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

背景:

创作波折

《百鸟朝凤》是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在电影即将上映前夕突然辞世,未能与观众相见。

《百鸟朝凤》是吴天明仅有的10部导演作品中的最后一部,于2012年6月在陕西取景拍摄,并于2013年作为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开幕影片,获得了4项提名和评委会特别奖,此后在釜山、东京等多个国际电影节做过展映。

一直以来,吴天明坚守着现实主义的风格创作,将镜头对准改革开放后农村小城的题材上,但是商业电影的兴起,让现实主义风格的电影走向没落。

所以《百鸟朝凤》,是致敬传统,也是吴天明导演对电影坚持的体现。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1)

上映波折

《百鸟朝凤》这部影片的上映与电影本身的内容,意外相似,都是历经波折。

2016年5月,第四代著名导演吴天明的遗作《百鸟朝凤》正式上映,但是上映5天,票房250万,非常惨淡,院线决定将其下架,但是在第6天,奇迹发生,曾经担任过《二次曝光》、《万物生长》的制片人方励,通过某平台直播的方式,采用粗口叫嚣、下跪、磕头的方式,恳求全国院线可以再为吴天明遗作《百鸟朝凤》增加排片。

至于为什么可以让方励如此行为,我想,著名青年作家、导演陈非为吴天明导演写传,说出了原因:

吴天明在其职业生涯中,除自身屡创当时观影人次纪录的优秀作品之外,尤其令人尊敬的一点是,他还发掘了当时中国电影的诸多未来新生力量,包括时下已然堪称业界翘楚的第五代导演代表张艺谋、陈凯歌、黄建新等。

他创造了中国电影“文革”后的第一个高峰,成为西部电影的旗手,率领中国电影第一次走向世界,被称为中国电影的教父。

他是第五代导演的贵人,是中国电影的良心。

人生得意时,尽一己之力提携后辈,振兴电影;人生低潮,甚至备受磨难时,不改初心,继续为电影事业奉献余热。他从不抱怨,对中国电影事业持之以恒,鞠躬尽瘁,以匡扶青年一代为己任,以惠及民众为目标,堪称电影人的楷模。

由此可见,吴天明导演的地位,以及后人对他的敬仰之情。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2)

�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对吴天明导演的敬意,来看《百鸟朝凤》所表达的主题。

《百鸟朝凤》以陕西一带为地域背景,讲述了唢呐匠焦三爷与游天明师徒二人的故事,用故事的方式写出唢呐的兴衰,用人物塑造出匠人精神的不朽。

一、 从不理解到深入骨髓的热爱

影片的开头便是游天明的父亲,带着游天明去水庄,找焦三爷拜师学习吹唢呐。

从游天明的父亲对焦三爷的恭敬,可以看出当时的唢呐在民间还是非常受重视的,这也与最后唢呐的衰落形成对比,也是为后来唢呐匠的离开,另谋生路,埋下了伏笔。

天明的父亲,在给焦三爷递烟时候不小心摔倒,碰破头,天明心疼的跑到父亲面前,给他擦拭伤口,也是这一举动,感动了焦三爷,收下了他,其实这个时候也为天明接手焦家班,成立游家班埋下了伏笔,唢呐传承需要内心善良,坚守的人,也在此埋下了唢呐精神。

天明知道,吹唢呐是父亲的梦想,可是他已经实现不了了,就把希望寄托给了自己,虽然自己对唢呐并没有兴趣,但是也不得不继承父亲的愿望。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3)

EM

天明虽然对唢呐没有兴趣,但是依旧遵从师命,刻苦学习,师傅说吸水没有吸上来,就不能回家,但是天黑了,天明依旧没有吸出来,回到家里,师傅非常生气,把他碗里的饭减去一半,师娘心疼天明,觉得他正在长身体,但是焦三爷,生气地说,谁不是这样过来的,从这里就看到了焦三爷身上这份精神,吃苦,坚持。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4)

天明继续吸水,路过的旁人说这孩子日复一日的吸水,都可以把河对吸干了,这可以看出天明的坚持,并且路过的一个人说,唢呐登不上台面,另一个人说有本事你死了别请唢呐,他们在玩笑中走了,但是在河边吸水的天明,明显心里有了对唢呐情感的变化。

终于天明可以吸出水了,他高兴地告诉师傅,此时他迎来了天赋比自己好的师弟蓝玉。

蓝玉天赋很好,从拜师之时就体现出来了,后来每次出活师傅都是带着蓝玉去,给了蓝玉唢呐,没有给天明。

他非常难过,觉得师傅不看好他觉得自己没有了希望,便自己回到家中,但是还未入门,却听到父亲骄傲的告诉乡亲,自己的娃已经要和师傅学习百鸟朝凤了,会非常有出息。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5)

� 

他小小的内心,看到了父亲对唢呐的钟情,也明白了自己肩上的责任,于是,返回师傅家。

好像一切都是安排好的,他回去之后,发现了放在桌子上的唢呐,师傅告诉他这是他师傅留给自己的,现在给了天明。

天明非常高兴,他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唢呐,唢呐在他的内心生根发芽。

这里其实是焦三爷对天明的一个考验,毕竟只有自己真心愿意,真心喜欢,才会真正坚守。

唢呐离口不离手,这是焦三爷告诉徒弟们的。

在演出中的一次意外失火,让天明丢失了师傅送给自己的唢呐,也是这一次,让焦三爷真正心里认可了天明,因为天明在失火的时候,把蓝玉的唢呐救了出来,放弃了自己的唢呐。

牺牲自己,成全别人!

游天明凭着自己的信念,日复一日的练习,最后得到了焦三爷的认可。

传承人是天明,而不是天赋极好的蓝玉。

百鸟朝凤,这首在唢呐届最高的曲目,也传给了天明。

二、 唢呐匠骨子里的骄傲

在焦三爷,游天明父亲的那一代,或者再往前,唢呐匠有着很高的威望,每次出活都会有接师礼,而演奏也会坐在太师椅上。

唢呐匠是德高望重的人,大家都会围在周围听他们演奏。

唢呐一吹,锣鼓齐鸣,可以看到唢呐匠吹唢呐时,脸上流露出的那一丝骄傲和快乐。

在影片中,游家班的第一次演出,就被泼了冷水,没有接师礼,演奏时被打断,唢呐匠们高兴数着手里的钱,没人在乎其他,只有天明有隐约得的担心,还有一丝的不明白,于是,他把自己的钱,分给了其他唢呐匠。

时代的变迁,洋乐队出现了,游家班里的人也不在唢呐为生,游天明拦不住他们,焦三爷也拦不他们。

唢呐匠的那一丝骄傲也逐渐被时代摧残,无法生计,不被看重,彻底沦为不被人重视,甚至有些歧视的戏子。

焦三爷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到,是吹给自己听的。”

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正如天明的那些师兄所说,他们也需要生活,唢呐没人听了,哪里来收入,养家糊口。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6)

在影片中第一次提到百鸟朝凤,让天明向往学习。

第二次,焦三爷说出百鸟朝凤含义,是要吹给德高望重的人的,所以拒绝了钱的诱惑,因为焦三爷明白何为德高望重,他的内心是明镜一般。

第三次,是焦三爷吹响百鸟朝凤的曲子,献给真正德高望重的人,但是此时也是唢呐由兴走向衰落的拐点。

最后一次,便是影片最后。

唢呐开始走向衰落,从受人尊重到被人冷漠,逐渐远离人们视线。

三、 消弭凋零,匠人精神依存

现实的无奈打败了游天明的师兄,还有蓝玉,他们都抵不过旁人的言语,生活的窘迫,他们只有顺从,甚至夹缝生存,忍气吞声。

他们去了西安打工,不再和天明出活,即使焦三爷出马,也拉不动他们。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7)

焦三爷吐血演奏完百鸟朝凤,最后不幸离去,影片也在这里表达了唢呐艺术也走上了消亡的道路。

改革开放,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腾飞,应接不暇的新事物不断冲击着人们的认知。

当游天明在西安城墙上看到那位唢呐匠为了生活而乞讨时,他心里是否有了动摇?

如果当初没有给焦三爷发誓,他是否也会在此刻向生活低头?

不,他不会的,因为焦三爷的选择,自始至终都是因为天明的精神打动了他。

在影片最后,出现了希望,文化局看到唢呐,这也证明唢呐不会离开我们。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8)

何为“匠人精神”?

匠人精神,发挥到极致,把坚持贯彻到底,认真负责。

匠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对完美的追求,

匠人要保留他们最珍贵的东西,他们要遵从内心的安排。

影片的结束,唢呐响起,天明会一生献给唢呐吧,将唢呐做到极致,游家班会解散消失,但唢呐匠的匠活会一直留下来。

正如百鸟朝凤这首曲子一样,只会给德高望重的逝去的人吹奏,而真正顶尖的人、大师级的匠人,也都是“德”在前面。

匠人有精神,有德行,才会走的很远、很高,就像当初焦三爷选择天明一样,看中的是他的品德,其次才是技术,而现在的社会需要工匠精神,需要游天明这样的人。

写在最后:

现在农村喜丧依旧有唢呐的存在,虽然很少,但是我相信不会消失,,因为有真正懂它的人。

说下我的哥哥吧,他自己买了唢呐,还有相关书籍,自学,他会在自己空余时间,全身心去学习唢呐,他有自己非常好的工作,和唢呐没有一丝一毫关系,但是我想他的学习,不仅仅是兴趣,还有他内心对中国传统乐器的热爱和传承吧。

也正是有了他们这样的人,我坚信,时间不会把传统丢下,相反,会是永久传承。

附上我哥哥公园练习唢呐的照片。

为什么称唢呐为乐器之王(百般乐器唢呐为王)(9)

哥哥练习吹唢呐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