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种脾胃病的舌苔及表现(各类脾胃疾病的舌象)

小编导读

舌诊是中医的独特诊法,通过舌诊,能基本知晓身体状况。脾胃经脉皆与舌有关,脾胃病证能很好地体现于舌部。若想通过舌诊了解脾胃病,可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01

舌神望诊法

主要观察舌体的荣润枯萎、活动状况。如脾胃健旺,输津于舌,化生气血布于舌体及五脏六腑、五官诸窍,舌体得养,则舌体荣润,灵动有神;如脾胃虚衰,津液气血失其化源,五脏六腑、五官诸窍失其濡养,不能输津于舌,气血不能布于舌,则枯瘦萎缩,活动不灵,歪斜颤动,伸缩失其灵动之性。

10种脾胃病的舌苔及表现(各类脾胃疾病的舌象)(1)

02

舌体望诊法

舌体(形)望诊主要望舌体的坚敛苍老、胖大淡嫩。

苍老舌:舌体大小如常舌,或略小于正常舌形。其质地坚敛,苍老不荣,活动板滞不灵活。在脾胃病中,常见于热结阳明,胆胃不和,胆气横逆犯胃所致的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胃肠道肿瘤、肝内胆管结石等病证。

枯瘦舌:舌体明显瘦小,质地坚敛,活动呆滞不灵,是苍老舌的进一步发展,由热病所致。在脾胃病中,常见于热病后期。

胖大舌:舌体形态饱满,质地浮松,边尖可见明显齿痕,湿润不燥。在脾胃病中,常见脾胃气虚,甚或脾胃阳虚,阴寒内盛,水湿滞留之证。

淡嫩舌:舌体瘦小而淡薄,质地松软,润而不荣。淡嫩舌多为胖大舌的进一步发展,常见于长期脾胃病、肠病、肾病。

03

舌色望诊法

淡白舌:比正常舌色偏淡或显现苍白。淡白舌以虚证、寒证居多。多数为脾胃气虚,久病脾胃虚寒,或胃肠出血病证。

淡白舌如兼有白苔而润,为脾胃气虚证;舌淡白嫩有齿印,苔白水滑,为脾胃阳虚,水湿不化,饮停中焦;舌淡而瘦薄,少苔或无苔,为脾胃气阴两虚;舌淡枯瘦无津,苔净有裂纹,多为脾胃衰败,胃气将绝,或阴竭阳微之危证。

红赤舌:较正常的淡红舌为深,谓之红舌;甚者为红赤舌、红绛舌。红舌主热,热有实热和虚热之分。

在脾胃病中,舌红赤并兼见舌苔黄腻,多为湿热蕴结于胃,或为胆肝胰腺湿热蕴结横逆犯胃,或为热结阳明致发热,或为过度饮酒伤胃,或为湿热泄泻、湿温病等病证。

若舌红赤而瘦小,或红绛舌兼舌苔白腻或腻滑,提示脾胃阴津和胃阴已虚,又兼脾虚湿滞。

暗紫舌:全舌暗紫,舌体局部瘀点或瘀斑,常表现为单一的脏或腑的血瘀证,且常与脏腑在舌体的分布相关。

04

舌苔望诊法

白腻苔:主湿邪内盛。白腻苔是湿浊内盛,脾胃阳虚,食积与寒湿邪气阻滞中焦,脾胃气机壅滞,浊气上犯,水湿上溢,附于舌面所致。

白黄腻苔:是指腻苔黄白兼有。在脾胃病中,舌苔由白转黄,黄白相兼,是疾病气分阶段化热或新病转变为慢性阶段。

黄厚腻苔:舌苔腐秽,黄而厚腻,苔质黏滞,剥之不去。常见于脂肪肝、消化性溃疡、胃肠息肉、乙肝“大三阳”、胃癌等。

黑苔:主里寒极或里热极。如舌苔黑而水滑者,主里寒极,因脾胃阳虚内寒盛而致。临证可见肝肾功能衰竭等。舌苔黑而干,舌质红绛起刺,或枯瘦短缩,多因邪热内盛,积滞肠胃,津枯液涸,或邪热入营血。

桂派名医经验集

周德丽教授是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擅长治疗脾胃病和肿瘤疾病,本书详细总结了周教授多年的临证经验,以飨读者。

10种脾胃病的舌苔及表现(各类脾胃疾病的舌象)(2)

《周德丽》


版权声明

本文部分内容选自《周德丽》(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梁雪 陈国忠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推荐发表。封面及文中图片来源于摄图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