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

武侠片、功夫片可谓是华语大银幕上,备受观众们喜爱的两大商业片类型。

提起武侠片,影迷们会想起徐克,想起楚原,想起胡金铨、张彻;而说到功夫片,李小龙、刘家良、成龙、洪金宝、李连杰、甄子丹这些名字,也会成为观众们脑海中的第一印象。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2)

在华语电影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功夫片、武侠片一步步走向辉煌。而在武侠、功夫大银幕上,也诞生了不少经典作品,成就了不少才华出众的电影人。

如今的影迷们,对于辉煌时期的功夫、武侠作品如数家珍,但却鲜有人知“功夫”、“武侠”这两大电影题材源起何处,兴于何时。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武侠片、功夫片的开辟者,中国电影的先驱人——张石川。同时聊一聊,他的制片理念对华语电影发展的深远影响。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3)

“张石川的制片模式”与“嘉禾的子公司制度”

张石川出生于1890年,他的人生,可以说是见证了中国电影的萌芽与崛起

1905年,中国电影迎来了它的诞生契机。这一年,京剧老生谭鑫培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一段《定军山》的影像。之后,这段影像在大观楼影戏院放映,并引起了一阵轰动。

1905年的这段戏曲短片《定军山》,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无声电影。而中国电影也在此刻,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定军山》公映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在萌芽中逐步发展。1909年,美国商人宾杰门·布拉斯基看准了中国的电影市场契机,在上海成立了“亚细亚影戏公司”,该公司成为了中国最早的“外投制片机构”。

而张石川也在1912年,加入“亚细亚影戏公司”,成为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首批开拓者。

值得一提的是,张石川进入“亚细亚影戏公司”的背后,还有一段有趣的轶闻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4)

据说,“亚细亚影戏公司”成立之初,想针对中国市场拍摄特定的电影作品。然而当时的中国民众看“影画戏”,都是不给钱的。毕竟,当时劳苦大众的手中,也没有什么闲钱。

于是,“亚细亚影戏公司”想针对当时的封建贵族,进行电影作品拍摄,打开“封建贵族阶层”的电影市场。

1911年,“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无声短片《西太后》。然而这部作品上映后不久,中国便爆发了“辛亥革命”,中国的封建王朝也随之成为了过去。“亚细亚影戏公司”的“贵族市场”布局方案,也随之走向失败。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宾杰门·布拉斯基放弃了在中国拍电影的念头,将“亚细亚影戏公司”卖给了两名英国商人依什尔、萨弗。

“依什尔”和“萨弗”认为,《西太后》的公映失败,是因为“亚细亚影戏公司”不了解中国的时事国情,于是想聘请一名“中国顾问”。而当时22岁的“洋行买办”张石川,成为了“亚细亚影戏”两位新老板的目光焦点。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5)

早年的张石川,对电影并不了解。16岁起,张石川便跟着舅舅外出经商,因为经常与“洋行”打交道,张石川也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洋泾浜英语”,之后进入洋行,成为了买办。

因为英语说得好,解决了交流障碍。张石川被“亚细亚影戏”聘请为顾问。而商人出身的张石川,心中也有自己的小算盘。

张石川向“亚细亚影戏”提出要求,希望能成立一家外包公司,专门负责“亚细亚影戏”的电影编导、拍摄工作。这个要求也得到了“亚细亚”的同样。

于是在1913年,张石川与郑正秋、杜俊初等人,合资成立了“新民公司”,它也成为了中国人自主创办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公司。

而这种由“亚细亚影戏”负责投资、发行,由“新民公司”负责拍摄、制作的电影生产模式,也被之后的香港电影人模仿、学习。

嘉禾为李小龙、许冠文、洪金宝、成龙等人建立子公司的做法,其实就是在模仿“亚细亚影戏”与“新民公司”之间的合作制片模式。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6)

“新民公司”成立之后,张石川、郑正秋等人在1913年拍摄了中国第一部黑白无声故事片——《难夫难妻》。

这部《难夫难妻》只有40分钟,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因为家族的包办婚姻,成为了夫妻的故事。

当时的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民主、民权、民生”的思想在大众之中呼声极高。这部讽刺封建包办婚姻制度的《难夫难妻》,在上映后引发了一片观影热潮。中国的电影市场,也在该片之后逐渐成型。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7)

民国奇案与中国首部禁片

《难夫难妻》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着巨大意义,但是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导致了德国胶片行业的停产。没有了胶片,“亚细亚影戏公司”宣布了歇业,而张石川、郑正秋的“新民公司”也随之解散。

因为没有自主生产胶片的能力,中国电影的发展在1914年之后,进入了短暂的停顿。

1919年之后,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胶片行业再度复苏,而中国电影也随之回归。这时,一起民国奇案的发生,促使中国电影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1920年,上海发生了“阎瑞生案”。该案件产生的社会影响极大,京剧演员夏月珊、夏月润,将此案件改编成了文明戏《阎瑞生》,在上海开演后广受好评。

而此时身在上海的三名学生徐欣夫、顾肯夫、陆洁认为,“阎瑞生案”的故事曲折、离奇,适合拍成电影作品。

于是三人集结了几名同学,成立了“中国影戏研究社”,将文明戏《阎瑞生》翻拍成了电影《阎瑞生》。而这部时长100分钟的《阎瑞生》,也成为了中国首部黑白无声故事长片

《阎瑞生》在1921年上映后,引发了一阵放映热潮。据1927年的《中国影戏大观》记载,该片在上映第一个礼拜就净赚了4000大洋,可以说是中国第一部取得显著成绩的商业片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姜文拍摄的《一步之遥》就是改编自这起“阎瑞生案”,而马走日的原型,就是阎瑞生。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8)

1921年《阎瑞生》的热映,让此时的张石川看到了“犯罪电影长片”的市场潜力。于是在1922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周剑云、郑鹧鸪、任矜苹五人,联合成立了“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犯罪电影《张欣生》。

《张欣生》上映后,成为了中国电影史上首部被禁映的电影作品,而“明星影片公司”的成立,也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中国电影时代。

这部《张欣生》和《阎瑞生》一样,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犯罪题材电影作品”。然而在《张欣生》中,张石川为了还原案发时的场景,设计了大量的暴力、血腥镜头。

该片上映后,引发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之后被“当时的上海政府”下令禁映。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9)

《张欣生》被禁映之后,“明星影片公司”开始对其他类型的电影题材进行尝试,而武侠片、功夫片的雏形,也在随之出现在了华语电影的黑白大银幕之上。

功夫片的诞生与武侠片的崛起

《张欣生》被禁映之后,张石川开始对其他类型的电影作品进行尝试。1927年,张石川迎来了自己电影事业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年,张石川策划、拍摄了两部意义独特的电影作品《山东马永贞》与《车迟国唐僧斗法》。

这部《山东马永贞》,改编自申报上的一则新闻,山东骑师马永贞,在上海与人发生矛盾,最后在打斗中毙命。

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张石川将马永贞的身份修改成了一名拳手,而电影的故事也变成了,马永贞在擂台上打败英国大力士,因此与人结仇,之后被人暗算身亡,其妹马素贞为兄报仇,手刃仇敌。

《山东马永贞》可以说是华语功夫片的鼻祖。该片之后,在擂台上打败外国高手的桥段设计,也成为了功夫片里的保留戏码。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0)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1)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2)

这部《山东马永贞》的故事设计虽然新奇,但因为早期的拍摄条件有限,影片中的擂台打斗场面也十分拙劣。而电影上映后的市场表现,也十分一般。

《山东马永贞》虽然开辟了“功夫片”这一特殊题材,但因为票房表现一般,张石川也放弃了对“功夫”题材的深挖,反而是将精力转移到了“武侠片”的拍摄之上

1927年,张石川与郑正秋合作,把《西游记》里“车迟国斗法”一段的故事,拍成了电影《车迟国唐僧斗法》,并利用二次曝光、绘画接顶的方式,制作出了中国最早的电影特效。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3)

《车迟国唐僧斗法》剧照

《车迟国唐僧斗法》上映后备受好评,张石川想继续拍摄《西游记》系列,但小说里的场景过于奇幻,简陋的技术无法对故事进行还原。

为难之际,张石川决定退而求其次,放弃“神话小说”的拍摄,转型“武侠小说”的拍摄。武侠小说的场景虽然也是天马行空,但比起神话故事,还是简要了不少。

于是在1928年,张石川、郑正秋对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进行改编,拍摄了电影《火烧红莲寺》。而这部片子,也成为了华语电影发展史上的首部武侠电影

这部1928年的《火烧红莲寺》,凭借御气飞剑、隔空发功的奇幻特效场景,震撼了当时的一大批观众。而华语电影的武侠片时代,也因为这部《火烧红莲寺》正式开启。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4)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5)

《火烧红莲寺》之后,武侠片的风潮开始兴起。此时的“明星影片公司”也为《火烧红莲寺》先后策划、拍摄了18部续集。

1928年到1931年之间,类似于《火烧红莲寺》的作品层出不穷。1931年,国民政府下令,查禁包括《火烧红莲寺》在内的所有宣扬怪力乱神的电影作品。原因是这类作品以怪力故事宣扬迷信思想。

而民国时期的这股武侠热潮,也随着一纸禁令,在1931年归于平静。

值得一提的是,1928年武侠片大热之际,一名叫做洪深(字伯骏)的编剧和一名叫做洪济(字仲豪)的导演,进入“明星影片公司”工作,跟随张石川、郑正秋学习武侠片的拍摄。

洪深和洪济是一对亲兄弟。20世纪初,张石川的“明星影片公司”在上海名声大振,洪氏二兄弟也想在“明星影片公司”大展拳脚。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6)

1931年,国民政府发布“武侠禁令”之后,洪深跟随张石川、郑正秋等人转型爱情故事片的拍摄。而洪济则受到好友邵逸夫邀请,前往新加坡发展,并继续进行武侠片的拍摄。

50年代,邵逸夫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洪济也跟随邵逸夫,来到香港,并大力推行功夫片、武侠片的拍摄。

而进入70年代之后,洪济的孙子也开始凭借武侠片、功夫片,在华语影坛崭露头角,他就是洪金宝。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7)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8)

​张石川电影人生的落幕

30年代初,国民政府禁止了“武侠片”的拍摄,张石川通过技术革新,很快找到了新的电影发展方向。

1927年,美国的《爵士歌手》,宣告了世界上第一部有声电影的诞生。《爵士歌手》之后,有声电影的制作技术开始在全球扩散。

1930年,张石川也开始向有声电影看齐,带领“明星影片公司”拍摄了《歌女红牡丹》。该片是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上映后引发了一阵观影狂潮。

而“明星影片公司”也借势转型有声电影的制作。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19)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20)

30年代前中期,“明星影片公司”凭借有声电影的技术,快速壮大、发展。1935年,“明星影片公司”还与香港的“大中华影业”合作,以有声电影的方式,拍摄了《火烧红莲寺》的第19部续作。

这次合作拍摄的经历,也让武侠片的拍摄技术,留在了香港影坛。

1937年抗战爆发,“明星影片公司”在战火中被毁,张石川的电影之路也由此走向低谷。

战乱期间,张石川曾先后在“中华联合制片股份公司”、“国华影片公司”担任导演工作,并相继拍摄了《三笑》、《花溅泪》、《燕归来》等作品。但因为此时正值战乱,这些有声电影的社会传播度,也远不及张石川早期的那些默片作品。

近十年十大武侠电影 华语电影的先驱者(21)

​1948年,张石川拍摄了电影《乱世中的女性》之后,便选择了结束自己的导演之路,不再拍摄电影作品。

1953年,身患重病的张石川在上海去世,这位引领中国电影发展的时代先驱,也就此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从1913年拍摄中国首部故事短片《难夫难妻》,到1948年退出影坛。张石川不仅在华语影坛开辟了“武侠片”、“功夫片”的电影类型,同时也开创中国电影史上一个又一个的“第一”。

而他对电影的制片理念,对技术的突破与革新,更是对之后香港电影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