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

黑龙江五常市救护车坐地起价一事有了最新进展,警方通报三名涉事人员已到案,涉嫌触犯强迫交易罪。

根据《刑法》第226条推定,以暴力、威胁手段强迫他人接受服务且情节严重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三名号称经营了30多年救护业务的涉事人员怕是要在号子里待上几年了。警方通报中提到该救护车无合法经营手续,用“黑救护”来形容不为过吧?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1)

救护车资源紧缺为“黑救护”留下生存空间

大部分人平时不太可能和救护车发生联系,即使碰到了也就是一次性的事情,不了解“黑救护”背后的产业。

实际上救护车坐地起价并非偶发事件,只不过大部分受害人选择了息事宁人,没有曝光到网上罢了。

很多人觉得奇怪,120救护不是公益性质的嘛,怎么会有私人参与到其中牟利,这与我国的救护车资源不足有关。

我国现在执行的救护车配备标准为每5万人一辆,但很多城市根本无法达标,以武汉为例,一位在武汉急救中心工作的员工曾经透露2020年疫情刚爆发的时候全武汉只有57辆正规救护车,武汉市常住人口超过1100万,差不多20万人配备一辆,远远低于国家标准。要知道这可是新一线城市武汉,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官方”救护车数量可能更少。

需求得不到满足,“黑救护”嗅到了商机。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2)

“黑救护”团伙坐拥20辆车,年入超过1800万元

正是由于正规军的缺失,杂牌军迎来了机会,面对供给远小于需求的市场,一些人打起了以“救死扶伤”名义行敲诈敛财之实的主意,甚至形成了犯罪团伙。

还是在黑龙江,2019年当地警方打掉过一个专门从事“救护服务”的组织。

团伙老大张某某在2009年注册了救护服务中心,专做哈尔滨某医院的院后转运生意,通过各种方式垄断了那片区域的“救护服务”。

该团伙拥有20辆救护车,一辆车半年能带来47万元的收入,按此计算该团伙一年获得的营收超过1800万元,如此暴利让人惊叹,受害者无数。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3)

无独有偶,其他地区也有类似的“黑救护”,当地老百姓深受其害。

一位受害者表示曾经受过“黑救护”的胁迫,当时他的母亲刚过世,希望能够将遗体拉回老家处理后事,对方一上来就开价5500元,远高于正常价格。

正规救护车一般以6元一公里收费,“黑救护”显然不是,他们的报价是正规救护车的几倍甚至十多倍,受害人不愿意接受,结果司机当场威胁,表示要找殡仪馆的人将其母亲遗体拉去火化、不让其返回家乡,受害人无奈之下只能接受天价服务。

“黑救护”的威胁方式多种多样,官媒曾经报道过上了“黑救护”后对方漫天要价,如果不从直接拔了病人的氧气管,上了贼船、身不由己,只能被敲诈勒索。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4)

“黑救护”为何集中在院后救护市场且屡禁不止?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篇幅有限,不再一一列举,我发现类似事件有两个共同之处。

第一,本次五常“黑救护”事件中的受害者先是被“低价”哄骗上车,原本说好一千多元,到了车上立马涨价至四、五千元。上车后受害人的处境极其被动,亲人的生命掌握在他人手里,无助、恐惧之下只能就范。

同样的套路屡屡生效,做“黑救护”生意的人充分利用了患者家属的心理弱势,符合强迫交易罪的客观表现形式。

第二,全部为院后救护。

我将救护分成院前和院后两类,第一次拨打急救电话寻求救护车服务属于院前救护,指的是还没有进入医院之前;转院或者回家过最后时光属于院后救护。

为什么“黑救护”几乎全部出现在院后救护阶段呢?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5)

救护服务一般要具备两个属性,一是紧急性,能够迅速将病患送到指定地点;二是专业性,病人上了救护车后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专业治疗,尤其是急救方面的服务。

院前救护的场景时常为亲属突发疾病,生命处于极度危险状态,派来的救护车必须同时具备紧急性和专业性。前面说过救护车资源紧张,120接线中心会优先安排正规救护车前来救援。

与此同时,“黑救护”也不太敢接这种活,毕竟他们缺乏专业性,如果病人在送达医院的过程中因没有得到急救而去世的话就会扯上人命官司,别说继续做“黑救护”生意了,人可能都要进局子了。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6)

院后救护的场景不同,大部分病人已得到救治、没有生命危险或者家属放弃治疗,只要把病人送回家,就算路上去世“黑救护”也没有太大的责任。

换言之,院后救护对专业性的要求不高,车上配个氧气瓶,会接氧气就行,所以“黑救护”只需满足紧急性条件,院后救护庞大的市场让他们有了用武之地。

在供需能够匹配起来的院后救护场景下120接线员成为“中介”,促成需要救护车的家属与“黑救护”之间的生意。

可以想到的是部分120接线员与“黑救护”之间存在利益关系,每介绍一笔单子能够获得一定金额的提成,在利益的诱惑下接线员愿意为“黑救护”介绍客户,正如五常市某医院的该名接线员。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7)

如何彻底打掉“黑救护”?

针对“黑救护”各地一直在打击,但往往出现刚清理掉一批又出现新的一批的局面,很难彻底肃清,究其原因是由于市场存在需求,救护车资源紧缺在某种程度上导致“黑救护”成为了刚需,院后救护找不到正规救护车,无奈之下只能上了“黑救护”的贼船。

只有从根子上解决问题才能彻底铲除“黑救护”毒瘤,加大正规救护车的配备比例,把“黑救护”挤出市场是关键。

目前,各地正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有些城市做得比较好,扩充了救护车资源,让院后救护也能获得正规救护车的服务。

比如,2021年实施的《济南市院前医疗急救条例》第九条规定,“本市行政区域内每四万常住人口至少配备一辆急救车,每个镇(街道办事处)至少配备一辆急救车。”

公共服务资源数量增加了,追求高利润的“黑救护”将失去生存空间。

救护车收费还是免费(救护车坐地起价屡禁不止)(8)

如果当地财政收入有限,暂时无法配备足够多的正规救护车,需要引入市场资源分担压力,那么可以在健全制度上做文章。

比如,索性将私人救护车收编为正规军,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后发放经营许可证、规定服务价格、并提供异常价格举报途径,如果接到坐地起价等违规操作的举报,查清真相后给予处罚,罚款甚至吊销经营许可证、取消提供转运服务的资质,这么做也能规范院后救护市场。

王五说说看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有钱的地方增加急救资源,没钱的地方用制度规范市场并逐步增加救护车配置量,必能让“黑救护”彻底消失。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欢迎关注、点赞@王五说说看,您的支持是对原创最好的鼓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