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作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也不过时

为什么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作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也不过时(1)

鲁迅

如果要我推选最喜欢的文学作家和诗人,我会毫不犹豫地选鲁迅;如果要我用一个词形容他的作品最让我迷恋的地方,那就是犀利而不失幽默。年少不懂周树人,读懂已是不惑年!

鲁迅,原名周树人,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民主战士,新文化的领路人。鲁迅是他最广为人知的一个笔名,最开始用于《狂人日记》。其实鲁迅最开始学的是医学,由于小时候家道中落,父亲病重而去,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立志学医,靠自己的医术解救贫苦的病人;然而,在日本留学期间,从一部纪录片中亲眼目睹中国人被侵略者行刑,围观拍手称快的也是一群中国人,由此刺激到他,让他认识到“救国救民需先救思想”,于是放弃医学、拾笔从文,用手上这支笔去解放国人的思想。尽管,让他和我们都没有想到的是,他的这一决定,既引领了一个国家的思想,也让这个国家的历史上多了一个身兼段子手、幽默文豪、犀利诗人数重身份的现实主义批判家。

鲁迅的影响是巨大的,从新文化运动开始,一直以自己那独有的犀利言辞针砭时弊,痛击国民麻木的神经,将广大民众从昏睡中惊醒过来,直到今天,他的文学作品和伟大思想依然在给我们传达文学知识和指明前进的道路。然而,曾有不幸的谣言说学生的课本中会将鲁迅先生的文章清除出去,理由是鲁迅的文章多是讽刺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贫穷、封建,而如今社会民族已经发展到物阜民丰的地步,哪里还有什么黑暗不公,青年们应该多读读宣扬赞美的正能量的文章。对于这个理由我嗤之以鼻,且不说其文学作品本身的价值,对于历史,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不管过去有多黑暗,我们,包括我们的子孙后辈,都应该了解过去,以及为过去做出努力牺牲的人民英雄,借史正今。幸好相关正规机构及时站出来辟谣,才得已解决。

为什么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作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也不过时(2)

鲁迅

初读鲁迅,内心是享受的。
  • 他的作品是丰富多彩的

鲁迅的作品有很多,而且形式多样,小说、诗歌、杂文、散文面面俱到,鲜有人能像他这样作品风格各异,而篇篇文章又独具色彩。读完整个鲁迅的作品会发现,你读完的不是一个人,而是很多个人的集合体。他的作品以小说和杂文为主,代表作主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脍炙人口的文章《阿Q正传》、《祝福》、《孔乙己》等正是出自《呐喊》与《彷徨》,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读一读。

为什么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作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也不过时(3)

《朝花夕拾》

  • 他的言辞是诙谐而又犀利的

鲁迅的文字是诙谐幽默而又犀利的,没有太多华丽的辞藻,平铺直叙,却又不似日常白话交流那般平淡无味,反而处处透着冷幽默和诙谐,一针见血,仿佛他的诙谐和犀利已经深深地融入文字之中。比如《论"他妈的!"》,这篇文章就“他妈的”这三个字所引发的联想进行深入剖析,可谓幽默至极,例如“无论是谁,只要在中国生活,便总得常听到’他妈的’或其相类的口头禅。我想:这话的分布,大概就跟着中国人足迹之所至罢;使用的遍数,怕也未必比客气的‘您好呀’会更少。假使依或人所说,牡丹是中国的"国花",那么,这就可以算是中国的‘国骂’了”,这里故意以国花类比出国骂,让人忍俊不禁,我想也不会再有人能就着“他妈的”这三个字写出一篇有如此锋芒的文章吧。

  • 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是生动难忘的。

鲁迅先生的作品,细细捋下来,其实也像是一部人物描写大合集,他在自己的文字中塑造出了大量鲜明的人物,由外貌到性格鲜明生动。比如《祝福》里的祥林嫂,通过三次见面时不同的描写,活生生把一个遭受封建社会剥削至死的妇女形象刻画了出来: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手脚都壮大,又只是顺着眼,不开一句口;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这样形象的人物还有《孔乙己》中迂腐清高的落魄书生孔乙己、《故乡》中月下刺猹的活泼少年闰土……每一个都让人印象深刻。

为什么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作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也不过时(4)

《呐喊》

再读鲁迅,读懂了先生的世界,又是悲伤的。

鲁迅先生活在中华民族最水深火热的时代,奔着解救人民而去,为此写下的文字自然带着时代特有的烙印:讽刺、批判、针砭时弊,由此呈现给我们的世界就是悲伤的。他的文字仿佛掀起了社会人性丑陋内幕表面之上的遮羞布,使之再也无法重新完美地掩藏起来,以致于这些丑恶在后世依旧展现在后代的眼前,让他们承受刺激与震撼。正如历代帝王总习惯于命令史官只记录对朝堂的歌颂赞扬而抹去不光彩的行为,以让后世只记得当初的盛世辉煌而未曾想到过其璀璨之下的阴暗一样,人们总习惯于只把美好留下,然而鲁迅先生似乎习惯将这一切遗留下来的美好幻想打破。

比如:

  • 孔乙己和看客们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是个善良、懒惰、清高、迂腐的人,满口“之乎者也”,喜欢咬文嚼字,一个“茴香”的“茴”字,硬是要分成好几种写法,并卖弄给别人,其实在旁人眼里,他只不过是个穷困潦倒的可怜虫、给他们取乐的笑料。那我悲伤的是什么呢?读过书的我们,或多或少身上都有孔乙己的影子,或者自命清高,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不自知,或者喜欢显摆,揣着半吊子的知识就去闯荡或者教育别人。更可悲的是,我们身边的“看客”更是无处不在,无论是被车撞的,还是残疾出门的,或是做公益活动树立社会正能量的,总有那么一批看客在围观,或批判,或指责,更是把这些当作茶余饭后的笑谈,伤了别人,却在事后仍心安理得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 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

还记得圆月之下那个脖上戴着银项圈、高举着胡叉奋力向脚下的一只猹刺去的圆脸少年闰土吗?那时的他天真、烂漫,有说不完的话,心里装着无穷无尽稀奇的事,可是,若干年后,当初的少年长大成中年人,却变得木讷、卑微。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一直很流行的话:终于,我活成了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模样。记得上学那会,少年意气的自己常把正直、礼貌、善良放在心中,坚决鄙视那些世故的成年人,可是若干年之后,我们长成为成年人之后,却活成了当初我们自己最痛恨的样子,自私、贪婪、事不关己,这时的你还记得当年那个少年意气的自己吗?是不是有种讽刺的感觉?我认为是。

为什么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作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也不过时(5)

鲁迅

悲伤之后更前行

鲁迅笔下这样的人物远远不止这几个,然而也正是从这一个个角色中,我们看到了自己所生存的这个空间,还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与他们一模一样的生命,怎能不伤感?然而,即使明白现实如此残酷,生活还得继续,社会还得发展,我们还得继续前行,悲伤解决不了问题,只能靠着自己的力量一点点去改变。所以我更喜欢鲁迅先生的这句话: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竟没有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

鲁迅先生和他的作品是伟大的,照亮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直到今天或者未来依然不会过时,然而我们更希望的是,有越来越多的有志者投入到文学这个圈子中,继续发光发热,用手中的笔去指点江山,甚至超越前人,让我们的民族和文化,越来越优秀。

为什么鲁迅是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为什么说作家鲁迅的文学作品直到今天也不过时(6)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结束)

我一直认为,读书的价值,在于把其中的精华汲取并应用到生活当中。我是读书话生活,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