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水洞景点介绍(云游辽宁一起考古吧)

考古学是根据古代人类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实物遗存研究当时人们的生活及其社会的状况,并进而解析人类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探索其发展变化的背景、原因和规律的一门学科,而考古工作的主要对象是考古学遗存,包括考古遗迹和考古遗物两个部分。为向大家介绍更多关于考古方面的小知识,沈阳市考古所将推出《一起考古吧!》系列文章,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考古的世界吧!

散水是古代建筑中铺设于房屋基础四周地面上的防水层,用以承接屋檐上留下的雨水,防止雨水侵蚀房基。最早的建筑中可能会在房基四周铺草、芦苇等起着散水作用,以后铺砌散水的材料有卵石、石块、砖等。

石台子山城里的散水

辽宁水洞景点介绍(云游辽宁一起考古吧)(1)

石台子山城东墙2号涵洞台阶式散水

石台子山城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棋盘山风景区内秀湖北岸,1997-2006年进行考古发掘。200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石台子山城考古发掘入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24强。

山城顺山势而建,石筑,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周长约1384米。山城有4座城门,9座敌台,东、北、南三门下均发现有排水涵洞。城内的谷地之间发现有大型拦水坝和直径9米的蓄水池,蔚为壮观。城内西南高地上设有瞭望台,地势平坦处则分布有密集的房址。墓葬群位于城外西北,已发掘50余座,均为封土石室墓。十年发掘共出土陶、铁、铜、石、骨器等遗物千余件。

石台子山城保存较好,结构完整,防御设施完备,是高句丽晚期山城的杰出代表。山城的排水系统,由沟渠、涵洞和明渠组成,已发现5处,其中3处涵洞口是在门道下面,2处在城墙的下面通过。南门排水涵洞是在门道路面下,由东北向西南。东门排水系统是由排水渠、滤沙池、沉井、涵洞和明渠组成。门内西侧有排水渠,渠开凿在基岩上,由西向东至门内东侧,利用自然山石和石块围筑成滤沙池,池东筑有沉井,井壁石砌筑,底铺板石,折向北入涵洞。涵洞沿东门南侧直出门外侧,入口与沉井之间的孔道为扁方形,是防范外入而刻意砌筑。涵洞外为砌筑的明渠。北门排水系统是由挡水墙、沉井、涵洞和明渠组成。在门内东南侧砌挡水墙,底部砌有长方形水口,与下侧的涵洞呈反折,即从涵洞盖石上部流入沉井又向西反折,由门道东侧下部通向城外明渠。明渠用石砌壁,砌筑有15级阶梯。1号涵洞位于南墙段东侧,上盖板石承顶,涵洞壁以玄武岩楔形石砌筑,底平铺石板。2号涵洞位于东墙的北侧,已遭破坏,仅存涵洞盖石和为防止水冲刷城墙而砌筑的散水台阶。

来源:沈阳考古微信公众号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