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央企的壳去中标(说说2400亿采购大单)

说说2400亿采购大单今天,最大的财经新闻,三大航采购了292架空客飞机,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借着央企的壳去中标?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借着央企的壳去中标(说说2400亿采购大单)

借着央企的壳去中标

说说2400亿采购大单

今天,最大的财经新闻,三大航采购了292架空客飞机。

按照报道,我国三大国有控股航空公司国航、南航和东航分别与空客公司签署合同,将购买共计292架A320NEO飞机,交付时间为2014年—2017年,总金额372.5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400亿。

2400亿人民币的大采购,仅仅是一种机型A320NEO。要知道,这种机型与我国今年将要交付的C919机型,都为国内干线客机。C919可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飞机,尽管该型飞机的发动机、飞控系统和电子系统等为欧美商家生产。

在今年的5月10日,东航通告拟募资150亿元,用以采购包括4架C919飞机在内的38架飞机和补充流动资金。

到7月初的今天,三大航又集中采购292架空客飞机,不能不说是很有魄力的事情。因为,三大航去年亏损409亿,今年第一季度又亏损245亿,而当下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毒株依然在肆虐,在国外绝大多数“躺平”的情况下,国内航企压力很大。

一方面是防控压力大。外防输入,重点就是国际航班,动辄“熔断”要求,国际运营困难很多。民航局官网上,几乎都是熔断航班。在刚刚过去的6月份,就有7个国际航班被熔断。而国内航班,也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6成。奥密克戎的高传染性,使得国内各地疫情此起彼伏。防控的常态化要求之下,出行受到了限制。如今,别说追求客座率了,就是恢复航班的难度都很大。

另一方面航空运输竞争压力大。去年在疫情相对缓和的情况下,民航各航企为了刺激航空运输,搞各种“随心飞”类的促销活动。所谓的赚个吆喝嘛,但是全民航亏损800多个亿。今年疫情又严重起来,航空运输是国家确定的受灾最严重的行业之一。再说了,靠天吃饭的航空运输,与如今舒适快捷准点的高铁相比,更是难有优势。

国内航线受到高铁的冲击,国际航线受到了防控的影响,亏损成了民航各航企的常态。问题是,作为企业不能一直亏损啊。好在,三大航都是国资绝对控股的股份企业,根红苗正,经得起市场上的“风吹雨打”。

相比而言,航空运输算是我国最国际化的行业了。各项管理标准,基本上与国际接轨,就是使用的运输工具也是以国际主流为主。比如说,我国各航企的运输飞机基本都是空客和波音系列,国产只占2%不到。虽说国产的C919今年将交付,但是产能不足,短期内会限制各航企的采购与接受。如此以来,空客或者波音依然还是航企采购的选择。

比如说,2017年11月,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就采购了300架波音飞机;2019年3月,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又采购了300架空客飞机。之所以由航材集团代表国内航企采购,也包括今天公布的三大航与空客的采购大单,就是为了达到团购的效果,能够有个大的优惠。

去年,美西南采购了100架波音飞机,据媒体曝光,目录价格为1亿美元的波音737系列,最终成交价为4600多万美元。显然,2020年和2021年是国际航空企业,也是波音空客公司最为艰难的时候。疫情使得航企运营困难,导致了退订单或者退租,且波音737MAX飞机的两次空难,使得波音和空客,尤其是波音飞机报价最低的时候。今年,随着国外疫情防控的“共存”或者说“躺平”,航空运输市场已经完全恢复。

那么,此时我国为啥要签订2400亿人民币的大单呢?其一,看好航空运输的前景;其二,表明中国市场的庞大。14亿人口的市场,对所有的商家来说,都是不能忽视的。其三,有利于中欧投资协定的“过会”。372亿美元的订单,对欧盟来说,影响还是很大的。去年5月,被欧盟议会“冻结”的协定,或许有机会通过。其四,俄乌战争的敏感时期,这也是我国的一种“态度”。

至于说,三大航企能够承受呢?这应该不是问题的。不说三大航企的央企身份吧,就说正常的置换更新,也需要新飞机。按照资料,东航采购的100架飞机,交付时间是2014年到2017年,这期间就有68架飞机会退租的,同时,也有自有的飞机到年限退役。也就是说,采购单虽然看起来很大,但是,也在合起来有2322架运输飞机的三大航,正常置换更新的限度内。

只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影响出行,在国内航空运输市场风险多,在三大航企运营困难的时间,有此采购大单,只能说体现了央企的责任与担当,体现出了大国的大局与高瞻远瞩。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