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调解暖民心(五年调解矛盾纠纷近万件)

高效调解暖民心(五年调解矛盾纠纷近万件)(1)

中国山东网青岛7月1日讯(记者 刘淑红 通讯员 于叶) 为做好新时代调解工作,7月1日下午,青岛市市南区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全区调解工作会议。这是市南区召开的首次全区调解工作会议,也是机构改革后召开的首次全区调解工作会议,标志着市南区调解工作迈入了新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会上学习传达了全国、全省调解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了十八大以来全区调解工作,命名表彰了市南区第二届“十大金牌调解员”和“十大品牌调解室”,交流了调解工作经验和做法。区委政法委副书记邓英,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岱勇,区人民法院副院长卞涛,公安市南分局副局长张淳平出席了会议。区司法局二级调研员韩亮主持会议。区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司法所工作人员、各社区调委会和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等140余人参加了会议。

近年来,市南区深刻理解和把握“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推动了新时代调解工作跨越发展,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目前,全区共有人民调解员619名,其中专职调解员30名,建立11个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共有4份经验被司法部《人民调解》杂志刊发,10多个单位和个人被司法部、省市表彰。五年来,区街居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解矛盾纠纷近万件。

聚焦矛盾纠纷多发领域,构建“多维度”联调机制

建立裁调衔接联动机制。在区劳动争议仲裁院设立了全市首家劳动人事争议纠纷人民调解室,规范了区、街、居三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体系以及裁前调解式、裁内委托式和裁中协助式三种调解方式,建立了纠纷联调机制、质量考评机制和法律援助衔接机制,实现了有机衔接和高效联动。

建立物业纠纷调解机制。出台了《关于加强市南区物业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成立了区、街、居三级物业纠纷调解组织,成立了区物业纠纷调解律师团,成功化解多起久拖不决的物业纠纷。

建立金融纠纷调解机制。成立了全市首家金融消费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建立了一支由72名来自监管机构、高校、律师事务所、金融机构等行业的专家组成的专业调解员队伍,为当事人提供现场调解、电话调解、上门调解、网络调解等多种调解方式。目前,已调解成功60件,涉案金额828余万元。

聚焦优质法律产品供给,建设“多面手”专职队伍

优化调解员队伍结构。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队伍建设的意见》,建立了市南区人民调解员专家库,招聘了13名法律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的司法协理员,充实到专职人民调解员队伍。积极吸纳政法系统退休干部、律师、基层法律工作者、仲裁员以及从事医疗卫生、劳动人事、物业管理等有专业特长的人员加入兼职调解员。

强化调解员专业培训。印发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员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结合街道和社区调委会换届,定期组织人民调解员业务培训,落实岗前培训和年度培训制度。每季度举办一期行专(社区)调委会主任培训班。应邀录制了2期青岛电视台《调解面对面》节目。今年以来,全区共分级分类分层组织人民调解员培训30场,培训调解员760余人次。

深化调解员工作创新。结合“一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充分发挥律师的专业特长和职业优势,引导他们参与人民调解,将法治宣传融入到人民调解全过程,通过以案释法,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解决矛盾纠纷。自运行以来,社区法律顾问共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236人次,参与调处各类纠纷465件。

聚焦孵化特色调解机构,打造“多样化”调解品牌

强化品牌价值。打造了市南特色的“和解万家”工作品牌。践行以“家庭和美、邻里和睦、社会和谐”为目标, “以情为重、以法为教、以和为贵”的调解理念,和“热心、公心、诚心、耐心”的工作方法,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提高品牌质量。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十大品牌调解室”和“十大金牌调解员” 的“双十”创建活动。据统计,自活动开展以来,金牌调解员共参与调解矛盾纠纷1655件,其中疑难复杂案件148起,调解成功率达到100%,无一起民转刑案件、无一起群体性上访案件。

发挥品牌效应。为最大限度地共享人民调解优势资源,制作印发了43000本《市南区基层司法行政服务指南》,将金牌调解员和品牌调解室的联系方式向社会公布,编写出版了1000册《和解万家——“枫桥经验”市南版》,收录了金牌调解员和品牌调解室的先进事迹。打造“开门理案,挂牌调解”的模式,逐步形成了一个跨社区、跨街道矛盾纠纷调解格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