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师10个金句(用九十个春秋修炼了三个)

董子华1960年冬,我们全家随中建一局从四川德阳北上大庆,在安达落脚后,62年我考进安达县一中,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杨老师10个金句?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杨老师10个金句(用九十个春秋修炼了三个)

杨老师10个金句

董子华

1960年冬,我们全家随中建一局从四川德阳北上大庆,在安达落脚后,62年我考进安达县一中。

1964年初二暑假,我趴在安达那个租住的小土屋的家里,竟写出了一个4000多字的“暑假作业”。

初三开学,我把这个“大作业”交给了语文老师乔亚茹。乔老师感觉不错,请杨云庆老师看看。杨老师不教我们班,但大家都知道他是省作协会员。杨老师看了也连连点头。于是,在他的指导下,我做了一些修改后,定名为《歧路与新途》。结果当年学校“十一”征文,《歧路与新途》评上了一等奖。

当时学校有个校刊《习作》,《歧路与新途》连载三期。50多年后翻阅当年老师们用钢板刻印的校刊,往事历历在目。当年我们年组有十个班,每个班的语文课老师都把《歧路与新途》当范文讲过。一时间,我有些飘飘然。

当年我们初中毕业,时兴请老师和同学们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写几句“赠言”。在我的小本上,就有十几位老师和同学“做好革命接班人”之类大体相同的勉励。但杨老师在分别前夕,却是这样告诫我的:“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所写的东西,没有用感情的手反复抚摸过,也没有用自己的头脑去苦思过,就贸然拿起笔来写,而其目的又仅仅是以创作为爬上荣誉的阶梯,那么我们说,他在还没有开始这个事业之前,就已经失败了。"

今天重新翻阅杨老师这些情真意切的话,内心还是涌起一股热流。我深切地体会到了一位长者的良苦用心,那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有针对性的教诲和告诫。

初中毕业之后,跟杨老师联系不多了,直到1982年,我完成了短篇小说《门斗》后,寄给杨老师指正。刚好黑龙江的文学期刊《小说林》编辑部向杨老师约稿,他就高兴地把我的小说推荐了过去。

《门斗》发表后,我惊喜地发现,我这么一篇新人习作,竟放在当期杂志的第二篇。要知道,第一篇是河南作家南予见。第三篇是黑龙江作家王立纯。第四篇小说,是全国知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我说这些,是想说这篇作品能入选,应该不会是因为杨老师的面子。但没有杨老师的推荐,也不会有这个《门斗》。

杨老师是我的贵人,更是一个好人,好老师。

2022年7月24日,是杨老师的生日。安达一中1963届三年三班的几位平均年龄在75岁上下的同学,汇聚在大庆杨云庆老师的家中,祝贺他老人家90大寿。全国有上百位学生线上为恩师祝寿。

2016年,安达一中1964届的学生,从全国各地赶到大庆看望杨老师。这些50多年前的学生,他们中间有曾经的国家部委的官员,国企的高管,知名学者等。当然,更多的是在普通岗位上退下来的70多岁的老人。

老人家一辈子在安达县和大庆市当中学语文老师。从1956年在《沈阳日报》发表文学作品,一辈子教书育人,笔耕不辍。下面是杨老师2021年创作小结(他每年都有一份这样的总结):

1、《细节的魅力》〈散文)发表于《中囯作家》第7期;2、《慈母情》十首 发表于《中华辞赋》第10期;3、《那双深情的眼睛》(散文)发表于《意林》半月刊第11期;4、《“成名成家"的诱惑,何时了?》(散文)发表于《百合文学》笫1期;5、《党恩》(绝句)发表于巜百合文学》第1期;18、《赠马龙》(诗歌)发表于《乒乓世界》第9期;20、《寄语世乒赛,为国乒健儿加油!》(诗歌)发表于《乒乓世界》第12期。

这里我本可以用“等等”再删掉一些文字,但我还是没舍得删。这可是一位89岁病卧在床的老人“流淌着的心血”啊。

一个年近九旬的病弱老人,一年中怎么会写出并发表怎么多作品?杨老师说,关键是他80岁后学会了上网,有了自己的博客,还迎来了众多的粉丝。请看他的《七绝。八旬学电脑 开博喜赋》:

学海无涯苦作舟,

焚膏继晷几十秋。

眼花手颤何足惧,

再度杨帆向渡头。

八旬人生好个秋,

初航博海竞风流。

禅功一指凭人笑,

骇浪惊涛任我游。

杨老师不但是一位多产作家,还是国家二级运动员。他从1949年开始打乒乓球,多年来参加各项业余赛事,多次获奖。他在《自慰诗》中说:

老眼昏花心尚明,

笨腿腾挪亦轻盈。

挥拍酣战乒乓场,

拙笔勤耕颂大风。

90年代杨老师退休不退教。2003年,在大庆石化老干部处的支持下,他创办了“晚晴文学社”。他说,要用一生来回报这块养育了他的黑土地。十几年来,他不厌其烦地辅导那些60多岁的老人们写作,每一篇作品,他都要与作者一起反复修改,直到满意为止。近年来这些老人在省市区报刊发表作品700余篇,还出版了《晚晴》《金秋岁月》等六部作品集。

日前翻阅《杨云庆文集》,看到中国作协会员,燕山大学中文系王清学教授,在《杨老师真好》一文中这样说:

教师是杨老师的职业。好的教师,是好人,是好人的母本,是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好老师根本素质是爱,肯施爱,能教爱。孔圣人和弟子们朝夕相处,生死相依是中国教师的典范。杨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极其密切,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能像太阳一样紧紧的吸引着他的学生,在他的周围张开了一张温暖和煦的爱之天空,这是杨老师之为好老师的关键点。

古人有真人,至人,圣人之说。杨老师80多年的人生,我们看到了“真人”的成分,他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不运用一丝“机心”,无论是年轻年老,都不藏一块“城府”,总是孩子般的坦诚待人,倾力做事,平和顺畅,自然天成。尽管他还不能超凡入圣,但是由于有一颗不曾污染的童心,他的一生便修炼成了“好人”,“好文人”和“好老师”的三个“好”,这是天性纯良的大写的“真好”。

“好的教师,是好人,是好人的母本,是文明社会的基本条件”,王清学教授这话说得好啊。最后,让我们用90高龄的“好人”“好文人”“好老师”杨云庆的《教师节有感》奉献给今年的中秋佳节和教师节。

惜别讲坛二十年,

梦绕魂牵忆校园。

深入浅出授课业,

言传身教点愚顽。

大江南北多桃李,

拔萃精英有万千。

自愧功微重磨砺,

老骥扬蹄不待鞭。

董子华写于北京大兴

2022年9月10日午夜月圆时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