国#

喜欢历史的朋友一定知道《史记》在中国的历史地位,它记载了黄帝至汉武帝前后共三千多年的历史,与后来的《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被合称为“前四史”,更被尊为了“二十四史之首”。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1)

《史记》全书共分为“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计一百三十篇,近五十三万字。因为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公允客观等原因,被历朝历代所推崇。

而且,作为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这种“纪传体编史法”还被历代的“正史编纂”所继承沿用。鲁迅先生曾经评价道: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赞叹《史记》伟大的同时,自然不能遗忘它的创作者司马迁。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史记》,更在于为了创作《史记》而付出的艰辛和隐忍。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2)

司马迁(约前145年——约前87年),字子长,出生于夏阳龙门(今陕西省韩城)。他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被后世尊为“史圣”

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是朝廷史官,他不仅史学知识渊博,而且对于儒家、道家和法家都颇有研究。有感于历史记载的混乱,司马谈立志要编纂一部足以传世的史学巨著。

受到父亲的影响和教育,司马迁从小就开始学习历史,先后师从董仲舒和孔安国等名家。小有所成后,他在父亲的鼓励下开始周游各地,实地考察风土民情和史料记载,掌握了第一手的准确资料。

通过长期的游历,更加坚定了司马迁要成为一名史学家的信念。返回长安后,他入仕成为了汉武帝刘彻的近侍郎中,经常随驾出巡各地,不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见解和历史知识。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3)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前往泰山进行“封禅大典”,本应随行的司马迁因为父亲病重,选择在家尽孝。临终前,父亲司马谈希望儿子可以继承司马家的传统,不仅要成为朝廷史官,更要著写史书以流传后世。据《太史公自序》记载: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余死,汝复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终于如愿继承了父亲之前所任之职,担任了朝廷的太史令,专门掌管天文历法和皇家典籍。任职期间,他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的第一部历书《太初历》,被汉武帝下旨大力褒奖。

公元前104年,司马迁开始进行《史记》的创作,不断搜集和核实各种史料。不过,就在此期间,一件本来与他无关的飞来横祸彻底改变了司马迁的命运,这就是“李陵投降事件”

李陵是飞将军李广的长孙,作为名将之后,他自幼开始学习兵法战阵和弓马骑射。之后,进入汉武帝的近卫军建章营历练,逐渐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器重。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4)

公元前99年,汉武帝任命贰师将军李广利统兵出征匈奴,同时任命李陵为副将随军出征。攻入匈奴境内后,李陵亲率五千骑兵作为策应,积极配合李广利的主力兵团进行作战。

由于侦察情报有误,导致李陵所部太过于深入匈奴腹地,在浚稽山一带被匈奴单于的八万精锐包围。在此绝境下,李陵连战连退,孤立无援之下依然数次击退匈奴的骑兵,逐渐退入山林中坚守待援。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5)

结果,李广利的援兵迟迟未到,但匈奴的攻势却越来越强,李陵只得进行突围。在这次突围中,他和近身的护卫都被匈奴人所俘虏。

消息传回到长安,整个朝廷都震惊了。作为前军统帅,李广利为了推卸自己的责任,竟然谎称李陵是因贪功冒进才陷入重围,之后又无耻地向匈奴投降。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6)

汉武帝听信了谗言,盛怒之下惩处李陵全家,将其诛灭了三族。

太史令司马迁本来与此事无关,但他素来敬重李家的忠义,也了解李陵的为人,因而建议汉武帝暂勿处罚,待情况确切后再行处置。结果,刘彻不仅不听劝谏,还将司马迁以“诬罔之罪”罢官下狱。

在狱中,酷吏杜周为了讨好刘彻而严刑逼供司马迁。到了晚年时期,司马迁曾在《报任安书》中这样回顾自己的牢狱生活:

交手足,受木索,暴肌肤,受榜棰,幽于圜墙之中。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抢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根据汉朝的刑律,囚犯有两种方法免除刑罚,一种是“纳金赎罪”,一种是“接受腐刑”。在那个人人尚勇,在那个视名节如生命的年代,就连奴仆都很少有甘愿接受腐刑的,更何况是士大夫阶层。

但是!司马迁为官清廉而又家贫无资,更想到家中的妻小无人照料,竟冒着巨大的屈辱选择接受腐刑以便出狱。对此,他内心无比的悲恸,在《报任安书》中写到:

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7)

出狱后,司马迁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史书的创作中,历时十四年终于用自己的血泪著就了《太史公记》,后更名为《史记》。之后,司马迁虽然名噪当世,但他却觉得自己愧对先祖,再也没有前去祖坟祭拜过。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我以我血著史记)(8)

或许,在司马迁看来,选择死亡只是一时的解脱,而毅然活下去才是真正的勇气。

欢迎您点赞关注@文史不假,我们一起学习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