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素材整理(史记屠呦呦传)

文/李光斗

屠呦呦者,女药师也,古明州(浙江宁波)人氏。庚午年(1930年)生,兄妹五人,独其一女,遂自幼得父母之怜。

其名呦呦,颇有典,先秦《小雅·鹿鸣》诗云:“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一语成谶,昔呦呦之父母怎料,此女一生竟与蒿结缘。

屠呦呦素材整理(史记屠呦呦传)(1)

呦呦自幼体弱,年十六,乃染痨病,休学于家中。或因身体之疾,遂起悬壶济世之念。

戊子(1948年),呦呦疾愈,乃入学。岁即辛卯(1951年),以高分入北京国子监,于报志愿,择冷门之医药学系,如平生之志也。既学成,乃入国粹堂(中国中医科学院),执药师之职。

己酉年(1969年),美利坚举兵犯交趾(越南)。交趾国,上国之属也,时疟疾肆虐,交趾军卒于其者甚众,军中太医亦无良策,交趾国主胡志明遂乞良方于上朝国君。国君许,乃命呦呦为抗疟组统领。

既得令,呦呦阅尽医书,携众遍访名医,沉于故纸堆,寻抗疟之良方。苦心人,天不负,其从二千方中择六百余众,又增百余样本,遂得蒿以抗疟。

蒿既发,然则旧法取青蒿素实验之效不成,此呦呦之心结。

倏一日,乃阅《肘后备急方》,其云: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灵光乍现,得乙醚冷取青蒿素之法,呦呦即投身实验,不顾乙醚之毒。

未几,青蒿素终取成也,然呦呦团队亦艰矣,众人皆头晕目胀、肌肤过敏也,呦呦亦染肝疾,遂入太医院。

岁即壬子(1972年),呦呦以身试药,亲验青蒿素之功效。此前之数实验皆见毒性反应,其真性莫之能保。呦呦处之泰然,为首试药者,察其试验,未见之毒副作用。

呦呦大喜,不顾其虚弱之体,亟携样本赴疟发区,于患者身以试验,皆无差漏,青蒿素终成矣!此乃呦呦之胜,亦全人之福。

辛卯(2011年),呦呦获拉斯克奖,天下人始知,疟疾之治,乃呦呦之功。乙未年(2015年),获诺贝尔奖,此乃上朝之大誉。

己亥(2019年),呦呦再立新功,于抗疟机理研究处皆有新法,以对旧方疟原虫之抗性,其效显矣。其众新掘双氢青蒿素,乃治变异性红斑狼疮之奇方也。

太史公曰:呦呦胸怀寰宇,心系民众之疾苦,一生献身科研,得青蒿素而活数万人,此乃全人之幸也。其不慕名利,砥砺前行,乃中华之楷模,当下之名伶戏子概莫能及也。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国品牌第一人、中央电视台品牌顾问、著名品牌战略专家、品牌竞争力学派创始人、华盛智业•李光斗品牌营销机构创始人。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