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为什么会改变人的一生(我们的大学为何变得千篇一律)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10月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王贻芳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减少行政干预,“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会变得千篇一律?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考核他们,自然每个学校都要对标,时间长了每个学校都一样所以,应该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考核,鼓励各个大学按照他自己的特色去发展”,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大学为什么会改变人的一生?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大学为什么会改变人的一生(我们的大学为何变得千篇一律)

大学为什么会改变人的一生

新京报快讯(记者 王姝)10月24日,本次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分组审议高等教育法执法检查报告时,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委员王贻芳说,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减少行政干预,“我们的大学为什么会变得千篇一律?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在考核他们,自然每个学校都要对标,时间长了每个学校都一样。所以,应该减少行政干预,减少考核,鼓励各个大学按照他自己的特色去发展”。

王贻芳还谈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依法行政。“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教育部管事情管得很细,比如限制大学招研究生、限制博士点,但是看不出来法律赋予了他这个职责。按道理来讲,我有能力,我有项目,我的水平达到,就可以招。你可以检查我的水平,培养的学生是不是达到了水平,达不到当然可以处罚,达到了为什么不让我招?”

委员徐延豪表示,高等教育存在着布局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该负起责任。我认为教育主管部门该管的一定要管好,不该管的就不要管了,这是发展高等教育重要的问题。比如说设置不合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这是教育主管部门的问题,学校的设立、学科的设置、招生的规模都是教育主管部门审批的,希望教育主管部门负起责任,依法履职”。

委员李钺锋提出,总体来看,高等教育的“放管服”改革方向非常明确,相关规定也很“解渴”,“比如,在编制管理背景下,高校内设机构、岗位设置、进人用人缺乏自主权,限制了高校自主发展和特色办学。如重庆某高校计划调入一位具有深厚专业背景的二级教授,但由于程序繁琐,光办手续就花了好几个月”。

委员李巍也表示,“一些中西部学校反映,大学的办学自主权较弱,在专业设置、人员编制、职称评聘、贷款融资、规划建设,甚至是在一些招标采购、资产处置、学费标准等方面管得过多过死,无法发挥高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

新京报记者 王姝

编辑 白爽 校对 柳宝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