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击教育)

大多数的父母都缺少重要的一课:学习如何做父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如今的孩子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多数都是在万般宠爱中长大的,任性、脆弱、自我,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事事要求助于父母,心理上缺乏独立意思和耐挫力,往往害怕面对失败、指责、猜疑。这些"蜜罐罐"里长大的孩子们在享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同时他们的抗挫折能力也正在一点点的被“腐蚀”。有时候,父母会凭本能细心呵护孩子的成长,并且“以爱之名”为孩子包办一切,于是这些孩子自然長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

如何进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击教育)(1)

案例一:下午吃过点心后,我照例组织孩子们坐下分毛巾,“谁坐的最好,老师就请他分毛巾!”话音刚落,就有很多孩子端端正正地坐好了,小涵也坐地笔直笔直的,可还是有部分孩子没有安静下来,教室里显的有点乱,我的声音也淹没在孩子们的吵闹中,我指着坐在小涵旁边的小曦说:“请你吧!”小涵和小曦一起跑了上来,两个人都抓起了毛巾各不相让,小曦喊着:“老师是请我!”“是请我!”小涵也不示弱的叫着,并用力的拉毛巾。见状,我立刻制止他们“我请的是小曦!小涵你去坐好!”听我这么说,小涵突然大哭起来,并一使劲,把毛巾扔在地上,使劲地踩,哭闹起来。

案例二:区域游戏时,博乐和圆圆正在玩“石头剪子布”的游戏,谁赢谁就可以钓一条鱼。忽然听到圆圆大哭,我连忙询问原因,他哭着告诉我:“小鱼都被他钓走了。” 原来是因为圆圆老是输,赢的博就乐把小鱼全都钓走了。我告诉他:“你想办法把它赢回来。”可是圆圆仍大哭不止,非要从博乐那把小鱼给拿回来。

案例三:周五,发小红花时,我让小朋友们来评判谁能得小红花,谁不能得小红花,轮到佳欣时,孩子们纷纷说:“这星期不能给她小红花。”我故意问佳欣:“为什么大家都说不能给你小红花呢?”她摇摇头,一个幼儿站起来说:“因为她刚才咬人了。”佳欣听了把头一偏,表现的很不屑,晚上他妈妈打电话来询问原因,说佳欣回到家就无精打采,问她,就大哭起来说小朋友都不喜欢她,不给她红花。

从上述三个事例中可以非常明显的感受到,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差,与同伴活动中不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失败,好强的心理趋使他们表现得异常固执,“自我中心倾向”非常明显,即便是自己不对,仍然不肯服输。解决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当遇到困难时,不会用正确的方式与同伴协调,而是采取“哭”的方式,以求得老师的帮助。这也正反映出了当代独生子女的通病。

3岁的阳阳最近一不如意就会哭鼻子:搭的积木房子倒了,立刻气急败坏地大哭。喝汤洒到衣服上,没人埋怨他,他也要哭半天。跟小朋友比赛玩游戏,没拿第一就哭着说再也不玩了⋯⋯这心理脆弱的小孩,难免让妈妈感到焦虑:孩子怎么那么经不起挫折?怎么就没有不怕困难、百折不挠的执着精神呢?

其实,很多父母都有跟阳阳妈妈一样的隐忧:孩子身强体健,头脑聪明,可偏偏性格脆弱。物质条件越来越优厚,而吃苦耐苦的意志力却越来越薄弱。听多了鼓励和夸奖,却受不了一丁点儿的批评。众星捧月、以自我为中心惯了,在被忽视和冷落的时候,表现失常……

生活中,更多的是被父母无微不至照顾下长大的孩子,没有机会培养独立自主的生活技能,往后更会遇到工作和生活的困难,甚至失去自己人生的掌控权。这一切,可能都是因为父母做得太多、太尽责。

对孩子来说,失败绝非坏事。害怕失败而不敢行动,才是最坏的事。唯有给孩子试错的机会,允许孩子经历躁动、失败、跌倒这些重要的经验,才是作为父母能带给孩子的最珍贵的,影响一生的礼物。

如何进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击教育)(2)

为了强壮孩子的内心,增加他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智性,而“挫折教育”也随之成为最时髦的教育词汇之一。

可是,究竟什么是挫折教育?为什么有些孩子经历了所谓的“挫折教育”之后却没有任何长进,甚至有些倒退的现象?难道是我们误解了挫折教育的内涵和意义吗?

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议,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当孩子们被困难打败的时候,他们需要的是对结果的客观分析。

挫折教育需要的是“放手”

鑫鑫从小由姥姥姥爷带大,分外娇惯,碰到一点点困难就撒娇耍赖。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鑫鑫妈妈觉得孩子应该“锻炼锻炼”,直接把孩子送到寄宿幼儿园,没想到孩子的自信和自理能力非但没有提高,脾气反而变得更加暴躁,这让鑫鑫妈妈非常困惑。

的确,一提起挫折教育,很多父母就会联想到让孩子吃苦,去野外、去寄宿学校,体验没有父母呵护的生活。还有父母觉得,挫折教育就是批评、罚站、不给吃饭,与孩子较劲,让孩子输等。其实,这是对挫折教育最大的误区。

从心理学上讲,挫折是“当一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受到的障碍或干扰”。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中,遇到的挫折会有大有小形形色色,而战胜挫折,最终迈向成功的种种经历,却是孩子在这个成长过程中最让他受益无穷的体验。正是这种体验,造就了孩子直面困难和失败的信心。

不必给孩子创造更多的挫折

躲在父母羽翼下的孩子,永远遇不到问题,也没有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挫折越多越好。事实上,只要父母愿意放手,自然发生在孩子生活中的困难已经足够了。对父母来说,最常见的误区是,一方面,在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中,遮风挡雨,排除万难。另一方面,为了锻炼孩子强壮的心灵而另辟蹊径,刻意寻找所谓的挫折。

生活中,永远不缺的就是问题和困难,对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在探索世界的最初几年时间里,小宝宝要遭遇数不清的挫折,抓不住自己最喜欢的那个球球,不能用积木搭一个完整的房子,在跑步比赛中得不到名次,不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而即使在最小的挫折——摔跤中,孩子也能学会一些什么。如果你在孩子摔跤前“及时”而“明智”地制止了他,那么他将来可能要花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了解什么叫作摔跤的疼痛,怎样在遇到坎坷时聪明地躲开。

所以,能给孩子最好的挫折教育,不是刻意寻找所谓的挫折机会,再将事先想好的道理灌输给他,而是放开你的手,让孩子有机会面对生活中最真实的问题,并帮助他学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挫折教育与赏识教育并不对立

彤彤的妈妈一直赞同“赏识教育”,从来都给孩子正面的鼓励。但是,最近发现,小家伙上幼儿园后,特别经不起批评,老师批评两句,就委屈地大哭。姥姥说,这都是彤彤妈妈平时表扬的太多,给惯的。彤彤妈妈对自己的“赏识教育”也产生了疑惑。

这种情况非常多见,当过多的表扬、称赞和欣赏成为孩子抗挫能力低下的原因之一时,父母开始反思:我是否要像过去的父辈那样,对孩子严厉一点?也许批评多一点可以让他的心灵不那么脆弱?

其实,真正的“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并不冲突。“赏识教育”教你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点滴进步,去发现孩子的优点,而“挫折教育”则提醒你,赏识也要“实事求是”,要针对具体的事件和行为,而不是一味地盲目夸奖。

孩子经不起批评,不是“赏识教育”不对,而是“赏识”的方法不对,过于空泛的表扬,会让孩子一点点变得无法接受别人对他的任何批评,一遇到难办的问题,便习惯性地退缩。所以,父母要切记的是,对孩子的鼓励和赞扬,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表扬,才是有效的,可以增加孩子自信心,让他更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各种挫折。

遇到挫折时,跟他在一起

不必刻意给孩子找苦吃,只需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而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们该怎么做?

无论孩子遇到什么困难,或者处于什么样的挫折情境,都要让他知道,父母的爱都是无条件地在触手可及的地方。作为父母我们需要知道,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他需要的是方法和建议,而不是指令性的要求。当孩子被困难打败的时候,他需要的是对结果的客观分析。理解孩子受挫的情绪,肯定他难过的心情,表示你的支持,和他一起共同分析失败的原因,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建立抗击挫败的自信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如何进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击教育)(3)

挫折中锻炼韧性

诚然,我们希望孩子在社会中能被善待,但我们更需要锻炼孩子的韧性。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势必会遇到挫折、困难。而韧性,能让孩子在面对挫折时,依然保持积极的人生观。

斯蒂芬·卡马拉塔在《直觉养育的力量》一书中说道:要形成韧性,势必要遭受失败,学会处理失败,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事实上,童年正是一座训练场,孩子在这里犯错、得到教训、发展应对技巧和韧性等各种能力。

允许孩子经历躁动、失败、跌倒这些重要的经验,不只是帮助他们学习与成长的好方法,而且是最好的方法。错误是人生最伟大的老师。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功的练习》的作者洁西卡表示,当孩子犯了错,父母必须谨记:“后果所传递的教育意义是一份礼物,而不是代表父母怠忽职守。”

她写道:“经过这些年,我“最好的”学生——在人生中最快乐、最成功的学生,是那些被容许失败、为错误负责,而且在面对错误时能挑战自我极致的孩子。”

那么人生中的“曲球”呢?我们都会犯错,但有时候,即使我们把每件事都做对,负面的结果还是发生了。

当人生丢给孩子一记曲球,如果我们取而代之跳起来接住它,这样并没有帮到孩子,除非那确实是关乎健康与安全。他们得学会自己接下、或者避开那些曲球。

2000年,心理学家Michael与小儿科医师Tim,开始发现有一些孩子与年轻人,似乎缺乏从犯错与“曲球”体验中养成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与坚持。

在他们2013年的著作《要意:养出准备好面对人生的孩子》(GIST: The Essence of Raising Life-Ready Kids)中写道,父母最主要的任务,是在抚养孩子长大成人的同时,照顾他们的安全;然而,“在许多家庭里,他们最关心的是安全,对准备则不太看重。”

这里的“准备”,是指有能力处理所要面临的任何事情。他们制作了以下这张表,列出能为孩子提供长大成人的正确“准备”的情境。

如何进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击教育)(4)

今天,我们分享一份挫折清单,父母应该学会让孩子在挫折中成长。

20个孩子必经的挫折清单

1.没有受邀参加生日聚会

2.体验宠物的死亡

3.打破一个价值不斐的花瓶

4.努力写一份报告,仍然得到不好的成绩

5.在离家很远的地方车子抛锚

6.看到他种下的树死了

7.被告知某个班级或营地已经满额

8.被留校察看

9.错过一个节目,因为正在帮奶奶做事

10.出一场小车祸

11.因为一件没有做的事受指责

12.因为有人行为不当而取消了某个活动

13.被炒鱿鱼

14.没有进入菁英校队

15.在某件事得到最后一名

16.被另一个孩子打

17.抗拒某件他被教导的事

18.深深后悔说了他收不回去的话

19.朋友出游时没被邀请

20.邻近家庭的小孩一起踢球时,最后一个被选上

你不仅要让孩子体验这些事,还要肯定它们的重要性。专家认为,好好教养意味着:“学着把你可能想努力避免、或者害怕会发生在孩子人生中的事件,视为建构智慧与观点的成长助力。

当这些事件发生时,身为父母的我们应该要静静对自己说:“完美,这样很完美。这是他需要经历的事,在童年时至少得有一次。”

让孩子积极面对成长中的挫折

但当孩子真正面对挫折时,可能会不知所措,或者痛苦懊恼。当孩子还不能完全独自面对的时候,就需要父母适当的引导。具体应该怎么做呢?

美国父母杂志专栏作者、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对心理学颇有研究的Aviva Patz给了3点建议:

1 告诉孩子“赢只是一种可能”

有考试就有可能不及格;有朋友就有可能被排挤;听讲了就有可能会忘记老师说过的知识点;好不容易组织一次的野餐,有可能因为下雨而取消;畅销的玩具,就有可能卖光……

别以为只有大人才会闹心,孩子的生活中也有一大堆不容易的事,这时候,让他们懂得提前管理自己的期待值,他们才不会当事情一不符合自己的要求,遭遇了点小麻烦,就觉得天塌了下来。

有些家长喜欢给孩子画饼,比如参加一个运动项目,就先描述一遍以后他们参加比赛时如果赢了会有多风光……

但这时候,和孩子说清楚,“赢得比赛只是一种可能,受苦受累却是一种必然”就很有必要,就算到时候目标没有实现,他们也不会感到失落或者被欺骗。趁着这个时候,你还能告诉他们,挫折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如何进行孩子挫折教育(挫折教育打击教育)(5)

2 给孩子消化挫败感的时间

和前面提到的“管你高不高兴”式的父母相对应的,有另一种家长,当孩子遭遇挫折的时候,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身边,安慰他们,其实,留足时间,给孩子自己消化挫败感至关重要。

下次当孩子哭着回家,向你诉说某件事情的时候,记得先问他们:“当这件事情发生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然后问他下次能采用什么方法来改变这种情况。

让孩子真正地思考起来,他们才能想出更多的解决方案。不要轻易否定他们的想法,否则你会打击他们解决问题的热情和创造力。

3 “你真聪明”VS“你真努力”

现在我们已经明确,家长要适时出现,给孩子一些鼓励,但怎么鼓励,才能让孩子更好地面对挑战,战胜挫折呢?

有这么一个实验:研究人员让400个五年级的孩子完成一份较难的拼图,由于拼图难度太高,两个组最终都没能完成。

然后,研究人员又让孩子去完成一个更容易的拼图,结果,被夸“聪明”的孩子因为没能完成第一轮的拼图而倍感受挫,表现比上一轮差了20%,而另一组同学的表现则比第一轮提升了30%。

这说明了,对努力、认真等具体行为的鼓励,能让孩子更好地面对挑战。所以,下一次当孩子们遇到困难,你可以从他们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的一些积极行为切入,给他们信心。

比如参加比赛,我们可以说,“你已经花了很多时间做了非常全面的准备”、“最近你特别注意调整自己的状态,看上去效果很好”……

为切切实实地帮助到家长们,《父母世界Parents》邀请我为大家带来一套音频课程:《提高孩子抗挫折能力的10把钥匙》,我针对1-6岁儿童日常养育中的常见问题给出了具体的操作性建议。希望对每个妈妈都有帮助,也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成长为真正大写的“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