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系统学写材料:如何读透材料教你一招

如何系统学写材料:如何读透材料教你一招(1)

材料不读百遍 其义也能自见

在公考备考的时间分配上,多数考生花很多时间和《行测》战斗,疯狂刷题,《申论》却少有接触。这样错误的准备,基本上都是汉语弱化造成的。很多小伙伴认为申论是主观性考试,退一万步讲,就算再不会作答,凭自己十多年的语文功底,也能把试卷写满,从而忽视了申论的技巧训练。如此顾此失彼,备考之大忌。

做过《行测》言语理解的小伙伴应该知道,如果不把言语理解给出的材料在最快的时间内读清楚、看明白,就很难做对如“这段文字表达什么主旨”、“这段文字说明什么问题”、“这段文字要解决什么问题”诸如此类的问题。而《申论》也是如此,一定要读透材料,分清题型才能更好的解题,才能在有字数限制的情况下,写出全面、准确、简洁的答案。

案例型材料,重要部分经常出现在案例首尾的理论性文字,或带有概括性词语的语句里,那这部分就一定要读明白。“北京某环保建材公司的厂房位于半地下,从外面看很不起眼,也听不到轰隆隆的机器声,可推开大门,浩大的声浪顿时席卷而来,靠近大门,一台机器正呼噜噜地往嘴里填大块的混凝土,一番轰隆隆的‘咀嚼’后,吐出较小的混凝土渣块,通过传送带,送到另一台设备进行筛选……经过粗分选、粗筛、破碎、磁选、水洗等一道道工序后,建筑垃圾变成了再生粗、细骨料、粉尘等等。总经理吴先生介绍说,再生粗骨料可用于生产再生混凝土或再生混凝土制品。利用再生粗、细骨料,还可以加工成再生普遍砖和再生古建砖。该企业一年能消纳100万吨建筑垃圾,这样的企业在北京没有几个,全国其他地方也没有多少。”

对于上文这篇案例型材料,在阅读时就要重点关注理论性文字或者概括性的词语,像“呼噜噜”、“轰隆隆”这些修饰性词汇不必过多留意。而材料中“总经理吴先生”的介绍,也没有可用信息,还是在说这个案例的具体内容。最后在材料的结尾部分发现概括性词语“这样的”,通过上下文的推导,得出“这样的企业”指的是消纳建筑垃圾的企业。然后综合最后一句得出本段材料的主要意思为,消纳建筑垃圾的企业在全国都比较少见。“在北京西北部一栋办公楼的冷飕飕的地下室里,一群想要成为企业家的人正聚集在计算机屏幕前,注视着他们最新的项目雏形,而在几公里之外,在一个暖意融融、装修更为豪华的地下演讲厅里,30多名经理和创业者也在讨论有关新产品和新公司的创意。这两群人都验证着中国社会对创业热潮日益增长的兴趣。”

同上,发现概括性词语“这两群人”,得出材料主旨目前中国创业者的创业热情高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